摘要:国台办正式对外宣布:9月3日北京九三阅兵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将“必邀”台湾同胞出席,而且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欢迎”,而是明确点名,不看民进党脸色。这是一次罕见的高调,也是北京方面对台最直接的一次“请帖外交”。
国台办正式对外宣布:9月3日北京九三阅兵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将“必邀”台湾同胞出席,而且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欢迎”,而是明确点名,不看民进党脸色。这是一次罕见的高调,也是北京方面对台最直接的一次“请帖外交”。
而在这之前,台当局早已“未雨绸缪”,出台各种行政命令,明令禁止台湾公职人员、艺人、退将等群体赴陆参加纪念活动,甚至对部分民间人士和演艺圈名人下达了“特别通知”,谁敢踏出那一步,轻则社保、工作资格受影响,重则直接被贴上“统战工具”标签。
表面看,这场博弈像极了岛内常见的政治拉锯:一边是民进党当局以各种理由“防统战”、控历史;一边是大陆高调邀请、展民族情怀。
可如果只当成一场表态的交锋,未免太小看了这背后牵扯的民族命运与国际格局。我更愿意把这场“邀请与禁令”的较量,看作是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后的一次压力测试——既是历史的拷问,也是现实的“体温计”。
台“陆委会”开记者会,措辞强硬,说是“提醒”,实际警告意味十足。台“行政院”发文,公务员、艺人、退将、社团代表,统统不得私自赴陆参会,违者有惩。这种高压态势,表面理由是“防止被大陆利用”,可真有多少人信?
就连岛内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连纪念祖先抗日都要上报审核,这不是把台湾民众当成犯人管么?更有台北市抗战历史研究会直接发文痛批,称民进党是在帮日本侵略者抹除历史。60多万台湾同胞在抗战中牺牲,连缅怀的权利都要被剥夺?这不是“恋殖心态”是什么?
其实,民进党当局的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到两岸出现象征性历史交流节点,例如九三、七七、双十这些日子,岛内的政治神经总会被绷得极紧。
表面看是怕“被统战”,怕“被矮化”,但深层次的担心其实很明白,那就是怕一旦岛内民众亲自踏上北京,亲眼看到两岸同胞共同缅怀抗战历史,亲身体验那种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赖清德这些年拼命构筑的“历史迷雾”就会被撕开一个口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只要对照一下两岸近年的教科书演变、历史纪念及文化交流氛围,就会发现民进党逻辑的一以贯之:一切能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一律警惕,一律设限,一律“去中国化”。
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大陆的纪念日,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对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来说,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刻在血脉里的历史坐标。民进党想靠一纸禁令,切断两岸最后一根情感纽带,可惜历史的洪流从来不是“行政命令”能阻挡的。
北京这次的做法,显然早有准备。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把话说透:今年的九三纪念活动,“会为台胞代表提供全程便利,包括交通、住宿安排”,还会“专门设置台湾同胞抗日展区,展示台胞在抗战中的贡献”。
甚至连岛内深绿媒体《自由时报》都不得不承认,大陆这次精准抓住了台湾民众的历史情感痛点。对比之下,民进党当局的“封杀令”,显得格外冷漠和机械,甚至带有强烈的“恐民情结”。
有人可能会问,民进党为什么如此紧张?难道真如他们嘴上说的,“担心被大陆统战”?其实,最怕的不是“被统战”,而是怕岛内民众看到真实的历史、感受到真实的民族情感。
赖清德这些年靠“制造两岸对立”巩固“台独”基本盘,可一旦两岸民间交往突破禁令,历史真相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知晓,“台独”话语的说服力将大打折扣。这才是民进党当局最怕的地方。
别看这次禁令喊得凶,实际上岛内的“破口”早已出现。中天电视台主持人何橞瑢和团队已抵达北京,开启现场直播。
岛内各类自媒体、纪录片创作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重走台胞抗日路线”,这些社会自发的纪念和探寻,成为对民进党历史观的最大挑战。
民进党越是用禁令去堵,民间对历史真相的渴望就越强烈。就像那句老话:越是害怕什么,越容易成真。
民进党当局的另一层顾虑,其实也和外部势力密不可分。美国近半年对台军售不停,七月刚刚宣布两笔总价值超5亿美元的武器订单,还频繁派官员、议员窜台。赖清德和民进党高层自然希望借力打力,用外部支持壮胆。
可美国卖武器是为了赚钱,哪管台湾内部的历史认同?这次禁令一出,美国方面连句评论都没有,媒体关注度也极低。民进党自以为“与国际接轨”,实际不过是把自己的民族认同外包给了外部势力。这种“外部撑腰”注定站不住脚,因为台湾民众的历史情感,绝不是外力可以长期操控的。
来源:洞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