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年前,34岁的张阿明意气风发,高学历、有能力,手底下带着团队连续做出了几个漂亮的大项目,还拿了省级表彰。那时的他,初任副局长,身边人及下属都夸他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张阿明自己也坚信,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去副转正不过是迟早的事。
张阿明今年 46岁了,在阳湖县农村农业局副局长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前,34岁的张阿明意气风发,高学历、有能力,手底下带着团队连续做出了几个漂亮的大项目,还拿了省级表彰。那时的他,初任副局长,身边人及下属都夸他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张阿明自己也坚信,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去副转正不过是迟早的事。
然而,在过去的十二年间,他送走了四位正局长,他却一直是个副局长。
第一位局长调岗的时候,张阿明满心期待,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精心准备了材料,述职报告改了一遍又一遍,在饭局上他更是向即将离任的领导频频敬酒,他指望老领导能在离任时为他说几句好话。可最终,提拔公示上的名字却不是他。
第二位局长升迁后,组织上还没有明确谁主持工作,但张阿明却能主动创造性工作。局里的任何事他都能全力以赴,那期间他处理了几起突发事件,他的能力充分得到了体现,他真期望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可结果依旧让他失望,上级又派来了一位新局长……
第三位局长退休前,张阿明甚至找了老领导帮忙说情。老领导劝他:“再等等,你的机会总会来的。”张阿明相信局长的话能是真的,继续在副局长的位置上默默耕耘奉献……
如今,第四位新局长上任了。新局长年轻有为,有新的想法和作风。张阿明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去适应新领导的工作方式。
这一天,局里召开重要会议,讨论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方案。
“张副局长,你先谈谈你的看法。”新局长点名道。
张阿明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道:“局长,我认为这个项目首先要明确目标和预期效果,然后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新局长微微点头,没有表态,转而问其他同事的意见。
会议结束后,張阿明回到办公室,心情有些沉重。他不知道自己的方案是否能得到新局长的认可。
晚上,张阿明被新局长叫去一起参加饭局。饭桌上,大家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张副局长,来,我敬你一杯,听说你可是咱们局里的业务骨干啊!”新局长端着酒杯说道。
张阿明副局长连忙起身,笑着回应道:“局长,您过奖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几杯酒下肚,张阿明的话也多了起来。
“局长,不瞒您说,我在这副局长的位置上已经十二年了,一直盼着能有机会更进一步,为局里做更多的贡献。”借着酒劲,张阿明说出了心里话。
新局长看着他,若有所思地说:“张副局长,你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有时候,机遇也很重要。你也别太着急,只要好好干,机会总会有的。”张阿明只得苦笑着点了点头。
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张阿明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久久无法入眠。妻子醒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心疼地说:“别想太多了,也许是时机未到。”
“我真的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学历不低,工作也尽心尽力,为什么每次都轮不到我?”张阿明喃喃自语。
“是不是你平时太较真,不懂变通,得罪了人?”妻子问道。
“我只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认认真真不说假话不吹牛不拍马热诚奉献,难道这也有错?”张阿明有些激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张阿明依旧在副局长的岗位上忙碌着。而县里又传出了要提拔干部的消息,张阿明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这一次,他又精心准备了材料,述职报告更是字斟句酌。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张阿明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终于,提拔公示出来了。张阿明急切地在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然而,又一次,他失望了。
张阿明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满是迷茫和失落。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还要在这个“副”字前面徘徊多久……
来源:崔玉郎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