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选里藏着太多生存密码,但许多人读偏了,以为斗争就是硬碰硬,革命就是喊口号。
世界是一片丛林,有人活成猎物,有人活成猎手。
区别在哪?不在力量强弱,而在是否懂得用“谋”。
毛选里藏着太多生存密码,但许多人读偏了,以为斗争就是硬碰硬,革命就是喊口号。
实际上,教员最精妙的智慧,不是教人如何挥拳,而是教人如何“谋局”。
从井冈山到三大战役,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背后无不是对“谋”字的极致演绎。
如今职场内卷、人际复杂、信息爆炸,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不是比谁更狠,而是比谁更会谋。
毛选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普通人遇事总被情绪绑架:老板批评是“针对我”,同事甩锅是“欺负我”,客户刁难是“看不起我”。
而善谋者,第一反应是拆解矛盾——这是利益冲突,认知差异,还是权力博弈?
教员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面对十倍兵力的围剿,硬是用“谋”撕开生路。
他从不纠结“能不能打赢”,而是分析矛盾主次:
敌军速战速决是核心诉求,而我军只需拖成持久战,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最终,一场看似绝望的逃亡,成了战略反攻的起点。
现代人更需要这种思维。
某互联网大厂裁员风波中,真正全身而退的,不是技术最强的程序员,而是早摸清业务风向的人。
他们从财报数据、高管讲话、项目优先级中拆解矛盾,预判裁员逻辑,提前转岗或积累资源,把危机变成跳板。
普通人困在情绪里质问“为什么是我”,谋局者早已看清“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许多人把“保护自己”等同于筑高墙、囤余粮,却忘了世界是流动的。
疫情初期,有人疯狂抢购口罩,有人却研究防疫政策,布局线上业务;
教培寒冬,有人哭诉行业崩塌,有人转型知识付费,嫁接新媒体流量。
差距不在努力程度,而在能否用“谋”穿透迷雾,看见趋势的裂缝。
诺基亚衰落的本质,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对“手机将成为人体器官”的趋势视而不见。
高层还在讨论键盘耐用性时,苹果已用触屏重构人机关系。
就像《论持久战》中分析的:
“敌之强,但其强已为其他不利因素所减杀。”
真正的高手,能从对手的“强”中嗅到弱点,从潮水的方向中找到暗流。
普通人如何训练这种能力?
多看“反常识”案例。
例如直播电商爆发前,李佳琦在柜台卖口红时,就意识到“线上信任”比“线下体验”更有穿透力;
ChatGPT兴起后,有人焦虑失业,有人用它批量生成短视频脚本,效率提升十倍。
趋势从不等人,但谋局者永远站在趋势的肩膀上。
许多人把“执行力”误解为埋头苦干,却忘了没有“谋”的校准,努力只会南辕北辙。
某创业团队融资千万,疯狂扩招、砸钱营销,结果因现金流断裂倒闭;
另一团队起步虽慢,却用最小成本测试商业模式,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产品,最终逆袭成行业黑马。
二者的差距,恰如《实践论》所言: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教员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正是谋与行的完美结合。
他没有照搬苏联经验强攻大城市,而是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
农民占人口八成,军阀割据导致统治薄弱,于是将革命火种撒向田间地头。
每一步推进都伴随实地调研、试点总结、策略调整,最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普通人如何应用?
职场中,接到任务先问“核心目标是什么”,而非机械执行;
学习中,先建立知识框架再填充细节,避免碎片化无效积累;
社交中,分辨哪些关系值得长期投资,哪些只需表面维系。
用谋划定方向,用行突破困局,才是对自身最好的保护。
毛选中藏着最朴素的真理:被动防御只会挨打,主动谋局才能破茧。
有人抱怨社会险恶,却从未想过——
狼群固然可怕,但真正的高手,早学会在狼群中制定规则。
看看任正非如何用“备胎计划”应对芯片断供,
看看张一鸣如何从算法推荐中谋出字节跳动的万亿帝国,
再看看普通上班族如何用“二八法则”聚焦关键任务,在裁员潮中稳如泰山。
世界的残酷从不改变,但善谋者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
最后记住:
当你觉得无路可走时,不是路消失了,而是你该换一种“谋”法了。
(在历史案例中解读教员的思维,并转换成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获取方法:
来源:周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