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碳”战略与能源结构转型驱动下,电力设备行业正经历深度重构与技术范式跃迁。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风电、光伏设备需求爆发式跃升,驱动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核心配套产业版图加速重构,新质生产力格局初显。
2025年中国电力设备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8-29 09:14
中商情报网讯:“双碳”战略与能源结构转型驱动下,电力设备行业正经历深度重构与技术范式跃迁。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风电、光伏设备需求爆发式跃升,驱动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核心配套产业版图加速重构,新质生产力格局初显。
一、产业链
电力设备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仪器供应,主要包括钢材、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仪器仪表、绝缘件、橡胶塑料等;中游为电力设备,可分为电力一次设备和电力二次设备,电力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变频器、互感器、电容器、隔电开关、电抗器等,电力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盒信号装置、直流电源设备等;下游应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电力设备产业链以上游高性能材料(硅钢铁损≤0.85W/kg、无氧铜导电率>101%IACS)与核心元器件(6.5kVIGBT模块)为基石,中游设备分层——一次设备(特高压换流变容量>800MVA、GIS开断63kA)实现电能生产与传输,二次设备(光纤差动保护动作<20ms、SCADA系统刷新<1s)保障电网智能控制;下游深度赋能新能源转型(风机单机功率>10MW、光伏逆变效率>99%)与传统能源升级(火电煤耗<270g/kWh、核电安全壳承压>0.5MPa),并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损耗<5%、微电网离网切换<10ms)。未来发展聚焦绿色化(无SF₆环保开关设备)、数字化(数字孪生变电站)及国产替代(±1100kV特高压套管),亟需突破高温超导应用(液氮温区线缆)、氢能发电设备(效率>60%)及新型储能并网(响应<5ms)等关键技术,以支撑“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0%的产业变革。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钢材
(1)产量
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钢材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钢材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在国企央企中,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电子元器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高速发展,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2.69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18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6%,2024年约为18.9万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9.86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竞争呈现出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特点,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在中低端领域有一定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需突破。目前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面临着国产替代机遇与国际巨头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有色金属
(1)产量
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量保持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达7918.8万吨,同比增长4.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将增长至8310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江西铜业、紫金矿业、中国有色集团、云南铜业、金川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中金岭南、南山铝业等。其中,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江西铜业等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紫金矿业、南山铝业等民营企业在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中表现突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橡胶
(1)营业收入
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202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业收入14906.4亿元,同比增长3.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橡胶行业相关重点企业主要包括海南橡胶、中化国际、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锦湖石化。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发电机
发电机是发电设备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发电机组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28433.9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29%。2025年1-7月,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达20014.2万千瓦,同比下降12.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将达到34120.7万千瓦。
2.变压器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包括运行在主干电网的电力变压器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变压器两大部分。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变压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变压器行业总产量预计达到1.95万亿伏安,同比增长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变压器产量将接近2万亿伏安。
数据来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核心组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确实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约为6203万千米,同比增长4.7%,2024年产量约为6531万千米。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线电缆需求将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有望达6844万千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电容器
电容器是储存电量和电能(电势能)的元件。一个导体被另一个导体所包围,或者由一个导体发出的电场线全部终止在另一个导体的导体系,称为电容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容器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达205.9亿美元。未来五年将呈现“技术升级+区域协同”双轮驱动格局,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将达211.1亿美元,到2030年市场将达244.7亿美元。
数据来源:QYResearch、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企业核心竞争力排行
中国电力设备产业已形成“特高压技术引领、智能运维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全球市场拓展”的立体格局,头部企业通过突破高压IGBT芯片、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柔性输电技术,显著提升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链纵向深化从原材料到成套设备的垂直整合,横向拓展至新能源并网、数据中心供电及海外本土化生产等新兴场景。在“双碳”目标及全球能源转型驱动下,行业以高强度研发投入、国际标准参与及综合解决方案构建壁垒,推动从“技术追随”向“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海外市场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升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电力设备相关A股上市企业中,广东省和江苏省均有8家,并列第一。浙江省有5家,排名第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7.企业热力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风力发电
我国在风电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不断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制造国家。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约52068万千瓦,同比增长18.0%。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水力发电
我国水电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梯级开发与抽水蓄能电站并重的格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水电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43595万千瓦,同比增长3.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45500万千瓦。
3.光伏发电
从国内来看,我国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8666万千瓦,同比增长45.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96050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来源:乖巧阳光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