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房价下跌大家更不敢买房了#房价下跌时,大家反而更不敢买房,这看似违背了“价格越低,需求越高”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但在房地产这种特殊商品上,却是一种非常普遍和理性的现象。
#为什么房价下跌大家更不敢买房了#房价下跌时,大家反而更不敢买房,这看似违背了“价格越低,需求越高”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但在房地产这种特殊商品上,却是一种非常普遍和理性的现象。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预期心理: “买涨不买跌” (The Herd Mentality)这是最核心的心理因素。人们购买资产,尤其是房产这样的大宗资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
上涨时: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会更高,现在买入就是“赚到”。这种“追赶浪潮”的恐惧(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会驱动人们争先恐后地入场,甚至加杠杆购买,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正向循环。下跌时:人们预期未来价格还会更低,现在买入就意味着“马上亏损”。大家会想:“我今天花300万买房,明天可能就只值290万了,我为什么要当冤大头?”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观望、等待,希望抄到最底部。这种等待本身就会减少需求,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房产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占据了家庭财富的绝大部分。
上涨时:即使你没有卖房,你的纸面财富也在增加,这会让你感觉更富有、更安全,从而更敢于进行其他消费和投资(包括置换更大的房子)。下跌时:你的家庭资产大幅缩水,即使你只有一套自住房并不打算出售,这种“亏损”的感觉也会非常强烈。人们会感到更贫穷、更不安,从而收紧一切开支,像买房这样的重大支出自然会无限期推迟。安全感没了,冒险的意愿就大大降低了。房价下跌很少是孤立事件,它通常与经济下行周期相伴而生。
经济不景气:可能伴随着企业裁员、降薪、倒闭潮。人们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感到悲观。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保住工作、维持现金流、储存过冬的粮食(现金)成为首要任务。背负长达30年、每月数千甚至数万的房贷,在收入不确定的背景下,显得风险极高。大家会想:“万一我明天失业了,怎么办?” 因此,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买房通常需要高杠杆(银行贷款)。房价下跌会直接放大杠杆的风险。
举例:你首付100万,贷款200万,买了一套300万的房子。如果房价下跌超过30%,跌至200万以下,那么你的房屋价值就低于你的贷款总额。这就变成了“负资产”。负资产的可怕之处:即使你把房子卖了,也不够还银行的钱,你还倒欠银行一笔债。这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被套牢感和绝望感。看到别人陷入这种困境,潜在买家自然会望而却步,极度害怕自己也会落入同样的陷阱。在下跌周期中,房地产开发商是首当其冲的。
资金链断裂:销量下滑导致开发商回款困难,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期房风险: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是期房销售。买家付了钱,却要等一两年甚至更久才能收房。在当下,购买期房就像“开盲盒”,赌开发商能活到交房那天。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宁愿不买,或者只考虑现房和二手房,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市场需求。总而言之,房价下跌时大家不敢买房,并非因为人们不喜欢便宜的房子,而是出于一种综合性的风险规避。
房地产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资产。资产的价格走势由预期驱动。当下跌的预期形成,所有理性的个体都会选择等待,从而集体行为又强化了这一预期。打破这个循环,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力干预(如政策大力支持)或者经济基本面的根本性好转,重新点燃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来源:废柴80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