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杜蕾斯开出81万元罚单,直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系列文案“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一条推文为何值81万?企业营销与法律边界再次成为公共议题。
8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杜蕾斯开出81万元罚单,直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系列文案“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一条推文为何值81万?企业营销与法律边界再次成为公共议题。
一、事件回放:一条微博引发的81万罚单
8月20日前后,杜蕾斯官微发布以“撩、探、攻”为关键词的三连帖,用词露骨,配图暧昧。8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定该广告“含有淫秽、色情内容,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依据《广告法》第9条第7、8款,对杜蕾斯关联公司斯腾爽健(上海)日用品有限公司处以81万元罚款。处罚决定书全文已在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公示。
二、法律分析:企业踩了哪两条红线?
1. 行为定性
《广告法》第9条明确列出11项禁止情形,其中第7、8款直指“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监管部门认为,杜蕾斯的文字描述已超出“避孕用品正常宣传”范畴,构成对公众的性暗示与低俗引导。
2. 处罚幅度
依据《广告法》第57条,违反第9条可处20万—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执照。81万元处于中高档位,说明监管部门综合考量了品牌传播量级、话题阅读量(当日超3亿次)及社会负面影响。
3. 可诉空间
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王青斌教授指出,若企业对“淫秽、色情”认定或罚款幅度有异议,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但过往同类案件(如2017年绝味鸭脖“鲜嫩多汁”广告被罚60万)中,企业多以调解或缴纳罚款收场,诉讼胜率不足两成。
三、行业影响:创意营销的“紧箍咒”
1. 品牌声誉
艾媒咨询《2025中国品牌形象报告》显示,杜蕾斯品牌好感度由事发前的52.6%降至37.4%,一线城市女性用户流失明显。81万罚款或许“小钱”,品牌折损却是“大钱”。
2. 行业自律
中国广告协会8月27日紧急下发《关于规范计生用品广告表述的提示》,明确“不得使用露骨性暗示文字、声音、画面”。多家创意公司已内部通知:计生用品文案需增加法务前置审核及敏感词库过滤。
3. 平台监管
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升级《医疗健康营销内容规范》,对避孕、情趣用品广告增设“人工+AI”双重巡检,敏感内容将被自动限流或下架。
四、社会思考:笑点与底线如何平衡?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任超提醒,商业创意并非法外之地,“幽默”不能成为规避公序良俗的挡箭牌。企业须建立“违法成本预算”:一条微博可能带来的不仅是热搜,还有罚单与信任危机。
81万元为所有品牌敲响了警钟: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创意可以出圈,但不可越界。当“流量狂欢”遇上“法律红线”,守法与诚信仍是企业最长久的“爆款”。
来源:段小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