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底的WTT瑞典大满贯赛男单决赛,莫雷加德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林诗栋,捧起冠军奖杯。这位23岁的瑞典球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收获男单、男团两枚银牌后,终于在家乡父老面前登顶最高领奖台。
8月底的WTT瑞典大满贯赛男单决赛,莫雷加德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林诗栋,捧起冠军奖杯。这位23岁的瑞典球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收获男单、男团两枚银牌后,终于在家乡父老面前登顶最高领奖台。
然而就在他享受胜利的时刻,一则关于他学历背景的报道引发热议——这位奥运亚军、新科大满贯冠军,15岁便辍学专心打球,如今只有初中学历。
莫雷加德的乒乓球之路始于家庭熏陶。2002年出生于瑞典的他,从六岁起就在家中和父亲、哥哥打球。他的哥哥马尔特曾是瑞典国家队少年和青年队球员,父亲则是当地少年队教练。
12岁那年,全家为了支持兄弟俩的乒乓球事业,搬到了仅有2万人口的埃斯洛夫小镇——这里被称为瑞典的“乒乓球圣地”。
15岁初中毕业那年,莫雷加德面临人生抉择。瑞典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学制均为三年。他毅然决定不再升学,全身心投入乒乓球训练。
“我想专心打乒乓球。在瑞典(成为职业选手)不像在中国或日本那么容易。钱、教练,一切都截然不同。所以我觉得我必须全力以赴。”他回忆道。
这个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莫雷加德的哥哥马尔特放弃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转而成为弟弟的专职教练。为了更专业地指导弟弟,马尔特还专门赴德国参加培训,考取了国际乒联教练证书。
技术上,莫雷加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使用特制的八角形球拍,这种设计使击球面积增加了11%,让他能够更靠近球台发挥技术优势。
他的握拍方式松弛而独特,曾被许多教练认为“不可能成为世界顶尖”,但他用成绩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
莫雷加德被视为瑞典乒坛传奇瓦尔德内尔的接班人,而瓦尔德内尔本人也对这位后辈青睐有加,甚至表示莫雷加德是“唯一让他动了当教练念头的瑞典小将”。
身体挑战始终伴随着莫雷加德的职业生涯。他天生有骨骼发育问题,腿部无法建立足够的肌肉组织,导致身体不平衡,日常生活和训练中都伴随着疼痛。
迄今他已接受过两次膝盖手术,其中2020年的一次手术尤为严重,迫使他休养了三个月。
赛场上,莫雷加德以鲜明的个性著称。他会在比赛中摔球拍、发脾气,但这被他视为一种高效的情绪发泄方式,几任教练也鼓励他这么做。这种独特的抗压能力在巴黎奥运会半决赛中得到充分展现——当巴西选手卡尔德拉诺以10-4领先时,莫雷加德连赢六局实现逆转。
家庭的支持是莫雷加德成功的基石。在WTT瑞典大满贯夺冠后,他第一时间冲向看台拥抱哥哥马尔特。为了这次对阵林诗栋的比赛,马尔特精心准备了八套战术方案,涵盖了领先、落后和僵持等各种局面。
当莫雷加德捧起奖杯时,他的父亲在看台上再次落泪——这让人想起巴黎奥运会时,老人也曾两次为儿子的成就热泪盈眶。
夺冠后,关于莫雷加德学历的讨论在成为热点。初中学历在普通职场确实可能面临诸多限制,比如难以通过学历筛选、职业选择范围有限等问题。
但在竞技体育这个特殊领域,莫雷加德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价值。类似的选择也出现在其他运动员身上,如中国15岁田径新星陈妤颉曾为冲击奥运放弃中考,尽管最终未能获得足够积分参加巴黎奥运会,但她后来通过补考被心仪高中录取。
莫雷加德本人对学历问题持开放态度:“上学永远都不晚。事实上,我当时就想,我为什么要这么年轻就去上学?”
日媒《THE ANSWER》在报道中总结道:“莫雷加德已经在赛场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退役后他可以继续学业,球员生涯只是他人生的一小部分。他15岁时做出的决定,为他如今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在体育界,读书与专业训练的矛盾并非个例。韩国围棋传奇李世石退役时也只有小学文凭,而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尚未再获世界冠军。
莫雷加德夺冠后没有在赛场停留太久,他径直走向看台,与父亲、母亲和女友拥抱,但第一个拥抱的是哥哥马尔特。领奖时,哥哥也一同站上领奖台——这个八角形球拍创造的奇迹,属于整个家庭。
退役后继续学业的大门依然为他敞开,而此刻的莫雷加德,正用特制的球拍在球台上书写着瑞典乒乓球的复兴篇章。
来源:白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