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的“时间密码”,自上古农耕社会便承担着指导农事、调和天人的双重使命。诗人水弦的《节气与农事(组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经纬,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存体验的碰撞中,构建出独特的诗学空间。这组诗歌既非简单的农事记录,亦非纯粹的节气咏叹,而是
论水弦《节气与农事》(组诗)
——农耕文明与现代性交织的诗学图景
史传统
中国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的“时间密码”,自上古农耕社会便承担着指导农事、调和天人的双重使命。诗人水弦的《节气与农事(组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经纬,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存体验的碰撞中,构建出独特的诗学空间。这组诗歌既非简单的农事记录,亦非纯粹的节气咏叹,而是在物候变迁与生命感知的共振中,完成对农耕文明的精神还乡与现代性反思。
水弦的节气诗作呈现出双重时间维度:横向的节气轮回与纵向的历史纵深相互交织。在《霜降》中,“旧时光里/要紧的时令与”“住到楼上多年”形成时空叠印,将传统农耕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并置。”“住到楼上多年/霜冷的生活已酿出亲切的况味”,传统节气成为丈量现代人精神深度的标尺。
诗作通过节气更迭完成对生命节奏的重新编码。《冬至》中“从此九天将被越数越短”的时空感知,与《立夏》“还没好好看看桃花/就该穿短袖了”的急促形成对比,揭示现代生活对自然节律的消解。而《清明》中“隔着新土抚摸/你的脸”的祭扫场景,则将私人记忆升华为集体文化记忆,使节气成为连接生死、贯通古今的精神纽带。
水弦的节气诗作展现出三重思想维度:对农耕伦理的坚守、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生态危机的预警。在《芒种》中,“乡居的光阴/曾在节气里劳作”与“离开了乡野/却离不开熟稔的乡音”形成张力,表达对传统农耕方式的眷恋,暗示现代性对农耕文明的解构。
诗作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具有哲学深度。《夏至》中“电风扇空调代替了阳伞和蒲扇/还是抵消不了/这个星球的高温”,将个体生活体验升华为生态批判。而《大雪》“记忆里的那场雪/一转眼已封闭小屋十几年”的时空错位,则暗喻工业化进程对自然节律的破坏。
在生态危机语境下,诗作试图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雨水》“记取大自然的感召/流年已饱经沧桑”的忏悔意识,与《立冬》“先民发现了物候/一点点收集记录下来”的历史回望,共同构成对农耕智慧的现代性召唤。这种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如《小满》“而心有向往/亦足够可爱”所暗示的,在将满未满中寻找平衡。
水弦构建了独特的节气意象群:霜叶(《霜降》)、雪花(《大雪》)、蛙声(《谷雨》)、蟋蟀(《立秋》)等自然意象,与门窗塑料(《霜降》)、电风扇(《夏至》)、荧屏(《冬至》)等现代物象形成对话。在《秋分》中,“小豆抖落的叶子/已撑不住露水”的自然意象,与"我在信纸上/与自然平分秋色"的书写行为构成互文,使节气成为可触摸的诗学实体。
诗作采用“节气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复调叙事。《清明》中“泪不经意间/轻轻滑落”的即时性体验,与“完成的祭扫/终究是留在表面”的反思性认知形成时空折叠。这种结构在《立冬》中更为复杂:“草坪收起绿意/河水藏起秋波”的自然时序,与“市场布置的序幕已近尾生”的现代时间相互渗透,构建出多维的时空坐标系。
水弦的语言既保留农耕诗歌的质朴(《谷雨》小区外买回几斤豆腐/以应节气),又融入现代诗的智性思考(《夏至》这个星球/开始变暖/海平面上升/带来警示)。在《雨水》中,“天街小雨/已激活内心春水”的古典意境,与“渴望解冻/渴望年轻/渴望友爱回暖”的现代诉求形成完美融合。这种语言辩证法在《冬至》中达到极致:“小楼地热/早已没有杜工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诗意”,将传统诗意解构为现代生存体验。
水弦的节气诗作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突破:主题突破。超越传统节气诗的农事记录范式,将节气转化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隐喻场域。《小寒》“春天已然不远/心怀春天的人/一路的冰雪都是脚下的铺垫”,将自然节气升华为生命哲学。视角突破。采用“在场”与“离场”的双重观察视角。《芒种》“离开了乡野/却离不开熟稔的乡音的”叙述,既保持农事观察者的距离感,又维持文化参与者的亲近感。价值突破。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寻找第三条道路。《小满》“如今生活呈现将满未满的状态/而心有向往”的表述,暗示着超越二元对立的价值选择。
这组诗歌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记忆保存。通过《清明》《霜降》等诗作,保存了正在消失的农耕记忆与民俗传统。精神还乡。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返回农耕文明的精神路径,《雨水》“我更怀恋雨水/怀恋乡下的时光”的抒情,成为都市人的集体乡愁。生态警示。以诗学方式完成生态危机的艺术呈现,《夏至》“我更关注六月的天气/此刻莫名的担忧的”的表述,比科学数据更具情感穿透力。
水弦的《节气与农事(组诗)》以其独特的诗学建构,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性焦虑之间架起桥梁。当诗人在《立冬》中写下“不只是一个节气/印在日历上/她更是一个动词”,实际上揭示了节气文化的当代使命——它不仅是农事指南,更是精神还乡的坐标,是现代人在时间狂流中锚定自我的诗性装置。这组诗歌的价值,在于它用诗的方式完成了对农耕文明的现代性转译,使节气这一古老的时间智慧,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中重新焕发生机。
水弦的诗歌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重要诗学实践。《节气与农事(组诗)》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造诣,构建起一座横跨传统与现代的诗学桥梁。他以节气为经纬,将农耕文明的深邃智慧与现代生存体验巧妙交织,在诗行间开辟出独特的审美空间。这种创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彰显出诗人卓越的艺术感知力与思想穿透力。
诗评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作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香港文艺》《诗人》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附原诗:
节气与农事(组诗)
李杰
1.立春
万物新生
那么美妙的新起点
我与时光
互相牵引着
复活
向前飞越
想一日看尽所有春色
如今我欲与时光妥协
在慢生活的草木间
领略诗意的世界
2.雨水
又一次接受雨水的馈赠
记取大自然的感召
流年已饱经沧桑
许是与生俱来的渴望
雨水一直在生命里歌唱
拥抱这新生的气息
怎能不怀想
旧日亲近的理想
我想抛开过往的阴霾
迎接冼礼的阳光
感恩雨水的祝福和牵挂
此刻天街小雨
已激活内心春水
我渴望解冻
渴望年轻
渴望友爱回暖
和生命的复苏
从此被杨柳风围绕
被雨水滋养
而一切的发生
都不负好时光
3.惊蛰
一阵雷声动静不小
惊动了大地的睡梦
蛰伏的昆虫被唤醒
花草们收到春的信息
鸟儿们在枝头开始鸣叫
所有生命开始苏醒
叫醒万物的不是雷声
而是大自然温暖的体温
4.春分
从此春天就开始明媚了
一切都和从前分开
愁云被轻轻带走
大自然自有千般美妙
不再缺少雨水绿荫
花香和鸟鸣
就如我的人生里
那些消失的黑喑
只是为了衬托光而设的
是为了达到新的平衡
5.清明
这时节总是触碰
我敏感的神经
泪不经意间
轻轻滑落
只为一些
无法忘怀的过往
和只能隔着尘世亲近的人
这一天
是我离你最近的一天
完成的祭扫
终究是留在表面
无尽的哀思
只捧到一个临界点
隔着新土抚摸
你的脸
如今已是唯一的牵念
6.谷雨
小区外买回几斤豆腐
以应节气
从老家记起的农谚
到眼下柳绿桃红
一片蛙鸣之中
仿佛田间作物
正茁壮成长
而我的微信上
早已雨生百谷
7.立夏
从今天开始
就告别了春天
还没好好看看桃花
就该穿短袖了
樱桃也代替了草莓
记起乡下的晚上
池塘传播的蛙声
一场雷雨
万物长大
8.小满
渠水刚好丰盈了水田的记忆
地膜的土豆秧
放出饱满的叶片
刺梅正含苞待放
预示小小的满足
这一切的景象
像人生的青春时代
内心有那么多梦想期待实现
如今生活呈现将满未满的状态
而心有向往
亦足够可爱
9.芒种
乡居的光阴
曾在节气里劳作
田野的声音里
有我的汗水和笑声
池塘蛙鼓和檐滴的鸟鸣
应和的宁静
是一幅忆念的水彩画
离开了乡野
却离不开熟稔的乡音
传统的文化内涵
仍在梦里亲近并提示我通过文字
播种和收获
一种诗意的生活
10.夏至
我在北半球进入最长的白昼
高温炙烤我的小城
这个星球
开始变暖
海平面上升
带来警示
我更关注六月的天气
此刻莫名的担忧
节气里的强降雨
河流的水位
和麦收
11.小暑
气候自然是反常的
往年的雨季一直没有来
却到南方去添乱
小暑这样的天气反而凉爽
一改数月以来的干旱
秧稞昨天浇的水
为了瓜果开出的小花
12.大暑
进入暑期的辽东
一直闷热干旱
一天等一天的
雨始终没有下
作物都要烤焦了
要是南方的雨水
能给我们分一些
该多好
13.立秋
凉爽飘过早晚的肌肤
蝴蝶在抓紧体验
飞越花海的梦
蜻蜓在安抚
寂寥的草叶
如水的月色里
蟋蟀搬进了我的卧室
末伏在紧着交接
养生的食谱
14.处暑
无数个秋收时节
弯下腰身上垅
收割
汗水磨快了的
镰的心事
与节气田埂庄稼和杂草有关
那些年开镰就意味着
收成的多少
如今看到收割机作业的场景
它想要歇了
也该是欣慰的
15. 白露
夜间盖毛毯
感到凉意了
睡觉不再开窗
天空不时可见
候鸟往南飞
记起从前下地时
打湿的裤角
和无意间从庄稼的叶片上
收取的清露
16.秋分
从这一天开始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白昼还是夏季
夜晚已感寒凉
蛰居的小虫
懂得用泥土封闭
自己的洞穴
大白菜紧忙装心儿
秋准备过冬
雪里蕻生出绿意
这一天瓜果香熟
色彩纷呈丰收节
17. 寒露
白露为霜阳光一照
化作微凉的露水
湿了草叶
我必要下地
向着田野的芳径走
寒露不知不觉
湿了裤角
有些凉意
阳光照在身上
才感到温暖
想我这半生光景
总在寒凉中尝出
诗意的甜
18. 霜降
旧时光里
要紧的时令
从此气温骤降
万物萧索
农家开始捋霜
经霜的菜角甜
要赶早安排过冬备暖
订门窗塑料
撮防风帐子
而内心
对于生活的积极热情
却像经霜的枫叶
红红火火
住到楼上多年
霜冷的生活己酿出亲切的况味
19.立冬
不只是一个节气
印在日历上
她更是一个动词
可以想象
漫长的制陶和采集的空隙
先民发现了物候
一点点收集记录下来
就是这文化之光
照耀着漫长的生产和生活
直到如今还在指导当下的农事
到了这一天
人们积菜腌制
忙于冬藏
北风和飘雪会告诉我们
添加衣服
冬天真的来了
20.小雪
给树木报了风衣
给池塘镶了镜框
给村庄点染了风俗画
给梅花带来了欢喜
给暖棚拉盖了草帘
给诗人一个联想
给我一个怀恋
给道路设置了冻滑
也给鸟雀提供了生命体验
21.大雪
记忆里的那场雪
一转眼已封闭小屋十几年
没膝深的雪地
上班去
跋涉出林海雪原
的诗意
时光里有多少小雪花
才能完成一场大雪的渴望
岁月老了
我仿佛还在等待
生命里的那场大雪
再次降临
22.冬至
从此九天将被越数越短
不久将开启新的一年
从冰雪中走过
心中自带温暖
冰雪带来独特的风光
雪国自有千般可爱
任岁月过尽千帆
心爱总有美景发现
23.小寒
旧时生活的常态
像岁月中那些等待化掉的贫寒
每当到了这个时节
春天已然不远
心怀春天的人
一路的冰雪都是脚下的铺垫
正是逆境中孕育的希望
绽放时才无比的甘甜
千年的节气
总在预示
美好在前面
24. 大寒
生活在北方
有大半年的时间
在寒冬里度过
这让我去爱小屋的
冰霜花
去亲近柴草和炉火
把热气腾腾的壶水
灌满暖瓶
更珍惜来到小院的光
我已习惯
把温暖冬季的一切
一一写到心上
作者介绍:李杰,笔名水弦,辽宁辽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市新诗学会理事,灯塔市文联作家分会顾问、名誉主席。中学教师(退休)。20世纪80年代与友人共同创办野芳诗社。作品散见于《鸭绿江》《海燕》《辽河》《特区文学》《辽阳日报》等二百余种报刊。诗歌《今秋我收获阳光》《梦想园》分获“海天杯”一等奖、全国诗歌优秀奖;散文《温习母爱》《老照片》分获“杏坛杯”二等奖、三等奖。词条收入《辽宁作家辞典》。著有诗集《终于献出的玫瑰》《行走的影子》,散文集《寄存岁月》。
来源:主任记者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