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清晨开始,一场强降雨突袭陕北大地。榆林大部、延安中北部地区遭遇短时强降水侵袭,此次过程降水时间集中、雨强大、累计雨量大,且强对流呈现点状散发,降水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导致陕北地区土壤含水率饱和、地质灾害风险骤增。面对严峻汛情,陕西气象部门与各级政府快
8月26日清晨开始,一场强降雨突袭陕北大地。榆林大部、延安中北部地区遭遇短时强降水侵袭,此次过程降水时间集中、雨强大、累计雨量大,且强对流呈现点状散发,降水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导致陕北地区土壤含水率饱和、地质灾害风险骤增。面对严峻汛情,陕西气象部门与各级政府快速响应、科学调度,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感,全力构建防汛安全网。
此次强降雨过程发生前,陕西省气象局已提前启动应急机制。26日9时,省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派出专家组赴榆林一线督导。气象部门通过“观测即服务”机制,将实时雨情数据与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相结合,为防汛决策提供关键支撑。
降雨期间,省气象台值班副首席预报员刘嘉慧敏带领团队持续跟踪雨情变化,通过视频连线多次指导陕北相关市县进行实时会商,并与榆林市气象局现场指挥组保持高频次沟通,确保预警信息精准直达决策一线。
作为此次降水中心,府谷县气象局提前3天在短期预报中提示“强降水可能影响煤矿安全”,提前1天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指出矿区积涝、边坡滑塌风险,并在降雨过程中每小时向能源局、煤矿企业及属地乡镇推送雨情实况和短临预报,累计发布《煤矿专项天气通报》8期、暴雨预警信号2期,为煤矿安全生产筑起“气象防线”。
“陕北沟壑纵深、土质疏松的特殊地貌,叠加入汛以来已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0.7次),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陕西省气候中心副主任毛明策介绍。气象预警的精准性转化为防汛行动的实效性。
府谷县能源局依据气象信息动态调度,要求全县煤矿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井下作业人员有序撤离,低洼井口用沙袋加固,矿区周边流域和坡体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累计安全转移撤离人员共3073人。在延安革命老区,市水务部门则采用山洪灾害“三阶段递进式预警”模式,将预警信息直达安塞、子长、志丹等地的多个山洪灾害危险区。27日3时5分,西川河枣园水文站监测到洪峰流量达280立方米每秒,下游延长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管控过水桥、疏散低洼区域人员,避免了可能的人员伤亡。
在此次强降雨应对中,陕西构建起“气象预警-部门联动-产业保障”的全链条防汛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防汛理念。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海鹏 通讯员 马楠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