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书法的长河中,明代王穉登的《致罄室尺牍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生活气息,成为引人注目的存在。这两幅尺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右幅尺寸为28×20.9cm,左幅尺寸为28.1×12.1 cm ,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散发着古朴的墨香。
在书法的长河中,明代王穉登的《致罄室尺牍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生活气息,成为引人注目的存在。这两幅尺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右幅尺寸为28×20.9cm,左幅尺寸为28.1×12.1 cm ,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散发着古朴的墨香。
先来看看释文。右幅内容为:“眷生王穉登顿首拜。淫雨不休。天几欲漏。力疾為门下题八笺。乃為他人悞持去。令别书塞命。偶用阿胶入药。乞惠数条。非真者不可。若贋物即寒斋自有之矣。穉登顿首再拜。左长。”左幅是:“虎丘寺得奉教。甚荷甚荷。熊胆乞之敝郡友人。仅得一小片如瓜子。想真者故难致耳。分遗湘南。尚留其半。今遣上聊以成信。愧不能多。孤哀子王穉登稽顙拜。炤亮千万。罄室先生高雅门下。 ”
从内容上看,这尺牍记录的都是生活琐事。右幅中,王穉登向罄室先生提及自己好不容易为其题写了八笺,却被他人误拿,只能再写。又因要用阿胶入药,向对方求赠几条真阿胶。左幅则是说在虎丘寺与罄室先生交流后,感激对方,还提到自己向友人求来熊胆,虽只有一小片,也分了一半送给对方。这些生活中的细微之事,在王穉登的笔下,显得格外真实,让我们看到了明代文人生活的一隅。
从书法艺术角度,王穉登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由宋元上追晋唐,在继承传统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融会己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两幅尺牍中,其行书笔法灵动,无刻意雕琢之气。笔画多露锋起笔,收笔或轻顿或顺势带过,行笔过程中提按自然,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行云流水”般的畅达之感。结字上,大小、疏密相互搭配,参差错落,尽显随性之雅。
《致罄室尺牍二》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佳作,更是一扇了解明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窗口。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质朴,生活中的点滴需求、物品馈赠,都能成为尺牍中的内容。而书法,也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生活的记录与情感的传递。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