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文镜头下的陕西文化名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09:00 3

摘要:赵利文,中国艺术民工,当代纪实摄影的践行者。中国摄影师协会收藏专业副会长,【终南山赵相馆】(艺术馆)负责人,收藏家,《艺术围城》杂志主编。1968年生于古城西安,从1985年开始从事纪实摄影创作30年,代表作《流浪艺人》、《世俗西安》、《终南隐士》、《别墅人家

摄影家赵利文

赵利文,中国艺术民工,当代纪实摄影的践行者。中国摄影师协会收藏专业副会长,【终南山赵相馆】(艺术馆)负责人,收藏家,《艺术围城》杂志主编。1968年生于古城西安,从1985年开始从事纪实摄影创作30年,代表作《流浪艺人》、《世俗西安》、《终南隐士》、《别墅人家》等。他的作品1000多幅先后被国内外博物馆以及艺术机构个人收藏。2020年一月韩国拍摄个人纪录片《一个人的西安老街道》电视台43分钟播出。

赵利文镜头下的陕西文化名人

文/赵利文

20世纪90年代初,贾平凹、陈忠实等人长篇小说在北京出版,“文坛陕军”全国叫响。此后,陕西文化名人作为一个整体,为大众所熟知。我在1986年到1996年间用黑白影像记录了陕西省多位文艺界名人的真实生活,这些朴素的画面,以平实简洁而又直接的纪实摄影手法,生动地记录了这些名人最为生活化的一面。

整个八十年代,我就是挣工资的普通老百姓,靠投稿,根本不可能养活自己。我记得那时候领过的稿费里最多的一次就是《现代摄影》杂志,一张四十块,《人民日报》是二十块,《陕西日报》是五块,我最早的处女作发在《陕西青年报》,三块钱。稿费的收入肯定是微薄的,但那个三块钱稿费的年代是最值得纪念的。

1991年我跟一家广告公司学习实践,之后我就自己干广告公司了。随后就是我的公司出《长安名人写真集》,这是我策划的一本一百个名人的写真集,那个年代名字都起得怪,模仿日本,起个“写真”,显得洋气些。

那是我的第一桶金。

我记得当时挣了将近十万块钱,拉一页广告一万五,企业家一人赞助两万,有的现场直接就给了现金,当时好像很多人还不用一百一百的,都是十块十块的,那么大一摞子。被拍的画家呢就给我点画,作家就给我留字。因为这本书,我跟很多人就成为朋友了。

评论家 肖云儒在医院病床上写东西时抓拍 摄影/赵利文

这一百个人,是我一个个挨家挨户找来的。比方说先找到了肖云儒,拍完之后他又说陈忠实可以,说他写的好,于是我就去找陈忠实。就这样他们在推荐,我也在问。有些能要到电话,我给人家打过去,行就行,不行就算了;有些没电话,我就直接到单位楼下等。

拍肖云儒是前后三次找他,把他给深深感动了。我当时脸皮厚,寻思着,你是个名人,但你也是个普通人。我能把李嘉诚拍下来,靠得也是脸皮厚。

中国华人首富 李嘉诚

但这本写真集里没有路遥。我联系三次都被他给拒绝了,最后一次我想硬把他拍下来,通过别人找到了医院,把门敲开以后,他直接跟我说,你以后不要再来了,就又把我赶走了。后来我才知道,当时路遥身体、生活状态都不太好,没过半年就去世了,很是可惜。

陈忠实住在作家协会的家属院,我拍他和他老母亲的合影,又拍他在街头吃甑糕,前后一共拍了四次。到了1999年的时候,陈忠实联系我,说让我给放大几张,放到陈忠实文学馆里去。之前他还说过,“以后你当我的老师吧,我跟你学摄影”,当然人家是风趣,但这话对我是一个认可。

1993年8月,作家陈忠实和他的母亲 摄影/赵利文

只要拍到了一个名人,我就备着这个照片,拿着它去找下一个。书法界、文化界那些人都知道陈忠实,人家一看,哟,你还拍过陈忠实,拍过贾平凹,就说那你来拍吧,一关一关就这样过了。

1992年1月,《废都》刚刚脱稿,因劳累过度贾平凹住进了西安医学院 摄影/赵利文

那个年代个人手里相机还是很少,即使是名人。只要拍了,给人家送照片的时候,你有点什么要求,人家都会满足你,当时是好几十个文化名人都给我写字、画画呢。拍的多了,量就大了,逐渐我就想办法把画家的画和文人的字卖掉,最后只留下些手札,胶卷啥的就不会发愁了。我不留这些东西,我认为我的照片今后价值要超过这些。

这本写真集在1994年出版,印了两千册,卖了三百多册,后来卖不掉的就送人了。如果把卖掉的字画都算上的话,这个项目让我最后赚了将近四十万,我拿这笔钱在八家巷买了个五层83平米的房子,搞摄影的朋友们来了也可以接待一下了。

历史地理学泰斗 史念海 摄影/赵利文

赚完这第一桶金,开启了靠摄影赚钱的思路,紧接着我就转向了做挂历。九十年代挂历风行,家家户户都挂,销路很好,但市面上光有刘晓庆这种电影明星的挂历,于是我就开始谈企业家肖像挂历,一页就是三万块,一本十二页,这些企业家赞助完了还要买上个二百本,一个萝卜两头切,能赚不少钱。挂历就不停地带动广告、设计、报纸,一下子做了六年,非常受欢迎。我记得1995年前后的时候有一个统计,说陕西广告业我还进入了前十位,底下业务员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人。

到40岁的时候,我觉得差不多可以静下心来悠闲了,把广告公司也解散了。这是挣钱,但是摄影始终是没有停下。除了拍名人,还拍了一些朋友们的“私摄影”,经济条件好了之后,也拍些乡村啥的,没有停。

1992年7月,画家崔振宽 摄影/赵利文

1991年8月,画家江文湛。摄影/赵利文

演员 许还山 摄影/赵利文

诗坛泰斗 霍松林 摄影/赵利文

1992年12月,"武坛王子"赵长军。赵长军因常年习武落下了颈椎病,他的妻子正在为他按摩。摄影/赵利文

1991年10月,指挥家、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刘大冬正在给他90多岁的父亲理发。摄影/赵利文

1992年10月,画家王金岭夫妇。摄影/赵利文

1989年10月,篆刻家 安木。摄影/赵利文

1992年12月,画家江文湛在画院家中。摄影/赵利文

1991年10月,画家王炎林在西影路的一家小卖部买酒喝。摄影/赵利文

1993年10月,导演黄建新在一片荒废的工地中。摄影/赵利文

1993年12月,画家陈国勇在他的后院。摄影/赵利文

来源:西安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