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渭源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有力有序推动督察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渭源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有力有序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改、大胆试、务实干,“生态渭源”名片越擦越亮。
坚持“高站位”抓“大保护”。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将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之策,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保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力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坚持“高标准”抓“大治理”。严格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精准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及“绿满渭源”行动,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引水上山、水土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年均生态保护修复超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水土保持率分别达18.62%、78.88%、65.4%;统筹推进渭河、洮河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治理河道40公里,建成生态廊道8.4公里,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狠抓扬尘管控、汽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
坚持“高质量”抓“大提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生态项目厚植生态底色,加快集中式风光电、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清洁能源并网发电装机规模达38万千瓦;完成“三化”改造16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100%,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85%以上;创新实施“和美乡村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打造西北五省首个县域乡村生态共治示范工程。
坚持“高效益”抓“大发展”。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12万亩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促进公益林、生态林资源价值转化;拓展“美丽幸福河湖+”效益,建成渭河流域、秦祁河流域、漫坝河流域3个产业片带,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依托渭河水文化,建成沿河旅游景点8处、水文化展示节点5个,实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
坚持“高要求”抓“大整治”。始终把环保问题整改作为检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尺,建立整改“十大机制”“一套办法”,对历年各级督察反馈、信访及审计发现的105个问题全面“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效。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76项已高标准完成销号,剩余4项有序推进。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3个,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29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3起,替代修复治理48万元,实现生态环境问题“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我们将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主动融入全市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加快建设“渭河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努力让环境底色更亮,让生态成色更足,让发展特色更优,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碳路先锋”。
来源:渭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