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张磊 吴雨澍:紧扣高效能治理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8:23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要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校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多变,特别是各种问题联动效应明显,平安校园建设任务艰巨,必须紧扣高效能治理主线,强化党

□ 张磊 吴雨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要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校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多变,特别是各种问题联动效应明显,平安校园建设任务艰巨,必须紧扣高效能治理主线,强化党建引领,突破思维定式,创新管理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提升思想认识,大力建设平安校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强化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重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阵地。以高效能治理为牵引推进平安校园建设,通过将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理念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优,切实保障师生权益,助力改善民生,使高校成为筑牢基层安全防线、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堡垒。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整体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信息传播迅速、外界关注度高等特性,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以高效能治理为牵引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能够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构建完善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精准预防各类风险隐患,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进而保障周边区域及整个社会和谐运转。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效能治理本身蕴含丰富安全内涵,将安全教育、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安全知识,增强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为牵引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能够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教师专心教学、潜心科研,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全方位、深层次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思维方法,构建立体联动机制。坚持底线思维,树牢安全意识。高校平安校园建设要始终将维护国家安全和校园稳定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以树牢安全意识为基石,以强化责任落实为关键,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管三必须”重要要求,扛稳安全责任,守住安全底线,在政策制定、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管理运营过程中,把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谋划得更周密一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决杜绝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校园安全的行为发生,确保高校始终在安全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强化风险意识,排查问题隐患。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都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认识,促使我们提前思考应对策略,以避免或减轻不利情况的影响。高校平安校园建设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监测,时刻关注治安、交通、信息网络、人员流动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内部的安全检查,防范火灾、建筑物坍塌、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同时,针对各类潜在风险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安全稳定。

运用系统观念,注重协同配合。高效能治理强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的治理体系,要求突破传统管理中各自为政的局限,以整体性思维统筹安全工作。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全面协调各方力量,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师生家长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问题共商,切实把校园安全融入社会安全体系,同时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也要践行大安全观,从整体出发,从全局谋划,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各类安全挑战。

深化多元共治,提升校园治理效能。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坚持党委领导,筑牢主体责任,将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二是搭建“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三维联防网络:将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校园治安、消防水电等安全问题按照归口管理原则进行划分,明确职责边界,压实管理责任。三是搭建“党员干部—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三级联防网格: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中层干部作为主要责任人,广大教工党员作为具体责任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树立爱校荣校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细管理。一是持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高效能治理理念纳入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工作例会、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等内容,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夯实平安校园建设的政治根基。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对教学、讲座、社团活动的内容审核,建立学术活动“负面清单”,坚决杜绝不良思想在校园传播;定期开展反渗透专题培训、典型案例剖析与宣传教育活动,让师生清晰认识外部势力渗透手段、途径和危害。三是加强消防安全、急救知识、应急逃生等各类应急处置培训,增加应急演练频次,夯实应急处突本领,做到平时有训练,用时有方案,处置有效率。

创新技术手段,完善预警体系。一是深挖大数据潜能,打造数字校园,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校园安全态势进行动态评估,实时监测安全风险,精准捕捉潜在隐患。二是发挥AI技术优势,构建智慧校园,配备人脸识别、扫码查验、无感通行一体化门禁系统,全面提升校园通行效率与安全性;利用物联预警技术,推进智慧消防、安防、技防工程建设,及时定位响应,智能分析决策,保障校园秩序安全稳定。三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建设信息校园,强化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状态的动态跟踪,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及时掌握校园安全态势,为学校科学管理、精准研判和高效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作者单位: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