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女篮名将评价宫鲁鸣 :年代不同了,教练员执教的方法也要不一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8:31 1

摘要:这话其实也说出了大家的期待:现在女篮主力都是 00 后,再用老一套 “骂着练” 肯定不行,宫鲁鸣改风格,看着是让女篮变强的好办法。可要是看看 2025 年女篮在云南高原的集训细节,再想想亚洲杯上的表现,就会发现宫鲁鸣这 “转型” 根本没做完:表面上是鼓励球员、

“以前是刺激性教学,传统打法,打球中规中矩。现在是鼓励型教学,年代不同了,教练员执教的方法也不一样。”

前中国女篮名将马增玉近日在直播中,对宫鲁鸣执教风格的转变做出了如上的评价。

这话其实也说出了大家的期待:现在女篮主力都是 00 后,再用老一套 “骂着练” 肯定不行,宫鲁鸣改风格,看着是让女篮变强的好办法。可要是看看 2025 年女篮在云南高原的集训细节,再想想亚洲杯上的表现,就会发现宫鲁鸣这 “转型” 根本没做完:表面上是鼓励球员、搞科学训练,实际上没抓到精髓,合不合适、能不能落实都是问题,最后效果打了大折扣。

一、“鼓励球员”:是帮人找节奏,还是变相放水?

宫鲁鸣 “爱鼓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给 18 岁的张子宇开了 “特殊待遇”。当时女篮在云南高原集训,张子宇反应大,又吐又没法完整训练,教练组没让她 “硬扛”,反而放慢了她的节奏。这确实打破了大家对宫鲁鸣 “铁面无私” 的印象,看着挺照顾年轻球员。可问题来了:鼓励也得有个度吧?这 “特殊待遇” 会不会让训练标准变模糊了?

从报道里看,除了张子宇,还有 3 个年轻球员因为体能不够,经常没法参加高强度训练,教练组也说 “慢慢来”,降低了他们的训练强度。可篮球是团队项目啊!这边有人因为 “鼓励” 能少练点,那边有人还得按原计划完成 “投一万次篮” 的任务,换谁都会想 “我这么拼跟不拼有啥区别”—— 这跟马增玉说的 “球队要团结” 完全反过来了。

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宫鲁鸣总说 “年轻球员得允许犯错”,可从没说清楚:到底是允许技术上出错,还是连训练偷懒也不管?要是 “鼓励” 变成了对缺点的纵容,那还不如以前的严格呢,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罢了。

二、“科学训练”:是真升级,还是装样子?

为了显得自己 “跟得上时代”,宫鲁鸣团队搞了俩 “新花样”:请了外国体能教练,还弄了个跟 NBA 一样的战术数据库。外国教练负责安排高原训练的强度,数据库用来分析球员投篮准不准、防守站得对不对,乍一看特别 “国际化”,可一到比赛就露馅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最明显的就是亚洲杯半决赛打日本队。赛前分析都说日本队 “个子矮、防不住内线”,宫鲁鸣就安排韩旭和张子宇两大中锋主攻内线。结果比赛时,日本队一用 “全场围堵” 的战术,女篮传球就乱了,教练组压根没从数据库里调出 “怎么破围堵” 的办法,只能靠球员自己瞎打。

最后女篮三分球命中率才 26%,俩中锋也没拿到多少分,加起来才 18 分。这就让人怀疑了:那数据库到底是干啥用的?只用来赛前写报告,比赛时啥用没有?要是先进工具不能帮球队赢球,那 “科学训练” 不就是贴在老办法上的一张好看贴纸吗?

更矛盾的是,宫鲁鸣一边说 “训练量必须大,基础才牢”,要求球员每天练 4 小时;一边又让外国教练搞 “监测心率、帮球员恢复” 的精细管理。结果执行起来全是冲突:有的球员心率太高被要求停练,可因为没完成当天的投篮任务,又得留下来加练。

这种 “又要量大、又要精细” 的安排,把年轻球员都搞怕了,生怕练多了受伤、练少了不达标 —— 这哪是 “科学结合”,分明是把两种办法硬凑在一起,根本不搭。

三、老教练和年轻球员:“能尿到一个壶里吗?”

宫鲁鸣改风格,本质上是 60 后老教练跟 00 后球员的想法碰撞。他当年靠 “高强度、严纪律” 拿过好成绩,所以就算现在鼓励球员,也还是觉得 “训练最重要”。可年轻球员想要的不只是练技术,更希望自己的想法被重视、能参与战术讨论,这恰恰是宫鲁鸣没考虑到的。

据队里人偷偷说,训练时开战术会,基本都是宫鲁鸣一个人说,年轻球员很少有说话的机会。比如有人建议 “俩中锋挡拆后,可以拉到外面投篮”,结果因为 “不符合传统内线打法” 被驳回了。

这种 “只许听话、不许思考” 的鼓励,根本就是表面功夫:球员虽然不会因为被批评而抵触,可因为没话语权,打比赛时也没积极性。亚洲杯上,女篮经常跑错战术、关键时刻不敢投篮,说到底就是球员只是 “被动执行命令”,不是真心想这么打。

更让人担心的是,宫鲁鸣的 “转型” 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他总说 “要适应年轻球员”,可从没反思过自己的老经验是不是该改改。

比如他还拿以前的对手标准要求现在的球员,却没注意到日本队早就从 “跑得快” 变成 “又快又准” 了。这种 “总活在过去” 的习惯,让 “鼓励 + 科学” 的转型一直被老思路牵着走,根本没法真的突破。

笔者观点:改风格不是换件衣服,得真改骨子里的东西

马增玉觉得宫鲁鸣 “跟着时代变”,可要是只改表面态度,不解决根本问题,对女篮没啥用。宫鲁鸣愿意打破自己的老习惯,这点值得肯定,但得搞清楚:鼓励不是纵容,科学不是装样子,真正的转型不是换种说法,而是把整个训练、管理体系重新建一遍。既得说清楚 “鼓励到什么程度”,让严格和包容不冲突;也得让数据库、外国教练真能帮球队赢球,别只当摆设;更得听听年轻球员的想法,别再一个人说了算。

笔者认为,如果只披着 “鼓励、科学” 的外衣,骨子里还是老一套,那这转型就是白忙活。女篮现在需要的不是 “温和的老办法”,而是真真正正的新改变。宫鲁鸣要是想带女篮走出低谷,不如先放下自己的 “老经验”,好好想想现在的篮球该怎么打、年轻球员想要什么,这才是当教练该做的事。

来源:解说阿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