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妻子出面,力挺韩磊否认连麦,可真相已成浑水朱军是前车之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08:05 1

摘要:当网络舆论场中,情感指控与名人名誉的碰撞掀起波澜,法律会成为唯一能凿穿谣言与真相之间高墙的利器,可是真相一旦陷入罗生门清白便一文不值。

文/景然

当网络舆论场中,情感指控与名人名誉的碰撞掀起波澜,法律会成为唯一能凿穿谣言与真相之间高墙的利器,可是真相一旦陷入罗生门清白便一文不值。

01

这次事件起始于8月27日,一名自称“治愈”的女性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控诉韩磊出轨并致其怀孕。

她在社交平台声称韩磊承诺支付100万元补偿但未兑现,接着就以“防止隐私泄露”为由拿走了她的手机拒不归还,导致她无法联系韩磊,只能选择公开爆料。

为了佐证自身说法,该网友公布了私密视频、聊天记录等材料,在她爆料视频中的韩磊声音特征与其公众演唱声线高度一致,接着就是他对着镜头隔空亲吻、提议深夜会面等等暧昧的内容。

接着随着事件发酵,某位曾经当过主持人的大主播发出新料,称自己在直播中连线了一位自称是某男歌手妻子的女性,该女性称自己42岁,丈夫是比她大16岁的知名歌手,并且在2014-2016年期间与4位不知名女歌手有过不正当关系,全都以金钱进行了安抚。

她还爆料丈夫曾偷税漏税补缴5000万,以及有女歌手为其生子并花费了400多万等等细节。

尽管该主播放出的物料中对方连线声音经过了很多处理,也没指名道姓,但她选择在韩磊事件热搜期间爆出自然而然意有所指,果不其然网友根据年龄差、事业期等线索,“一下子就猜到了连麦方是韩磊妻子其其格。

而对于“治愈”的指控,韩磊方也迅速采取了行动,根据报道,韩磊已对此进行了报警处理,并通过媒体表示将起诉爆料女子,追究其刑事责任。

接着在社交媒体韩磊方采用投诉该网友社交账号“侵犯肖像权”的方式,导致其相关内容下架账号被注销。

但是该网友选择继续更换新账号发声,强调了其诉求并非为了钱财,而是希望讨回被拿走的手机,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针对某主播直播间连线事件,韩磊妻子其其格在8月28日晚发布声明,明确表示了所谓“韩磊妻子深夜连线情感直播间”的视频是“他人恶意冒充本人身份伪造”,而自己从未参与过任何此类连线。

她指出此举严重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已全面取证并交由律师坚决追责,绝不姑息任何诽谤造谣行为。

就在韩磊妻子发表声明的同时网友也扒出了某主播的过往“黑史”。

02

这位主播名叫白瑞,1993年进入黑龙江电台工作,2009年加盟上海广播电视台。

两次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12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但是近些年已经与主持人脱离大多时间活跃在自媒体平台,主要在某音等平台从事家庭教育相关内容创作,但是其却用各种爆料成为兼职的娱乐主播。

可她的爆料常常真假难辨,捕风捉影甚至有消费过逝者吃人血馒头的嫌疑。

她曾被指未经家属同意就抢先爆料上海主持人金昀去世消息,遭到了金昀丈夫严厉指责,同时网络上对于各个明星艺人的小道风波她都有参与,比如汪小菲大S等等。

而且她直播间的爆料行径也类似这一次的做法,用一些第三者第四者以模糊的身份进行爆料,并不完全指名道姓,猜测也都是靠网友自己脑补,所以哪怕最后证明这些都是谣言,也不会对其伤筋动骨,这就是大部分娱媒采用的“高端操作”。

搅浑水,含沙射影,捕风捉影,一旦陷入其中真相就变得异常粘稠起来,对于艺人而言清白就成了过往之事。

以朱军案为例,2018年,外号弦子真名周晓璇的女生,指控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2014年对她进行性骚扰。

在她自己陈述的目击者予以否认并且被证实并不在场的情况下,此案仍然经过了长达四年的法律诉讼,直到2021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原告周某某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朱某对其进行性骚扰的主张”,驳回诉讼请求。

而时隔一年后,在2022年的8月,法院二审维持原判,再次驳回了弦子的上诉请求。

最后朱军赢了官司,但漫长的四年让这位知名主持人肉眼可见的枯萎下去,而且他的事业和名誉也受到了巨大打击,主持人资格被取消,告别了春晚舞台,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然而指控方弦子也没受到法律惩罚而是败诉后移居到了国外。

03

而且朱军案真的就真相大白了?法律其实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因为弦子并没有受到处罚只是因为证据不足败诉,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朱军依然有嫌疑,辩无可辩。

所以知名人士一旦被涉及男女之事的风波缠上,基本就很难再出泥潭,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真相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毕竟哪怕胜了别人也可以说你仗势欺人。

不过相比较很难判定真相的性骚扰,怀孕出轨的事还是有迹可循的,到底真相如何我们还是等子弹在飞一会。

所以这类事件很容易陷入“罗生门”,当双方各执一词,公众难以辨别真伪时,还是多等等警方的调查结果以及法律的最终裁决。

面对各类的网络爆料,公众也应保持着理性的态度,不盲目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可以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是话又说回来对于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观众多一些监督也是正常事,只是要保持理智和冷静。

其实很多时候也不能怪大众偏听偏信,大众对于公众人物的猜疑与苛刻都源自于强弱群体的平衡,在面对着庞大的资源不对等处境,弱者抱团站队是本能

因各种不透明化暗箱的存在导致大众无法完全信任弱者能在对抗事件中取得公平的待遇,所以每一次此类事件都会本能支持弱者。

可是当大众聚沙成塔强弱之势便颠倒了,而真相也可能会是另一种答案,所以只有权威机构能公开透明化处理问题,更公平更符合大众道德观的处理问题,才能避免以后此类事件不会模糊化不会永远分不清黑白对错。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