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探险家,《泰晤士报》记者柯乐洪(Archibald Ross Colquhoun, 1848-1914)的1883年写成名著《横穿克里塞——从广州到曼德勒》(Across Chrysê: Being the Narrative of a Journey o
编者按:
编者按:英国探险家,《泰晤士报》记者柯乐洪(Archibald Ross Colquhoun, 1848-1914)的1883年写成名著《横穿克里塞——从广州到曼德勒》(Across Chrysê: Being the Narrative of a Journey of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South China Border Lands from Canton to Mandalay,1883),全书两卷一共77章,记录作者一行1881年至1882年之间,深入中国,对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进行旅游和考察。本站节选书中涉及广西部分,即第11章至第38章部分(共27章)连载分享,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全书翻译和注释部分为张江南。文稿来源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中文版,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柯乐洪绘像
▲《横穿克里塞——从广州到曼德勒》第一版封面
第二十二章
伶俐峒————长塘墟————被拘的丈夫石像————八尺寨————崖壁上的佛寺———北极宫①————凡滩②————河流最低水位——船员们的艰辛工作————无趣的考察工作————好心的船员————供给———五便士一只龟————指油的机敏——陌生的货币——假装的愚笨————广东的船行———船员的工资——船长的安排————财神————人们的膳食————中国人从不喝冷水————人的体质————久坐的中国人的肥胖————五个祝福————恶作剧————津头————官牙墟⑧对面的八角塔————美妙景观————佛教寺院————暴食而退休————开阔的乡野————南宁,有城墙的县城,不如梧州重要————小型贸易————太平天国和回民起义把贸易转向长江流域———城市的绝佳位置————广西省概述
下面二十英里乡野又变得开阔,堤岸很高,我们经过了两三个村庄和沙堤,村子的位置不错,竹丛环绕,佳木成林,河面景色优美,在经过了刚才的旷野,这令人赏心悦目。
伶俐峒(Ling-le-tong)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重要的小村子,我们在长塘墟(Tsam-pan-hu)上面几英里处停船,就差不多在“被拘的丈夫”石像对面,这是一块突出水面的石头,下面有一个小岩洞,悬在江面之上。石头的外形与我们路过的肇庆大峡谷“望夫石”相似,船员固执地相信那个我前面提到过的传说④。
我们航行经过两个村子∶八尺寨(Pat-tai-ngan)和蒲庙墟(Po-mieu-hui),其风景令人称道,佳木环绕,修竹掩映,位于矮山脚下,接近河的南岸,河流从高大的岩石堤岸之间奔腾而过,乡野变得破碎而崎岖。
就在八尺寨前面风景最美的地方立着一座寺庙,寺庙嵌在陡峭悬崖的顶部,如此陡峭,以致一部分崖壁都往后退却,建筑的前部似乎悬在江水的上空,杉树背景、这奇妙的位置和早晨清冽寒光中奔流而过的江水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起瑞士的湖景。
▲被拘的丈夫
过了北极宫(Pak-chik-kong),一条不远处往南流淌的大河,就到了凡滩(Fan-tan),这里看上去像石阶的暗礁横穿河道。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时候,只有靠近南岸的地方有一条大约一百英尺宽的航道。激流非常强劲,我们花了四十五分钟,齐心协力才前进了几码距离,渡过了险滩。
后来回想,那是最为艰辛的一天,沿着河岸的土地变得破碎而崎岖。在这样的一天,没有风,人们不得不从天一亮直到晚上七点都在行走,中间经常只有一个半小时吃饭,他们勇敢地忍受了这漫长的苦役。
我的朋友查尔斯·哈瓦卜和我整天在忙的考察工作占据了如此多的时间,经常要在烈日下集中精力观察河流的特性,一天差不多要干十二个小时,想象不到得累人。我们开始试着一天休息四次,每次三小时,但发现这与考察的测量以及其他工作冲突,因此我们最终把日子安排得两全其美(除了劳累)。我们的工作方式是一天考察,第二天休息(或者规划),这让我们傍晚有空撰写日记和做其他工作。同样我们在旅途的一段时间持续记录气象和气压数据,这一过程贯穿我们的整个旅程,这些工作占据了我们全部时间,没有闲暇,我确信自己和船员一样急切地盼望着吃饭(粥)时间的到来,面对食物我们狼吞虎咽。
旅行一开始船员就给我们很好的印象,这一直没有改变,他们安静敦厚,工作努力,冷静节制,乐于相互帮助或者帮助我们,这些无论如何值得赞赏,这与我们原来被引导的想象完全不同,我们从来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毛病,除了上岸去买一些必要的用品,他们从来不离开船。
我们自己也发现,在大城镇补充家禽、蔬菜和其他物质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在小城镇人们并非总是愿意卖,时间就这样浪费了。鱼一般都能弄到,只是越往上走越寡淡无味。在这段河岸我们用100文,相当于大约5便士买到了一只很好的龟,第二天我们大快朵颐,那汤让我这个市议员开怀不已,试图想象我们是在品尝甘露。
我们的厨子一直保持着他之前揩油机敏无比的名声,我们不得已只能认真检查账目,被使用一种陌生币值的困难困扰不已。我们的鸭子轻巧巧就不见了,但在我们旅行准备阶段和动身之前,想要仔仔细细审查我们为数众多的跛脚买卖并不明智③,我们被迫在这些问题上装聋作哑,而我们银钱数目有限,要到清迈(Zimme,Kiang-mai)才能补充财政,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无视。
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发现所有的船员差不多都来自同一地方,靠近肇庆,与我们的好船长都认识,他们被船长从广州的租船机构或者商行雇佣。
这些组织与雇挑夫或者轿夫的组织一样,组织的头为这些人负责,为此得到一点点小费,通常人是由商行的头任意挑选,而我们的无疑是略费心机,船长挑选的这帮人不但有稳定的双手,而且确定不是大烟鬼。这个头与船长的交易非常保险,出发前就要给他三分之二的预付款。这一制度运作得很好,非常方便。船员(共有十二人)每个人收到八美元作为来去百色的工钱(包含伙食费),船长被迫停留多长时间才返回不计。
领头船员额外多三美元,前舵手三美元,船长自己掌舵也领同样数目,如果把这个工作交给一个船员,他将为此额外支付。梧州来的领航员四美元,小厨子一个月两美元,包餐食,他是这艘船的固定成员。
船运送的要么是来往云南或者广西的官员,要么是一些乘客,后者付的钱更多些。船长有时不得不在百色等一个月,有几次是两个月,供着他的人吃喝,直到他能返航,有时能有一笔好生意,但有时旅行却是亏本的。
这一生意相当冒险,要准备相当数量的祭品献给财神,财神据说很灵验,在中国备受尊重,甚至超过孔夫子,“因为他能够让他喜欢的人富裕”。献给这位神的祭品是母鸡、鸡蛋、野味、爆竹和鲤鱼,这时鲤鱼被称为“银条鱼”。
一天早晨,我坐在甲板顶上,看着他们吃饭,他们看不见我,因为他们如此好奇,总是很羞怯,不喜欢被盯着看。分成两群,围着两个做工粗糙,大约30×15英寸的盘子,上面放着四个小碗,碗里盛着蔬菜(粗大的豆子和根茎,我认不出来),盘子附近有一大碗洁白晶莹的米饭。每个人左手拿着一小碗米饭,用“优雅的小男孩”,即称为“筷子”的东西进食,动作极为敏捷。吃饭的间隙人们用碗喝开水,这证明这些贫穷的人供不起每餐喝茶,每个供得起的中国人茶不离手。
中国人不喝生水,因为他们认为这极其不健康,不文明,只有野蛮人才会。显然只喝开水这一有趣的习惯很普遍(我所到之处经常听到),原因是大城市的供水(河水)杂质多,受到污染。因而,如果这能解释的话,这一习俗是建立在常识而不是对事物的歪曲看法◎之上,因此无疑是欧洲人带给中国人的。
至于船员的体质,尽管体重轻,但相当健康;单薄,但胸背挺直;手臂(尽管纤细)像鞭绳一样;腿上的肌肉很发达,块块隆起。他们与通常有钱中国人惫懒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富人的惫懒值得警觉,看在眼里很让人不舒服,但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意味着“天赐福贵”,即使不完全如此,这无疑也是唯一被认可的原因。肥头大耳被认为是富裕的标志,令人惊讶的是所有中国人认可的"五福”(通常认为是长寿、富贵、荣誉、功业和善终)⑦中惫懒并不在其中!
我们船员的脚不但小,而且非常扁平,几乎没有足弓;他们的手,考虑到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惊人的粗糙有力;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不像待在家里"有着粗硬麻木双手的劳苦之人”⑧,也与他们两个外国乘客完全不同。他们的逗笑很孩子气,没有一点文雅;当没有工作或者抽烟的时候,他们相互做些不那么文明,但却无害的恶作剧。
一个幸运者乘某个同伴转身,把一根羽毛或者一根草放到他的毡帽上,每个人都开这个玩笑,愚弄旁边的人,所有人都警觉起来,当某人自以为安全,却成为愚弄对象时就爆发出一阵哄笑,这个把戏从来没有失败过,我们在船上的二十四天,我发现他们玩了二十四次,每次的欢笑都那么真诚,这让文明的西方人因嫉妒而感叹紧靠着凡滩,津头(Chim-to)村坐落在河流尖锐的弯道上(河流在这里向南转向)。之后很快一座八角宝塔③出现了,塔有七层,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坐落在北边山脉高高的山峰上。沿河而上要经过南岸宫牙墟(Kong-nga-hu)村对面两处没有农田的沙洲,我们来到七层宝塔,得知并已经相信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有着很好的视野。
就在旁边有一座漂亮的佛寺,装饰富丽堂皇,位置极佳,坐落在山的陡坡上,佳木环绕。大殿附属一栋低矮的建筑,看上去建造精良,里面是一排房间,就像修道院建筑中常见的那样,富裕的中国绅士感觉命运对他们太好,就跋涉而来住在这里,吃一段时间斋算是修炼。相比其他能换一下日常餐食对我们而言是相当愉快的。佛教戒律不允许吃动物,但这和其他事情一样,律法的严谨在偶尔把他们的住所当成疗养院的西方尊贵绅士面前变得宽容了。
就在宝塔上面,有一条近路小道通向南宁,据说有三英里路程,但河道弯弯曲曲,距离超过十英里。现在乡野完全变了样子,更加开阔,南宁附近山沉入平原,翠绿的河岸斜斜延伸,树木婆娑,这一地区相比我们才经过的荒蛮乡野,耕地遍布,炊烟袅袅,满是人气。大约一英里外的南宁沿着河流转弯处北面凹进去的地方延伸开来。我们停泊在问安塞(On-sat)门"对面,那附近有关卡和海关的卫兵和几艘炮艇。
▲中国绅士
南宁是一座有城墙的县城,据说人口在三到四万之间,四万可能并不为过,有一些从广州和北海分支出来的小生意落地于此,但我们没有上岸,所见所闻寥寥无几,不足以形成判断,但绝对不是梧州这样的商业中心。
南宁坐落在一块小平原上(小是相对于山区的面积),被山地包围着,其背后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除了一个小小黄铜作坊,没有什么制造业,与任何其他港口都没有开放、安全和便捷的联系,旅行者凭借有限的观察并不难解释它目前状况的原因。广州和北海由于不同的原因差不多也同样衰败了,至少广州与云南的贸易转到了长江。
南宁和梧州在西江的位置极为相像,在地图上可以看出两者都邻近大河的交汇处,如果有贸易要做的话,可以作为商品集散地。但乡野荒芜,民众赤贫,水路不安全。在云南回变(11)以及太平天国占领产生灾难性后果之前,这条河的航运贸易已经毁掉,转移到了长江,南宁据说曾经繁华得多,呈现出真正商业活动的痕迹,但现在这座城市同样死气沉沉,笼罩着我们在这条江上其他很多地方都看到分崩离析的败落气息,确定无疑。南宁的位置优越无比,河流在城市的上面分成多条支流,一条支流流向西南方,把广西的西南部和东京湾边界关联起来;另一条支流(我们旅行的这一条)穿过中间的乡野到达云南,是联系滇东的南部康庄大道。
南宁位置绝佳,现在云南已恢复秩序,广西南部和西南部以及东京湾周边相对有序,也许可以稍许期待南宁至少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商业水平,但我相信导致其以前繁荣的唯一支柱——货运贸易,已经转移。周围乡村无法无天的状态还根本没改变,河流本身尽管有炮艇警戒,但还是不安全,无论与广州还是北海的联系都还很稀少且昂贵,原因如前所述。最后,现在只有微不足道或者干脆没生意可做。
那些坐在家中安乐椅上研究粗略地图的规划者可能会想象沿西江水路必然人口稠密,河堤上庄稼繁茂,戳破这一幻象是一个追寻真相,说出真相旅行者的责任。相比中国其他省份,广西多山、荒芜,人口稀少,只有少部分地区,即河两岸和延伸出去形成的小平原可耕种,而且越往西走,耕地越少。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如此大的省份,其面积与邻近的广东省一样,粗略而言和英国差不多,其耕地如此之少,但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人口如此之稀薄。所有可耕的土地都已开垦,这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这表明了其巨大面积与稀薄人口的关系。
注释
①音译。可能为今五圣宫。——译者注②音译。——译者注
③音译。可能即良庆墟,今良庆镇。——译者注
④见第一卷第六章注释,这里即“留人洞”。留人峒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东10里巴平溪流入邕江处,有石如妇人耸立邕江南岸,为明清时期邕江水路塘汛之一。《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十二∶“午过留人峒,有石耸江右,宛若妇人招手留房者。”故西江水上歌谣有“广西有个留人峒,广东有个望夫山”之句。————译者注
⑤这里作者玩英文跛脚鸭一词的文字游戏,一语双关,既指经济上的损失,又指具体的鸭子买卖。
⑥即迷信。————译者注
⑦《尚书》∶“一日寿,二曰富,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号终命。”这与作者所言有所不同,作者把西方人的观念,特别是西方贵族对荣誉的推崇带进来。————译者注
⑧参见《圣经·创世纪》有关上帝诅咒亚当之语。——译者注⑨应该为南宁龙象塔,因损坏九层被认为是七层。——译者注
⑩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三十四城池∶“府城宋皇佑间建筑。州守刘初梦神告以依蛇形乃可成,翌日见一大乌蛇如龙状盘绕于地,遂依其形筑之,周一千五十步,高一丈九尺,辟五门,有楼,日东门,日迎恩,日镇江,日仓西,日安塞。”——译者注
(11)即指1856——1873年间由杜文秀领导的一场反清政权起义。
来源:思恩府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