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美国一位19岁女大学生,一怒之下起诉了自己的高中。按照该女子的说法,自己在高中毕业后,仍然不会阅读和书写。
近期,美国一位19岁女大学生,一怒之下起诉了自己的高中。按照该女子的说法,自己在高中毕业后,仍然不会阅读和书写。
在言辞之中,女大学生愤愤的表示:“它夺走了我的童年和青春”。记者为了测试她,特意指出一个词,问她这是啥意思?结果正如记者所料,她确实答不上来。
可以看出,美式快乐教育带来的危害细思极恐。话说美国为啥要推行这类教育?其背后的国情考量又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有个疑问,这位女生明明不识字,那她为啥能上大学?
其实主要是她的那所大学,并不看重考试成绩,只看平时的指标和数据,比如表现好、性格好啥的。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大学的门槛就大大降低了。
此外,这位女生也擅长利用手机软件,对题目进行翻译和读写。如此一来,就更加增大了她上大学的机会。
虽然大部分单词她并不认识,但只要交给手机就行了。可以说,在她的整个高中生涯中,除了享受快乐,几乎啥也不会。
也正因如此,所以这位女生才怒气冲冲的要状告自己的母校。毕竟高中三年白读,还浪费了青春,谁看谁不闹心?
当然了,根据网友们的说法,这位女生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盲,而是一位功能性文盲。
简单来说就是,她能说、能看懂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但却无法阅读报纸和说明书,以及深度文章、文件等。总之,那些复杂的东西对她而言,基本上就跟天书一样。
据不完全统计,像这类人在美国占比居然高达21%。由此可见,快乐教育对美国青少年的摧残确实很大。
既然快乐教育会造出如此多的文盲,那美国为啥还推行它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快乐教育和其他教育有啥区别?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代教育大抵分为两种,一个是义务教育,另一个则是快乐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源于德国。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英法先声夺人,造出了许多先进机器。德国为了不输国力,只能在技术上穷追猛赶,不然的话,非得被英法鲸吞不可。
那怎么追赶呢?毫无疑问,那就是给工人普及技术,以及知识理论体系。尤其是年轻工人,更要加大教育。久而久之,义务教育的雏形便诞生了。
后来这套又被日本给学去了,日本在义务教育的加持下,一举超越大清,成为了亚洲第一工业强国。
再后来,义务教育的接力棒,又被我国给接下。大家强行将孩子送至学校,一方面可以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普及爱国意识。
慢慢的,国民识字率就越来越高了。与此同时,大家的社会道德观念也越来越高级了。
要知道,在建国以前,由于大清的愚民政策影响,导致我国的文盲率高达90%。建国后,随着义务教育推进了几十年。现如今,咱们的文盲率已经降至了2.67%。
而且这些所谓的文盲,大多都是40、50年代出生的老人。可见,义务教育确实功德无量。
义务教育的好处那国家推行义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啥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大家认字这么简单?
首先,对于国家而言,义务教育可以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这样就能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基础。
毕竟你得识字才能上班,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不然的话,又怎么跟国际客户进行接轨?
就这样,随着义务教育的展开,我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制造业百花齐放。几亿识字、懂文化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纷纷进入城市,给城市注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义务教育也有很大帮助。它能帮助年轻学子打破原生家庭的限制,进而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如果是以前,大家的观念、知识体系,基本上传承于父母和家族长辈。如果摊上一个差劲的原生家庭,那这辈子大概率就完蛋了,能突破的成功率不足10%。
但有了义务教育以后,就能让孩子们跟着学校平台学知识,让大家都知道点天文地理、世界各国等概念。
最终,人们便会在学校这个大熔炉里,成长为一个懂社交机制、懂社会发展形势的有志青年。而不至于让你做个愚民,整天待在村里碌碌无为。
有些人甚至还能通过义务教育来改变命运。比如以前村里出了几个大学生,立马就能突破父母的天花板,赚取父母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财富。
可见,义务教育无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既然义务教育这么好,那欧美为何会形成快乐教育模式呢?
很简单,因为欧美早已完成了工业化,大部分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所以不再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了。既然不用再为工业化打下基础,那就不必再卷教育了。
如今的欧美各国,在教育方面,一般会挑选几个脑子好的来重点培养,让他们进入名牌大学、常青藤院校深造,以成为科学家、高级分析师等精英人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人日后将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群体中的中流砥柱,比如技术大拿、职业经理人、高级律师、高级医生等。
至于其他人的话,反正也学不进,干脆就不卷学习了。
这些学生往往也都知道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不是充当卡车司机,就是去饭店当厨师、收银员。某些甚至还想成为网红,进而一步登天。
就这样,在躺平心理的影响下,许多欧美青少年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没把学习当回事。整天就是开开心心的玩,主打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
而学校也是对其放任自流,只要不惹祸,就让他们随便玩。长此以往,快乐教育也就成常态了。
当然了,快乐教育带给欧美底层群体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现在就有许多欧美国家,出现了反智人士。
这些人不相信进化论、宇宙大爆炸,排斥一切现代科技,在网络上让人倍感无语。在几年前,英国甚至还出现了火烧基站等荒谬事件。可见,人太过于快乐,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有人就曾评价美国,说美国是2000万精英,带着2.8亿“傻子”,在资本主义道路狂飙。虽然这句话比较刻薄,但却也反映了欧美极度分裂的社会常态。
当然了,如果从深层次角度进行剖析,其实大家会发现,这也是欧美各国的无奈之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越发达、越成熟,底层人民就越懒散。
这些人纷纷沉迷于虚拟娱乐当中,比如游戏、直播、视频、动漫等。正如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描述那样,机器把人都圈起来当“猪”养,主打的就是一个混吃等死。
久而久之,这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模式,便已成常态。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阶级已经固化,普通人再想突破就显得无比困难了。
小时候想当科学家、宇航员、护国大将军,但长大后却发现遥不可及,慢慢的也就踏实了,开始接受现实了。随后怎么舒服怎么来,奋斗?卷?不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奶头乐”政策,已经成为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民越是这样躺平,上层就越开发游戏。那些花样繁多的娱乐模式,让无数人成为了家里蹲、资深宅,快快乐乐的断子绝孙。发达国家生育率如此之低,症结就在于此。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欧美这样操作对咱们有啥启示?
其实谈不上启示,但可以祛魅。这些年大家也都发现了,许多家庭把孩子送去欧美读书,发现他们在学校里居然成了数学天才,个个都是学霸。
只不过,跟着欧美孩子混几年后,慢慢就同质化了。脑子里的知识理论体系,逐渐开始退化。待读到高中的时候,甚至连国内初中生都比不上了。
也正因如此,所以如今的许多海归学历,也都纷纷处于贬值状态。
像前些年的话,大家对于海归人才,清一色都是无底线崇拜。于是乎,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会花几十万送去海外镀金。
毕竟很多外国学校花钱就能上,这样一来,学渣们就能变成所谓的“海归精英”了。
然而现实却给这些家庭泼了一盆冷水。当这些孩子学完后,连英语都不会说几句,在学校里纯混日子,回国后哪个企业还敢要?
最关键的是,由于这类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拉低了留学生的含金量。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加速了海归学历的贬值。当海归已经不再引人注目的时候,欧美留学就成了巨坑了。
总的来说,快乐教育确实挺让人快乐,但却无法让人进步,无法让人掌握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虽然前期学习压力小,但后期的生活压力就慢慢变大了。
所以该读书的时候还是要多读书,哪怕学一些基本知识也好,防止自己成为文盲。不然的话,到时候跟别人聊天都插不上话,那就很郁闷了。
来源:百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