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乳腺癌的治疗领域,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三分之二。虽然过去几十年里内分泌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长期获益,被视为治疗的基石,但随着疾病进展,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大约四成患者在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耐药,这使得中位
在乳腺癌的治疗领域,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三分之二。虽然过去几十年里内分泌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长期获益,被视为治疗的基石,但随着疾病进展,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大约四成患者在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耐药,这使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急剧缩短,患者生存状况明显恶化。一旦耐药发生,后续治疗选择十分有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虽然是目前的一线标准,一旦出现耐药,单纯的内分泌治疗效果有限,往往不得不提前转入化疗。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大,疗效也不甚理想,可以说这是目前治疗上的最大瓶颈,也让很多患者陷入了选择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靶点和治疗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TROP2的出现为突破带来了希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主任金贻婷教授介绍,TROP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很低,但在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却高度表达,并且和肿瘤的侵袭性、转移以及预后不良相关。因为它在肿瘤组织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低表达,使得针对TROP2的药物既能有效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又能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风险。以TROP2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此成为精准治疗的新方向,它将强效的化疗药物“装载”在特异性的抗体上,通过抗体的导航功能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细胞内部,精准打击癌细胞,脱靶率低,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这为内分泌耐药后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通道。
近日,德达博妥单抗作为一款新型的TROP2 ADC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线化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IHC 0、IHC 1+或IHC 2+/ISH-)乳腺癌成人患者。它的获批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药上市,也为这一大类患者群体带来了全新的选择。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路径,有望进一步实现乳腺癌治疗“减化疗”或“降化疗”的目标。从临床价值来看,它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治疗耐受性和患者体验。在二线及其后应用时,它能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在我国人群中风险降低幅度高达4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甚至是化疗的两倍。与此同时,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三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几乎减少一半,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不至于承受过大的痛苦。
当然,创新药物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管理挑战。ADC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不良反应模式,比如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或间质性肺炎等。这对临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这意味着要在治疗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在治疗中强化连续监测,帮助医生和患者尽早发现异常。而一旦出现症状,就要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不仅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治疗连续性,让患者真正从新药中获益。
TROP2 ADC有望进一步拓展治疗人群,不仅限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还有可能覆盖乳腺癌的其他亚型,甚至延伸到其他实体瘤领域。研究者们也在探索它与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能性,力争通过协同增效进一步提升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TROP2 ADC有望提前应用到乳腺癌的早期辅助或新辅助治疗中,从而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改善长期生存。
对于广大公众和患者来说,乳腺癌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通过精准规范的治疗实现长期生存。对此,金贻婷教授指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所以一定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她也提到,有些年轻患者虽然病情处于早期,但肿瘤的恶性程度高,Ki67指数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存在高侵袭性、高转移的风险。对于这类患者,化疗是免不了的,但即便做了化疗,这类患者将来的复发风险依旧很高。但是并非到了晚期就无药可治了,现在有很多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创新治疗方案,坚持规范治疗就有实现长生存的希望。同时金贻婷教授强调,乳腺癌的防治不能仅仅依赖单一手段,而是需要持续随访和个体化管理。
除了治疗手段的更新,公众对乳腺健康的重视同样重要。女性朋友不仅要关心家人,也要学会关心自己,应将乳腺癌筛查纳入常规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赢得治疗的先机。对患者而言,新的靶向药物带来了新的希望,而正确的心态、规范的治疗和积极的配合同样是走出疾病困境的关键。可以说,新款TROP2 ADC药物的获批,为乳腺癌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让患者和医生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多了一份底气,也为未来乳腺癌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来源:金科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