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 生物多样性信用:实践与启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7:32 1

摘要:吸取碳信用市场经验教训,质量要求成为生物多样性信用发展初期各方关注的重点。目前多个组织均发布了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相关原则,其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信用联盟(BCA)等组织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高级别原则》是目前最系统全面的高诚信原则框架,为国际统一的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信用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信用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无论是方法学还是项目开发实践都在起步探索的过程中。

吸取碳信用市场经验教训,质量要求成为生物多样性信用发展初期各方关注的重点。目前多个组织均发布了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相关原则,其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信用联盟(BCA)等组织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高级别原则》是目前最系统全面的高诚信原则框架,为国际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标准提供了坚实基础,主要要求涉及三个核心主题,一是确保为自然产生经验证的积极成果,二是项目的实施方式应确保公平和公正,三是项目的治理方式必须允许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方法学和指标体系方面,现有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仍然较为有限,主要围绕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建立。监测指标包括结构性指标、物种指标、功能性指标、空间连通性指标、社会共益指标等多样化指标体系。不同方法学将多维监测指标转化为统一的“1个生物多样性信用单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由此,相较于碳信用,不同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和方法学具有更强的区域特性,且方法学和信用单位不具备可比性。

在项目实践与市场发展方面,已开展的项目数量仍然较少,部分信用机制仍处于试点项目阶段,现有项目涉及森林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农业景观与可持续农业、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城市与基础设施相关项目、社区主导型与原住民参与型项目等类型。目前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规模仍然较小,相关机构研究显示,目前八大最成熟的生物多样性信用计划仅覆盖80万公顷土地,涉及融资规模仅800万美元。此外,由于不同机制下单位信用的计算方式、单位差异较大,每单位信用的价格差异也较大。

综合来看,当前生物多样性信用发展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如政策法规复杂,土地和水域权属问题面临挑战;增益效果量化困难,现有标准和方法学有限;监测成本高,项目持久性存疑;定价难;需求动力不足、市场规模有限等。

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尽管仍面临着众多挑战,但生物多样性信用成为弥补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的新兴创新工具的共识已达成,建议我国紧跟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前沿进展,借鉴自愿碳减排机制建设经验,逐步探索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融资渠道。同时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与市场机制,一方面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核算方法与数据库的研究与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多层次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需求。

一、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开发

总体来看,一般生物多样性信用开发流程与自愿碳市场中的碳信用开发、交易和使用流程类似,通常包括项目的注册—执行—核查—签发—交易—注销等流程与环节。

生物多样性信用开发中有两大问题尤其受到市场关注,一是质量要求,吸取过去几年自愿碳市场饱受质量质疑的经验教训,市场各方在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发展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其质量要求,已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了相应的高质量原则。二是方法学与指标体系的构建,这是生物多样性信用开发的基础,由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指标的多样性等特征,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与相关指标构建的复杂程度要高于碳信用方法学。

1.1 质量要求

1.1.1 高质量原则

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碳信用的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市场参与者缺乏信任,这成为了市场增长的主要障碍。为此,包括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各减排机制管理机构等于近期纷纷提出新的规则、倡议,以提升碳信用质量。新兴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必须吸取碳市场的经验教训,否则可能面临信用完整性和质量低、透明度缺失、惠宜分配不均、存在“漂绿”行为等风险。因此,生物多样性信用相关的国际组织都致力于在市场发展之初就明确高质量、高诚信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规范,目前已有多个机构和组织发布了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原则。

(1)The Biodiversity Consultancy高完整性设计原则

咨询机构The Biodiversity Consultancy在2022年发布了一份技术报告《生物多样性信用:实现高完整性成效的设计原则》[1],旨在为自愿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建立高诚信的设计框架。报告指出,若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设计不当,可能带来6类风险:1)激励错误反而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2)监测与量化难度高导致的结果不确定性风险;3)实施成果缺少公平可比而引发“逐底竞争”的风险;4)生物多样性泄漏的风险;5)收益分配不公而引发的风险;6)过度简化复杂生态系统而忽略当地实际情况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报告围绕生态、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给出了12项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标准(见图表1),希望借此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

根据这些原则,首先,必须同时追求地方尺度的真实性和全球尺度的可比性,确保项目既能在具体生态系统中产生真实增益,又能支持全球层面的自然受益(Nature-positive)目标。其次,应当引入缓解层次结构(mitigation hierarchy),即优先避免破坏,从源头减少生态风险。同时,社会保障(social safeguards)不可或缺,需确保土著与地方社区的权利与受益。报告还强调监测机制的分层设计(tiered monitoring),在高风险或重要项目中加强监测,而在低风险情境下采取更灵活的方式,从而兼顾诚信与效率。

(2)Plan Vivo等机构制定的高级别完整性原则

2023年,Plan Vivo与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坦桑尼亚碳组织(Carbon Tanzania)合作,制定了引导新兴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的高级别完整性原则——《为指导新兴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发展而制定的高级别完整性原则》[2],目的是在新兴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尚处早期时,为其建立诚信导向。该原则明确,生物多样性信用不能被视为一种抵消机制,而应被定位为促进保护和恢复的自愿性激励工具。

该原则围绕气候、自然和人类三大关键领域提出具体原则(见图表2),其核心要素包含:1)具备真实、可靠且可验证的生物多样性效益,以加速实现辖区和全球的自然恢复目标;2)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权利得到尊重与保护,并产生符合当地情况、分配公平且积极的社会影响;3)开展减缓与适应活动以带来气候效益,且符合国际协议和国家战略,旨在增强或维持碳库。此外,报告还强调了注册系统的重要性,以提升市场透明度与信任度。

(3)BCA、WEF、IAPB联合发布的高级别原则

2024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 16)上,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生物多样性信用联盟(BCA)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信用咨询小组(IAPB)共同推出《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高级别原则》。此次提出的原则围绕项目必须确保为自然产生经过验证的积极成果、项目的实施方式应确保公平和公正、项目的治理方式必须允许透明度和问责制三个核心主题,共提出21项生物多样性信用的高层原则(HLPs),形成了完整的治理体系。2025年5月,三家机构联合发布《白皮书:指导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的高级别原则》,进一步对21项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原则的特点是结构完整、操作性强,不仅明确了信用本身的科学与生态完整性要求,也把社会公平和市场治理纳入核心维度,是目前最系统全面的高诚信原则框架,为国际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标准提供了坚实基础。

1.1.2 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的特点与核心要求

总结不同组织对生物多样性信用提出的高质量原则框架,最核心的要求都聚焦于确保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的可信度、环境效益和社会价值,主要共性包括:

● 额外性。都要求信用必须代表超出“常规或基线状态”的新增生物多样性成果,避免虚假或无效信用。

可测量与透明性。强调信用应基于可量化、可验证的指标,并在注册、交易、使用环节保持公开透明。

永久性与风险管理。信用应尽可能保证长期效益,采取措施避免逆转风险,以及避免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社会与原住民参与强调尊重原住民和地方社区的权利,确保公平分配利益和参与决策。

与全球目标对齐信用应服务于“Nature Positive”目标,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等国际目标保持一致。

在碳信用机制下,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也提出了高质量碳信用原则——核心碳原则(Core Carbon Principles,CCPs)以加速建立全球高质量碳信用体系。CCPs共有十条原则,分为管理要求、排放影响、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对比来看,高质量生物多样性原则与高质量碳信用原则在框架理念上有高度一致性,尤其是在额外性要求、可测量性与透明度、永久性与风险管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要求比较一致,但二者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政策定位方面,生物多样性信用倾向于作为补充性金融工具,支持自然正效益目标;而碳信用则更多用于气候补偿、抵消,减少人类对气候活动的影响。

在基准设定方面,生物多样性信用以“自然受益”为目标,优先实现无净损失;而碳信用则以减排目标为基准,强调是否符合净零路径。

在土地和水资源权属方面,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开发要求获得土地或水资源的使用权属,以便所产生的信用的所有权、可追溯性和可问责性得以明确。在碳信用开发中,仅有生态碳汇类信用可能涉及此类问题。

在协同效益方面,生物多样性信用特别关注当地社区与原住民的权益,要求相关项目在开展的时候必须事先取得相关方的同意,在实施过程中不得对当地社区和原住民造成损害,且项目收益的分配方案中要重点考虑原住民。而碳信用在这方面并未作出较多要求,如未要求对收益进行共享,但近期,共益事宜逐渐被重视。

在数据方面,数据主权是指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建模及交易相关的数据,应尊重数据产生地所在国家、社区和权利主体的控制权与决策权。数据主权是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它涉及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归属、使用、流通与治理。相比碳市场主要依赖标准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生物多样性信用更复杂,因为数据往往来自于地方社区、土著人民、科研机构和政府,并且具有空间依赖性和文化属性。因此,《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高级别原则》特别提到了数据主权要求,对数据的获取、使用、所有等方面做出了要求。而目前碳信用则暂未出台数据主权相关要求。

1.2 方法学与指标体系

1.2.1 现有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

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开发方法学是确保项目生成信用的科学和标准依据。目前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方法学还不像碳信用那样形成系统和广泛应用的标准体系,但已有多个机构提出或试点了可用于衡量、量化和生成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方法学。

目前方法学主要围绕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组织或机制根据其目标和重点编制不同类型的方法学。

1.2.2 指标体系

为了准确核算1单位的生物多样性信用,除了适用条件、基线设定等基本要求外,有两项核心要素需要在方法学中加以明确,即监测指标和计算方法。

监测指标,是用于衡量表现的定量/定性因素或变量,旨在量化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提供监测指标的具体数据,助力人们理解和追踪生态变化。在现有和正在开发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中,各家机构虽然设计框架不同,但监测指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构建:结构性指标、物种指标、功能性指标、空间连通性指标、社会共益指标等。

除了上述常见指标,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体现在一些方法学中,如物种脆弱性、栖息地组成、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系统压力、空间风险、管理目标、金融支持策略等。监测指标的具体结果通常通过定量监测和定性判断两种方式确定。举例来说,EcoAustralia方法学采用“Habitat Hectares”指标体系,将面积(ha)、栖息地类型、栖息地质量(结构、功能、物种组成)等指标纳入监测范围。Plan Vivo的方法学关注的指标包括物种丰度、物种多样性、栖息地质量、栖息地空间结构等。BNG关注的指标有栖息地面积、栖息地类型(如高价值的古林地与低价值草地权重不同)、空间位置、空间质量。Wallacea Trust方法学采用物种群落监测指标,通过鸟类、昆虫、植物样点调查建立基线,每年监测变化。

如何把一堆多维指标(物种、栖息地、质量、社区共益等)转化为一个统一的“1个生物多样性信用单位”,这是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的核心难点。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指标量化→权重赋值→得分标准化→单位化” 的流程,其对应的简化计算公示可表达为:1标准化信用单位=∑(指标变化(面积或物种数量等)×质量因子×权重)。但不同的方法学也给出了各自的计算方法。

(1)Wallacea Trust方法学。每单位信用为每公顷相对基线“1%的年度生物多样性提升(或避免损失)”。标准的基线为“项目活动发生前”的状态,每个监测期用选定指标与基线比较。把“相对基线的百分比提升(% uplift)”换算为每公顷1%为1单位信用(BGU),再乘以影响面积并做风险/缓冲等调整(如有)。具体公式为:BGU=(%ΔI)×H,%ΔI为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增幅,H为当期计入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使用一组至少5个地点特定指标(包括结构指标与非结构指标),通过对比参考地与项目地,量化“生物多样性评分”。Wallacea Trust借鉴了零售价格指数(RPI)编制方法,RPI通过比较各国当前使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来确定这些国家经济的通货膨胀率,虽然各国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篮子差异巨大,但最终得出的通货膨胀数据是可以比较的,这与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生物多样性表现类似,一个生物多样性信用单位表示一篮子指标中值(median value)实现每公顷1%的提升(或避免损失),尽管不同项目选择的一篮子指标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可比的。

(2)英国TheBiodiversity Metric 4.0方法学。1 Unit = 1公顷栖息地×综合价值系数,具体信用单位计算公式为:栖息地面积×类型×状况×战略重要性,可计算得出生态增益单位。举例来说,1公顷高价值湿地(权重8),质量=1,高优先级区域(×1.15),最终计算得到的结果为1×8 ×1×1.15 = 9.2个Units。

(3)Plan Vivo–PV Nature。该机制有两类证书:PVBCRESTORE(恢复证书)与PVBCCONSERVE(保护证书)。1单位PVBC并非一个具体数量,而是一张基于地面实测改善(维持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证书。计算时使用“多指标综合值(multimetric)”跟踪站点生物多样性变化。计算年度综合值M(t)时,把5个支柱指标(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示/关键种、空间群落组成、景观结构)分别转化为相对基线的百分比变化并加总,得到年度累计的multimetric曲线。以保护证书为例,若当年综合值相对基线的保持度≥90%,即可发行;当M(t)=0(完全保持基线)时,每公顷每年=20张;从100%降到90%期间按线性递减至18张/ha/年;低于90%不得发行。

(4)EcoAustralia。1个EcoAustralia信用= 1个Australian Biodiversity Unit(ABU)+1吨CO2e碳信用(Gold Standard等)。1个ABU = 1.5平方米经政府认证并以土地契约永久保护的栖息地。其中,ABU数量(生物多样性部分)≈受保护面积(m2)/1.5。受保护面积与当量由澳大利亚各州原生植被“栖息地公顷(Habitat Hectares)”方法评估(栖息地公顷=植被“状况分”(0~1)×面积),并映射到州级生物多样性等价单元。

(5)TERRASOS(哥伦比亚“栖息地银行/自愿生物多样性信用”)。自愿生物多样性信用(VBC)通过设定项目中可获得的最大信用量,并根据项目是否达到预定管理和生态里程碑(如地权协议、恢复自然覆盖、生态连通性改善等)来逐步确定可发行量。计算中涉及到的参数如项目保护/恢复的总潜在面积、水源涵养/调蓄相关面积、洪涝/滑坡等灾害预防相关面积、生态系统威胁等级、连通性等。

通过上述方法学,可以看到每个方法学对于1单位的信用的含义不尽相同。Plan Vivo–PV Nature与Wallacea Trust都把“每公顷的百分比变化”作为1单位信用(PVBC=1%·ha·年;BGU=1%·ha·年);The Biodiversity Metric 4.0则是每公顷的综合价值增益;EcoAustralia的生物多样性部分是面积法(1ABU = 1.5 m2保护)并与1吨碳拼接;Terrasos用面积×差异化因子先算潜力,再落地核发。

1.2.3 与碳信用方法学对比

对比生物多样性信用计算方法与碳信用计算方法,二者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区域特性。相较于碳信用,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实施地点通常限定在特定区域内,如PV Nature标准下,保护类项目要求覆盖至少一个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KBA)[3]或覆盖至少2个重要植物区(IPA);澳大利亚自然修复市场重新种植原生森林和林地生态系统方法学要求项目必须完全位于该方法所列的特定澳大利亚生物地理区内。二是不同区域采用的监测指标也大不相同。

(2)方法学的可比性。碳信用方法学在编制思路比较统一,内容主要涉及排放基线、减排量核算与监测,核心是准确量化,并确保数据质量。碳信用方法学在涉及领域也比较统一,尽管存在多种自愿减排机制,但是其方法学所涉及的减排领域近似,且部分方法学可以在不同地域或减排机制中互通互用,如VCS采信了部分CDM方法学。而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则呈现多样化,基于不同的开发方对生物多样性信用的理解,在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设置上呈现较大差异,不同方法学难以交叉使用。

(3)信用单位的可比性。1单位碳信用=避免/移除1tCO2e,且定量精确、同质性强,可全球通用(tCO2e可互换),因此便于全球交易。而1单位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具体含义差异巨大,不同方法学所计算出的1单位生物多样性信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存在巨大不同,异质性强,不同方法学的信用不可直接互换,难以在不同市场间直接交易。

(4)基线设定。碳信用以“无项目情景”的排放或碳储量为基线,额外性主要体现在减排项目是否超出常规行为;而生物多样性信用以“无项目情景”的物种/栖息地状态为基线,基线情况更复杂,需要参考区域历史生态状况、当前退化程度及自然恢复趋势,额外性则体现为人为干预所带来的“超越自然恢复”的生物多样性增益。

(5)监测参数。碳信用方法学主要监测的参数包括能源消耗、林木生长量、土壤碳含量、相关排放因子等,参数较为直观、统一,且多数有标准化监测指南。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监测参数则更为复杂,涵盖物种丰富度、栖息地质量、功能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连通性、社区共治情况等。

(6)监测方式。碳信用方法学一般通过直接测量或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来获得相关数据,监测方式成熟、透明度高。而生物多样性方法学则涵盖多种手段,例如长期生态调查、遥感影像、社会调查访谈等,监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采用多源数据交叉验证,且部分数据存在定性判断确定的方式。

(7)计算方式。碳信用计算方式为项目排放(或碳汇)–基线排放=可交易减排量(tCO2e),量化结果统一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生物多样性信用计算方式多为指标加权综合,结果通常以“1 Biodiversity Credit = 保护/恢复X公顷优质栖息地,或增加Y个物种个体”来定义。

(8)市场接受度。碳信用目前主流核算方法接受度较高,其签发的减排成果被广泛认可,且部分与强制碳市场有效衔接。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仍然处于早期,缺乏统一标准,相关基准原则仍待不断发展。但是二者在部分领域有一定重合度,因此也存在生物多样性信用与碳信用捆绑出售的情况,例如EcoAustralia,同时签发生物多样性信用和碳信用。

二、项目开发实践与市场概况

2.1 现有项目类型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信用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项目数量仍然较少,部分信用机制仍处于试点项目阶段。总体来看,现有项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森林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类

该类型项目主要针对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等关键生态系统,通过保护原始森林、恢复退化林地或退化生态系统,产生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增益,如物种栖息地恢复、物种丰富度提升。主要监测方法包括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栖息地状况评估、IUCN物种红色名录监测等。相关实践案例如Plan Vivo的Mikoko Pamoja(肯尼亚红树林保护项目),通过社区参与恢复和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成生物多样性信用和碳信用,以及澳大利亚的EcoAustralia项目等。

(2)农业景观与可持续农业类

该类型项目主要针对农田、牧场、农林复合系统,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农林复合经营、减少农药使用、建立生物廊道等方式,增强农业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产生生态增益作为信用。主要方法包括评估农业实践对授粉者、鸟类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模型”进行量化等。实践案例如哥伦比亚Terrasos的生物多样性信用试点,通过农业和牧场景观的恢复,创造可交易的生物多样性单位。

(3)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类

该类型项目主要针对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减少污染、修复水源涵养区、湿地重建、珊瑚礁修复等方式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主要的评估方法有湿地功能价值评估、鱼类群落指数、水质生态指标等。相关案例如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红树林修复项目等。

(4)城市与基础设施相关生物多样性信用

该类型项目主要针对城市绿地、道路周边生态廊道、生态补偿区,其机制是在基础设施开发中通过“生物多样性抵消”或“净增益”机制,创造生物多样性信用,例如房地产开发商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支付费用,用于支持异地的栖息地修复。具体实践如英国的Biodiversity Net Gain (BNG) 制度,要求新开发项目在实现“无净损失”的基础上,实现至少10%的生物多样性净增益。

(5)社区主导型与原住民参与型项目

该类型项目主要针对原住民领地、社区森林、传统农业系统,结合社区治理、传统生态知识与现代保护科学,通过赋权社区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并以信用形式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货币化。主要评估指标是结合社会与生态指标,如参与式监测、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文化多样性指标。该类型项目多与其他类型项目有重叠,即同时还实现了森林与野生动物保护等目的,相关实践如Plan Vivo体系下的社区主导型项目。

2.2 实践案例

(1)英国BNG制度下的项目实践

根据英国颁布的《2021年环境法案》(Environment Act 2021)引入了生物多样性净增益的强制性要求,规定从2023年起,英格兰所有规划申请必须说明开发项目将如何增强生物多样性并保护栖息地。开发者和土地所有者需评估开发前后自然栖息地的价值,并确保两个生物多样性价值之间至少实现10%的净增益。法案推荐优先现场实现增益,若无法完成,可通过异地提升或购买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来实现。若选择通过购买信用方式,项目开发方在购买信用后提交购买证明,随后项目规划方可获批。生物多样性信用按照UK DEFRA制定的The Biodiversity Metric的方法学开发,并需要在国家Biodiversity Gain Sites Register上登记,防止信用重复出售。

在BNG制度下,已有多个项目通过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获得规划许可:

● Everton FC stadium transport项目[4]。通过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由Merseytravel和埃弗顿足球俱乐部联合开发的在Sandhills车站建造的人群管理区和员工福利大楼的项目获得规划许可。该项目购买的信用来自于Environment Bank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的位于Horwich和Bolton之间的Horwich Habitat Bank项目。Horwich Habitat Bank项目改善当地环境,吸引更多物种前来栖息。同时,Environment Bank资助了保护放牧课程,使土地所有者能够在栖息地银行饲养传统本土牛种,实现可持续放牧,并被饲养用于肉类生产,以增强农民现有的农场业务。

● 英国国家电网翻新项目[5]。为履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承诺,英国国家电网(National Grid)通过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以实现Norwich到Bramford的62公里电网翻新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鉴于该项目跨越多个区域,因此该项目通过采购多个栖息地银行采购生物多样性单位,尽可能实现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增益。该项目从三个由Environment Bank开发的栖息地银行采购生物多样性信用,通过构建理想的生物栖息地,从土壤、野生动物、植被、地质、水文、管理历史、当地景观的连通性等方面来评估生物多样性增益。

(2)EcoAustralia™项目实践

EcoAustralia™是一款捆绑式信用产品,将州政府认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与国际碳信用相结合。每单位EcoAustralia™信用融合了1个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单位(ABU)与1吨碳信用:

● 国际碳信用:代表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避免量,来自于国际核证碳标准(VCS)或黄金标准(GS)签发的碳信用。

●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单位(ABU):等同于1.5平方米受政府认证且永久保护的澳大利亚植被。

EcoAustralia™目前支持的保护项目案例:

● Mount Sandy保护项目。该项目由South Pole开发,项目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库龙国家公园与阿尔伯特湖之间,这片200公顷的项目场地由沿海灌木林地与盐渍沼泽地独特组合而成,因其多样且具标志性的地貌,成为紫颊吸蜜鸟(Purple-gaped Honeyeater)和雅致鹦鹉(Elegant Parrots)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项目通过与传统土地所有者合作,确保对这片具有区域与文化重要性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进行永久性保护,以便为该地区的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该项目周期为2018年10月1日至2038年1月3日。[6]

● Myamyn Lowland保护项目。该项目由Cassinia Environmental开发,位于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的安雅州立森林(Annya State Forest),是具有高度生态价值的区域,栖息着众多脆弱及濒危的动植物群落。该区域土地约十年前遭非法开垦,后被非本地物种种植。项目通过重新种植本土植被,助力保护濒危本土物种的栖息地。该项目已修复超过20公顷的开垦土地,保护总计200公顷土地免受进一步开垦,并通过控制杂草及猫、狐狸等有害动物来改善栖息地[7]。该项目周期为2018年10月1日至2038年1月3日[8]。

(3)PV Nature标准下的项目实践

● MIKOKO PAMOJA(肯尼亚)[9]。该项目是肯尼亚加济湾(Gazi Bay)的社区主导红树林保护与恢复项目,涵盖本地红树林砍伐防治及社区植树造林工作,也是全球首个蓝碳项目。项目同时支持社区发展计划,包括提供教科书、修建校舍及供应清洁饮用水。通过该项目,可以实现海岸防护、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提升、二氧化碳吸收等效益。该项目由慈善机构海岸生态系统服务协会(ACES)牵头开发。目前该项目已种植5614株红树林幼苗,有效稳固海岸线并减轻海岸侵蚀;已经获得20095个证书发放,至少70%的收入将会分配给社区。

● KUKUMUTY(莫桑比克)[10]。KUKUMUTY项目在莫桑比克中部的Chibabava区域引入气候减缓与适应策略,采用景观尺度方法强化Miombo林地,并创建气候韧性农业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生计机会。项目涵盖Nhaumue的300公顷土地和Mangunde的69公顷区域。通过该项目将实现构建韧性景观、强化与可持续采集、建立灌溉型农林业种植区、提升区域植物多样性和增强碳汇能力与社区再投资五大目标。该项目由Azada Verde、Climate Lab、Reseed Indico三家机构合作开发。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8660个证书发放。

2.3 市场概况

2.3.1 市场供需

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涉及众多类型相关方,按照不同的参与角色,可以分为框架制定方、市场供应方、能力提供方、购买出资方,每个类别按照角色定位、工作职责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企业可能在市场中将会担任不同的参与角色。例如,某些项目开发方既制定标准或方法学,也会运用这些方法学开发自己的信用项目,如Savimbo、Wilderlands和Terrasos就是其中的代表。一些咨询机构或第三方机构也将互换角色,在不同项目中担任不同职责,或者是亲自参加项目的开发。又比如部分大型企业或金融机构,既参与项目的开发,同时也会收购项目开发产生的信用。

从市场供给方来看,目前共有374家供应商——即那些创建生物多样性信用项目的机构(如项目开发商),或与项目创建密切相关的机构(如信用机制制定方)。其中,有32个机构仅参与标准或方法学的制定,不参与项目开发;有307家机构仅专注于项目开发;有35个开发方既制定标准或方法学,也会运用这些方法学开发自己的信用项目[11]。而从支持的不同项目类型来看:

● 改善类项目为主的开发方。改善型项目是最主要的活动类型,在374家供应商中,有293家支持此类项目,其中79.4%的纯项目开发商都支持改善型项目。这也说明相关开发方存在一定偏好,即尽管这类项目并非资本最高效的利用方式,但却是风险最低的,且项目成果容易被观测承认。

● 避免损失类项目为主的开发方。该类项目是第二常见的活动类型,有53.4%的纯项目开发商支持此类项目。

● 可持续利用类项目为主的开发方。该类项目指的是对生产性景观管理的改进,例如农业、林业或畜牧业管理,其目的是实现生态改善或避免损失。这类项目与前两类项目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场景更多是生产类场景。目前有32.9%的纯项目开发商支持此类项目。

● 维护类项目为主的开发方。这类项目旨在预防未面临即时威胁的完整区域所遭受的中长期威胁,通常与原住民的领地相关。这类项目类型较新但规模较小。有12.5%的纯信用机制(即Cercarbono、国际碳注册处、Terrascape和Verra)支持维护型项目,11.2%的混合型信用机制兼项目开发商也支持此类项目,而纯项目开发商中仅有一家(Healthy Forests Foundation)支持。

从需求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企业。这些企业购买的主要用途与动机包括满足法规要求、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应对利益相关方的披露和监督、降低供应链中与生态相关的系统性风险。常见的企业如雀巢、微软、力拓等。

● 金融机构与投资者。这些机构通常将生物多样性信用作为自然资本投资产品之一,融入其ESG/自然相关投资组合中。例如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参与相关项目的投资,世界银行通过基金项目支持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发展。

● 政府、公共机构与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信用来实现国家承诺,公共机构与国际组织也可以通过购买信用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目标。

● 慈善机构与公益组织。这类机构组织出于保护使命,自愿购买生态信用资助项目,或是支持社区、乡村或原住民参与的生态保护项目。

● 个人。虽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部分个人可能参与环境友好型项目或基金,通过购买信用表达生态支持。

2.3.2 市场规模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八大最成熟的自愿生物多样性信用计划仅覆盖80万公顷土地,2023年5月承诺的资金仅800万美元[13]。未来,世界经济论坛(WEF,2023)预测该市场规模在2030年可能达到20亿美元,2050年达690亿美元;而彭博社(BloombergNEF,2023)则预测到2030年可达1600亿~2000亿美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预期主要基于GBF等多边承诺,而非基于实际的观测趋势。

在价格方面,由于不同机制下生物多样性信用的计算方式、单位差异较大,每单位信用的价格差异也较大。SvenWunder et al.(2025)梳理了全球三十多项正在进行的生物多样性信用计划,信用价格最低在5~35美元之间,最高达413美元。价格预期为2030年12美元/公顷/年,至2050年升至45美元/公顷/年(Sven Wunder et al.,2025)。而英国BNG制度下生物多样性信用代表每个不同区域和等级项目的总体价值,2025年2月数据显示,每个信用价格从2.45万~14.49万英镑不等[14]。

三、问题与挑战

尽管生物多样性信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过较多实践,但其在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

一是政策法规复杂,土地和水域权属问题面临挑战。生物多样性信用项目的开发需要获得相应地区的土地或水资源使用权,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和水域权属问题方面往往拥有不同的复杂的政策法规要求,因此项目开发方需要深刻了解各地政策和法规要求,避免合规风险和利益冲突。

二是生物多样性增益效果量化困难,现有标准和方法学有限。生物多样性效果难以像碳信用一样使用单一明确的单位准确量化,且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难以通过统一标准去评估其实施效果。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可参考使用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开发标准数量有限,并且已有的标准方法成熟度有限,对生物多样性增益效果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监测成本高,项目持久性存疑。生物多样性信用项目通常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因此需要相关方持续投入精力、财力实施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同时,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项目在时间长度、地域范围、相关方参与度、政策要求、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度,项目开发方是否能够提供持续的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将使得项目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四是生物多样性信用难定价。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存在,可以为碳信用提供价格锚点,从而推动碳信用以合理的价格交易。而生物多样性信用暂时缺少对应的强制性市场,且生态系统价值缺少较为成熟的定价机制,因此为生物多样性信用定价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需求动力不足,市场规模有限。由于生物多样性信用完全属于自愿性质,当前阶段尚无法规或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大规模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且由于缺乏法律规范、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购买信用方式可能蕴含较高“漂绿”风险,因此企业对此态度谨慎,购买意愿有限。

四、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尽管从全球来看,生物多样性信用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机制、方法学与标准都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并且仍面临着众多挑战,但生物多样信用成为弥补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的新兴创新工具的共识已达成,不仅被写入《昆蒙框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中国近年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已发布落实《昆蒙框架》的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建议我国紧跟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前沿进展,逐步探索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融资渠道。

具体来说,建议我国借鉴自愿碳减排机制建设经验,逐步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在发展初期,可在国家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下,选择同时具有减排效益和生物多样性增益的项目类型,如林业碳汇等生态碳汇项目,探索该类项目生物多样性增益核算标准与方法学,并形成附带生物多样性效益的CCER,或生物多样性信用+CCER的信用单位。随着相关研究逐步成熟,逐步开发单独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方法学,并形成独立的生物多样性信用交易机制。在运行管理方面,可参照澳大利亚自然修复市场,采用与碳信用市场相同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框架。在规范发展方面,方法学开发需要参照国际高质量生物多样性信用原则相关要求。

在逐步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与市场机制。一是要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核算方法与数据库研究与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信用项目的监测与核算提供坚实基础。二是要完善多层次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需求。由于没有类似碳市场中强制配额市场的强制需求来源,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更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激活需求,建议我国一方面可以参考英国生物多样性净增益(BNG)制度,建立生物多样性补偿和增益机制,并将生物多样性信用纳入补偿和增益措施范围;另一方面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信息披露与责任机制,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风险管理与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产生的自愿增益需求。

参考文献

1.BloombergNEF. Biodiversity Finance Factbook: 1H-2023. 2023.

2.Gradeckas,S. Biodiversity Credit Calculation Overview,Bloom Labs[EB/OL],2023/10/10 [2025/06/24],https://sgradeckas.substack.com/p/biodiversity-credit-calculation-overview?r=8yoel&utm_campaign=post&utm_medium=email&trk=public_post_comment-text&triedRedirect=true

3.Gradeckas,S. Voluntary Biodiversity Market Database: Version 2,Bloom Labs[EB/OL],2025/04/14 [2025/08/20],https://newsletter.bloomlabs.earth/p/voluntary-biodiversity-market-database

4.WEF. Biodiversity Credits: Demand Analysis and Market Outlook. Insight Report. 2023.

5.Wunder, S., C. Fraccaroli, J. Bull, et al. 2025. “ Biodiversity Credit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 Pitfal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1–30.

注:

[1]资料来源:BIODIVERSITY CREDITS: DESIGN PRINCIPLES FOR HIGH INTEGRITY OUTCOMES,The Biodiversity Consultancy,2022/12/08 [2025/06/06],https://www.thebiodiversityconsultancy.com/fileadmin/uploads/tbc/Documents/Resources/Exploring_design_principles_for_high_integrity_and_scalable_voluntary_biodiversity_credits_The_Biodiversity_Consultancy__1_.pdf

[2]资料来源:HIGH-LEVEL INTEGRITY PRINCIPLES DEVELOPED TO STEER EMERGING BIODIVERSITY CREDITS MARKET,Plan Vivo,2023/01/26 [2025/06/06],https://www.planvivo.org/news/biodiversity-high-level-integrity-principles

[3]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KBA)是指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重大贡献的区域, KBA 的识别基于严格的国际标准,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BirdLife International 等组织通过多年的咨询和科学评估制定。重要植物区(IPA)是指世界上野生植物和真菌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IPA由 Plantlife International 等组织推动,Plantlife 于 2001 年制定了第一个 IPA 标准。

[4]资料来源:Everton FC stadium transport project achieves BNG,Environment Bank,2025/06/23 [2025/06/23],https://www.environmentbank.com/case-studies/new-everton-stadium-bng/

[5]资料来源:National Grid BNG for OHL project across East Anglia,Environment Bank,2025/06/23 [2025/06/23],https://www.environmentbank.com/case-studies/national-grid-bng-major-ohl-refurbishment-east-anglia/

[6]资料来源:Mount Sandy Conservation,simplizero,2025/06/23 [2025/06/23],https://simplizero.com/projects/mount-sandy-conservation-/

[7]资料来源:Myamyn Lowland Forest Conservation, Australia,south pole,2025/06/23 [2025/06/23],https://www.southpole.com/projects/myamyn-lowland-forest-conservation

[8]资料来源:Myamyn Forest Conservation,simplizero,2025/06/23 [2025/06/23],https://simplizero.com/projects/myamyn-forest-conservation-/

[9]资料来源:MIKOKO PAMOJA – KENYA,PLAN VIVO,2025/06/23 [2025/06/23],https://www.planvivo.org/mikoko-pamoja

[10]资料来源:KUKUMUTY - MOZAMBIQUE,PLAN VIVO,2025/06/23 [2025/06/23],https://www.planvivo.org/kukumuty

[11]资料来源:Deep Dive: Suppliers,bloomlabs,2025/05/15 [2025/08/20],https://newsletter.bloomlabs.earth/p/deep-dive-suppliers

[12]资料来源:Voluntary Biodiversity Market Database: Version 2,Bloom Labs,2025/04/14 [2025/08/20],https://newsletter.bloomlabs.earth/p/voluntary-biodiversity-market-database

[13]资料来源:Biodiversity credits: new report evaluates eight initiatives,DGB Group,2023/06/02 [2025/06/06],https://www.green.earth/news/biodiversity-credits-new-report-evaluates-eight-initiatives

[14]资料来源:The BNG Report Pricing & Key Insights Februray 2025,Biodiversity Units UK,2025/02/11 [2025/06/06],https://the1947club.co.uk/wp-content/uploads/2025/03/FEB25-BNG-REPORT-PRICING.pdf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