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后面还有一大串,初中的课文,大家都熟。
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后面还有一大串,初中的课文,大家都熟。
前几天刷到一个小视频,说刘禹锡这篇《陋室铭》是自谦,写着玩的。人家是进士出身,正规朝廷官员,写这篇文章时官职是和州刺史,类似于今天的市长,那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大人物。
所以,他说自己住的房子是陋室,大家看看就得了,不用当真。刺史的住宅,就是再差,也比咱们的强。
视频还说,你看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陋室,3幢9间,依山傍水,那环境就是旅游度假区。刘禹锡的陋室就在这样的秀美风光中,宁静优雅,与世无争。
这不是陋室,这是另一个桃花源!
现在的陋室肯定早就不简陋了,作为历史名人,当地一定会把陋室修成旅游景点。
对于刘禹锡这种大咖,都不用等到现代。早在宋朝,陋室就是当时文人的著名打卡点。到了明朝,当地政府就把陋室修成度假区了,“半月池”“万花谷”“舞鹤轩”等等,全都安排上了。
后来明清战争,这些景点都被打没了,于是清朝又重新修,民国又修了一遍。
可以说从宋朝开始,刘禹锡的陋室就是品牌了。也可以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陋室,与刘禹锡当年真正住宿生活的地方,早就不一样了。
现在连杜甫草堂都典雅别致,照壁、大廨、工部祠、梅园什么的全都有,这还是修建的时候,当地文化部的领导再三强调,不能修的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要突出建筑的古朴和园林幽静之美。
如果不是上面三令五申,估计终生穷困潦倒的杜甫都能住上顶级豪宅。相比之下,刘禹锡经济条件怎么也比杜甫好,他的陋室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缮,肯定早就被多次美颜了。
关掉滤镜,在唐朝,刘禹锡当和州刺史的时候,他住的陋室究竟是什么样的?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二王八司马成员,是唐宪宗的政敌。所以在唐宪宗一朝,他们都是被针对的对象。
这首陋室铭写于公元824年,那时唐宪宗已经去世四年了,大唐皇帝是唐敬宗李湛。唐敬宗与刘禹锡没有旧怨,但也没有交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权贵想针对,刘禹锡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担任和州刺史时,刘禹锡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虽然是刺史,官职不小,但当时县令得到上级指示,处处为难。
别看县令在职位上要比刺史小很多,但人家上面有人。并且县令是地头蛇,刘禹锡是二十年被贬专业户,谁强谁弱一眼就看出来了。
刘禹锡到达和州后,按照规定,他应该住在州府中,拥有三间房子的支配权。但是县令为了谄媚上级,把刘禹锡赶到了江边上。
现在江景房是房地产公司的宣传卖点,可是在唐朝,能被县令选中的地点,肯定也没有啥好景色,房屋也破破烂烂的,体验感极差。
县令等着刘禹锡黯然伤神,或者卑躬屈膝讨好自己。谁知道刘禹锡看着滔滔江水心情很好,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刘禹锡心情不错,县令恼羞成怒了。他让刘禹锡搬家,这次的地点是一条小河边,三间房子变成了一间半,依然破败不堪。
本来居住环境就不好,现在更差劲了,但刘禹锡丝毫不生气,反而兴致勃勃又写了一副对联:
杨柳青青河水平,人在和州心在京 。
县令这次彻底撕破脸了,我再给你换个地方,看你还怎么潇洒!
这次搬家的地点没有江也没有河,有的只是贫瘠的土壤和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小破屋,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套桌椅。
以刘禹锡的职位,他是可以在州府里居住的。现在生活条件一降再降,他还能忍住不发飙么?
刘禹锡没生气,反而就在那间小破屋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房子虽然小,但我品德高尚,我端方如玉气节不移。只要有我在,无论多么简陋的房间,也能自带光芒。
这么强大的精神内核,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同样是少年得志,同样因为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谪,柳宗元三十多岁头发斑白牙齿脱落,47就死了。刘禹锡活到71岁,历经七朝。
“诗豪”的名号,果然不是白给的。
来源:大力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