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写了一篇去苏州游玩后对苏州和田玉市场的看法的文章后,没想到在网上炸了锅,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各种观点可谓是严重对立。
前几天写了一篇去苏州游玩后对苏州和田玉市场的看法的文章后,没想到在网上炸了锅,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各种观点可谓是严重对立。
一大批人说玉雕没创新所以快把自己玩死了,也有一大批人认为玉雕不能随意创新,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不知你认同哪种观点?
01
年轻人鄙视守旧的玉雕市场
谈及玉雕的创新,题材的突破,很多年轻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感,他们认为和田玉市场再这样下去真的会把自己玩死的。
我们先来看看年轻人对于玉雕玉雕该不该创新的看法。
上面这些留言观点基本代表了当下年轻人对玉雕的看法,他们追求的是能融入日常穿搭的国潮配饰,是能引发社交媒体共鸣的创意符号。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追求时尚、个性与新鲜感,注重产品与自我的共鸣。
传统的和田玉玉雕题材,诸如龙凤、花鸟、佛像等,虽有着美好的寓意,但在年轻人眼中,缺乏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元素,显得陈旧、老气。
并且从设计风格来看,传统玉雕多遵循古代范式,线条、造型相对规整,缺乏突破。而年轻人更倾向于简洁流畅、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所以在他们看来,和田玉市场上的玉雕早都过时了,是要被时代淘汰的。
02
中年人认为盲目创新是愚蠢的
对于玩玉的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比如下面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
还有一位老玩家说的更加详实,他是这么说的:“和田玉是传统文化,可以创新,但是不可乱创新瞎创新,传统文化必须在守旧中慢慢完善。我今年六十岁,玩艺术品三十余年,深知审美认知五年一变的道理,回头看二三十岁的审美就是喜欢亮闪闪的金溜子和项链子,现在则喜欢和田玉的留皮浅雕和戈壁料的天然皮子,讲究人雕一半天雕一半的天道自然之美。晚几年的爱好和审美可能还会变。所以谁都不要在自己当下的认知水平的位置上品评几千年的传承文化艺术。”
这位老玩家说的非常中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作为玩玉群体的中坚力量,和田玉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认同。历经岁月沉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和田玉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其雕刻题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道德规范与哲学思想。
比如,“梅兰竹菊” 四君子题材,象征着高洁、坚韧、淡雅等品质,这正是中年人所尊崇与追求的。
并且,从收藏投资角度,传统经典的和田玉玉雕作品,经过时间考验,在市场上具有稳定价值。
相比之下,创新型的和田玉作品由于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市场接受度尚需时间培育,价格波动较大。中年人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量,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经典作品,这也是他们认为不应盲目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玉雕市场到底有没有问题?
年轻人不认同当下的市场面貌,中年人也不认同年轻人的观点,玉雕师们更是不愿意采纳年轻人的意见,觉得年轻人对于市场并不了解。
甚至有很多中年人认为,市场上的好玉,本身就不针对年轻人,也就是说年轻人并不是和田玉的受众,因为如今的好玉价格很贵,年轻人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消费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年轻人确实太年轻了,喜欢标新立异,这是人之常情,但他们的审美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化。
等他们步入中年,自然会对传统玉雕感兴趣。就像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白酒一样,等到中年以后,自然就会爱上白酒。不知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可?
其实,年轻人强调创新没错,中年人坚守传统也没错,创新与传统并非相互对立,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排斥创新。
创新可以为和田玉玉雕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从而扩大和田玉文化的传播范围。
但创新应建立在对传统工艺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是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对表现形式、题材内容等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变革。
或者可以借用一位玉雕大师的说法:真正的创新,是让古老的和田玉能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你认为当下的玉雕市场需不需要创新呢?你能接受用好玉去雕能反映时代或者潮流的玉雕作品么?比如哪吒、比如黑悟空或者其他么?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