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国情怀,珍惜两岸和平——《乡愁》教学设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7:04 2

摘要:掌握诗歌意象的运用,赏析凝练的语言;能准确诵读,体会韵律美。通过诵读、品析、对比,理解乡愁的层层深化;学习“物化乡愁”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深情,培养家国情怀,理解两岸统一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意象的运用,赏析凝练的语言;能准确诵读,体会韵律美。通过诵读、品析、对比,理解乡愁的层层深化;学习“物化乡愁”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深情,培养家国情怀,理解两岸统一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邮票”“船票”等意象的内涵;赏析叠词、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乡愁从“个人思亲”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体会诗歌的结构美与情感深度。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氛围营造:播放《乡愁》配乐朗诵音频(推荐央视朗读版),学生闭眼倾听,感受情感基调。提问互动

“听完这首诗,你心里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你有过‘思念’的经历吗?比如离开家、离开故乡时,那种情感如何表达?”

作者与背景

简介余光中:台湾诗人,一生漂泊,亲历两岸分离,被誉为“乡愁诗人”。

补充背景:20世纪70年代,台湾与大陆交通隔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化作《乡愁》。

(二)新授环节:诵读·品析·悟情(25分钟)

步骤1:诵读感知——把握韵律美(7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词(如“愁chóu、枚méi、栈zhàn、冢zhǒng、峡xiá”),教师正音。教师范读

强调节奏:“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音:乡愁、小小的;停顿:斜线处)。

示范语调:前两节轻柔(思亲),后两节渐沉(思国)。

学生齐读:分组赛读,评选“最佳诵读组”,从节奏、语调、情感角度评价。

步骤2:意象探究——解码情感载体(8分钟)

小组讨论

圈出诗歌中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思考:每个意象连接了“我”与谁?

时间阶段意象连接对象空间范围小时候邮票母亲家庭(异地求学)长大后船票新娘夫妻(异地谋生)后来坟墓母亲生死(阴阳相隔)现在海峡大陆家国(两岸分离)总结规律

时间线:童年→成年→中年→老年,乡愁随时间层层深化

空间线:家庭→社会→生死→国家,乡愁随空间逐步拓展

设计追问:“为什么用‘坟墓’连接母亲?‘海峡’为何是‘浅浅的’?”(引导理解“生死相隔”的无奈、“地理阻隔”的反衬)

步骤3:语言品析——咀嚼文字魅力(6分钟)

叠词赏析

找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思考:这些词看似“轻淡”,实则有何效果?

明确:反衬手法——物象的“小/窄/矮/浅”,反衬乡愁的“大/宽/高/深”,形成强烈对比。

数量词赏析

分析“一枚”“一张”“一方”“一湾”,体会:具体量词让乡愁可触可感(把抽象情感物化)。

比喻手法

全诗把“乡愁”比作四个物象,探究:为何选择“邮票、船票”等日常物品?

明确:以小见大,用生活细节承载深沉情感,更显真实动人。

步骤4:情感升华——从“个人”到“家国”(4分钟)

资料补充

展示余光中语录:“乡愁是亡国之痛,是文化的乡愁,是巨大的空白。”

简介诗人晚年:多次往返大陆,在厦门写下“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深度思考

“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能否换成“深深”?

明确:反衬+双关——“浅浅”既写海峡地理特点,更反衬“我”与大陆的情感隔阂之深,突出“渴望统一”的呐喊。

(三)巩固拓展:对比·创作·共鸣(10分钟)

1. 对比阅读:席慕蓉《乡愁》(节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小组任务:比较两首诗的意象(余:物化意象;席:虚化意象)和情感(余:家国之思;席:朦胧怅惘),填写对比表。

分享交流:重点分析“雾里的挥手”与“浅浅的海峡”的不同情感浓度。

2. 创意写作:“我的乡愁”(仿写训练)

句式参考:“时,乡愁是(意象),____(具体情境)。”

示例:“住校时,乡愁是一通短短的电话,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

学生创作:请3-5名学生分享作品,教师从“意象选择”“情感表达”角度点评。

(四)课堂小结(3分钟)

师生共总结

内容:四个意象,四代乡愁,从个人到国家。

手法:物化情感、以小见大、叠词反衬。

情感:思亲→思乡→盼统一的家国情怀。

核心追问:“今天,我们为何还要读《乡愁》?”

(引导理解:传承家国情怀,珍惜两岸和平。)

(五)分层作业(2分钟)

基础层:背诵并默写《乡愁》,录制诵读音频(配乐+情感表达)。提升层:以“思念”为主题,运用物化意象写一首短诗(不少于4节)。探究层:查阅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乡愁四韵》,整理“余光中的家国情怀”资料卡,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