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的余承东杀死了L3、L4和豪车三场比赛 万文万媒声讨问界M7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1:25 2

摘要:不过说实话,现在的局面比科幻还魔幻。去年奔驰宝马还在 BBA 的王座上高枕无忧,今年问界 M9 就带着 50 万价签 16 个月卖出 22.6 万台,直接把德系豪车干懵了。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盘古大模型这些词汇从手机发布会蹦到车展现场,汽车行业的技术鄙视链被彻

2019 年特朗普一纸禁令让华为手机业务瞬间休克时,估计没人能想到,五年后这家科技巨头竟在汽车行业掀起惊涛骇浪。

不过说实话,现在的局面比科幻还魔幻。去年奔驰宝马还在 BBA 的王座上高枕无忧,今年问界 M9 就带着 50 万价签 16 个月卖出 22.6 万台,直接把德系豪车干懵了。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盘古大模型这些词汇从手机发布会蹦到车展现场,汽车行业的技术鄙视链被彻底重构。但就在这高歌猛进时,4 月那场震惊全国的 M7 交通事故,却让所有人突然意识到:这场产业变革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更沉重。

要说余承东这三年过得容易,估计他自己都不信。本来想把智能驾驶做成差异卖点,但后来发现真正的对手不是车企,而是根深蒂固的行业认知。问界 M5上市时连智驾系统都配不起,被业内调侃 "华为造车就这水平"。如今回看那场发布会,余承东那句 "干掉 30-50 万区间的 BBA" 听起来何其狂妄,但眼下的事实是,BBA 的中国区老总们正集体失眠看华为财报。

技术突破总是伴随着阵痛。今年四月华为 ADS4.0 发布会本该是技术高光时刻,谁知三天后山西高速上那台追尾起火的问界 M7,让所有掌声戛然而止。事故调查还没出结果,网络舆论却已展开 "万媒绞杀",31475 篇报道中有三成负面内容,这种待遇在汽车史上堪称空前。有人说这是友商反扑,也有人质疑华为宣传过度,但有个数据让人细思极恐:涉事车辆 115km/h 的撞击速度,已远超现行所有主动安全测试标准。

但别以为余承东会就此沉默。就在舆论发酵期间,鸿蒙智行 8 月销量数据悄然突破 4.7 万台,把 BBA 和特斯拉全部挤下神坛。更耐人寻味的是,奇瑞突然宣布与华为重启智界战略合作,两个月前还互相下绊子的两家企业,如今又坐在一起签了 2.0 协议。这种戏剧性反转,背后藏着多少产业博弈?

回头看这场汽车革命,余承东确实用华为的全栈技术改写了游戏规则。192 线激光雷达 + 4D 毫米波雷达组成的感知系统,处理速度比人脑快 200 倍;鸿蒙座舱 5.0 的流畅度让传统车机沦为古董;更别说那些藏在云端的算力怪兽,每秒能进行 500 万亿次计算。这些数字堆砌出来的安全性能,在实验室里堪称完美,但真要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路况,或许还需要更多血的教训。

不过有个问题始终萦绕:当车企都在宣传 "智能安全" 时,消费者该信几分?问界 M7 那场事故,究竟暴露了技术缺陷,还是印证了现有安全标准的滞后?特斯拉 CEO 马斯克说激光雷达是拐杖,华为说摄像头是瞎子,这场路线之争背后,藏着价值千亿的技术赌注。

余承东的造车路走到今天,像极了当年华为手机冲击高端的翻版。从被群嘲到被围剿,从技术突破到舆论反噬,每一步都踩在产业变革的骨节眼上。现在问界 M8 要接棒登场,智界 S7 第五次冲击市场,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日渐丰满。但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或许不是干掉多少豪车品牌,而是明天送孩子上学时,那套号称 "六边形战士" 的安全系统能不能扛住鬼探头。

话说回来,当我们在讨论谁家 AEB 刹停更靠谱时,是不是该重新思考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毕竟在生死面前,再多的营销话术都显得苍白。各位看官觉得,这场智能汽车的安全大考,最终会催生出怎样的行业新规?

来源:Kimmmn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