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玉米新品种,亩产都超1000公斤,三大玉米产区都能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6 22:19 2

摘要:最近不少农民朋友留言:“明年想种玉米,市场上品种太多,到底哪个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好、产量还高?”有人说“选新出的品种准没错”,有人说“贵的种子才高产”,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全对。

立冬一过,霜染田埂,北方的玉米地早已清茬翻土,南方的冬闲田也开始翻晒备种——每年此时,都是农民朋友为来年玉米备种的关键期。

最近不少农民朋友留言:“明年想种玉米,市场上品种太多,到底哪个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好、产量还高?”有人说“选新出的品种准没错”,有人说“贵的种子才高产”,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全对。

选玉米品种,关键要看“三性”:适应性、抗病性、稳产性,而不是盲目追新或追贵。

二十四节气是农人的时间坐标,玉米种植讲究“顺天时”。比如春播玉米要等“清明断雪”,地温稳定在10℃以上才能播种;夏播玉米要赶“芒种忙种”,错过农时就会影响生育期。品种的生育期必须匹配当地的节气周期,否则要么成熟不了,要么产量低。

从科学角度说,玉米品种的审定区域是根据阳历的温度、降水规律划分的。比如东华北春玉米区生育期120-130天,黄淮海夏玉米区90-100天,西北春玉米区130-140天,西南春玉米区120-130天。选品种时,先看是否通过当地审定,再看生育期是否符合当地的节气周期,这是基础。

东北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

清明前后,地温回升,正是春播玉米的好时候。这里推荐三个经过多年验证的品种:京科968、良玉99、登海605。

京科968是国家审定的“大品种”,东华北春玉米区生育期128天,株高282厘米,穗位104厘米,根系像“爪子”一样扎进土里,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亩产可达1300-1500斤,高产田块能到2000斤以上。种植时每亩种3500-4000株,施足底肥(氮磷钾15:15:15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防地下害虫咬种子。

良玉99是东华北的“老熟人”,生育期128天,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像“定海神针”,亩产1600-1800斤,适合种植大户大面积种。

登海605株高适中,穗位不高,抗倒伏能力强,亩产1300-1500斤,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地力一般的地块也能种。

黄淮海夏玉米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

芒种前后,冬小麦收割完毕,夏玉米就要“抢时播种”。这里推荐三个“扛造”的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

郑单958是黄淮海的“老功臣”,生育期98天,株型像“攒着劲的竹丛”,耐密植,每亩种4000-4500株也不挤,亩产1300-1500斤,不管是肥沃的平原还是地力稍差的丘陵,都能“稳住产量”。

先玉335像“结实的小伙”,茎秆坚韧,抗倒伏,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亩产1200-1400斤,适合高水肥地块种。

京科968是近年来的“黑马”,夏播生育期98天,抗锈病、茎腐病,亩产1500斤以上,后期籽粒饱满,卖价高。

种夏玉米要“抢时间”,芒种后3天内必须播完,不然错过生育期,后期灌浆不够,产量就掉下来了。还要防“卡脖旱”——抽雄前10天浇水,不然雄穗抽不出来,影响授粉。

西北春玉米区(新疆、甘肃、宁夏):

谷雨前后,西北的土地解冻,春玉米开始播种。这里推荐三个“耐干”的品种:京科968、先玉335、登海605。

京科968在西北像“沙漠里的胡杨”,耐干旱,根系深,能吸到地下的水,生育期135天,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抗大斑病、蚜虫,适合大面积种。每亩种5000-5500株,施足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用滴灌浇水,既能节水又能提高产量。

先玉335抗干旱能力强,亩产1800-2000斤,适合新疆、甘肃的干旱地区种。

登海605耐高肥,亩产1600-1800斤,适合宁夏的肥沃地块种。

西南春玉米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惊蛰前后,西南的气温回升,春玉米开始播种。这里推荐三个“适应山地”的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

郑单958像“山里的娃”,适应性广,不管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都能种,亩产1200-1400斤,稳当。

先玉335抗倒伏,像“扎在土里的桩”,亩产1300-1500斤,适合平原地块种。

京科968西南春玉米区生育期125天,抗锈病,亩产1400-1600斤,适合和大豆套种,一亩地收两样,增加收入。

种玉米最怕“赶早”或“赶晚”:

过早种植危害大——春播玉米如果过早,地温低于10℃,种子像“睡不醒的娃娃”,发芽慢,还容易烂种,导致缺苗断垄,后期补苗麻烦又减产;夏播玉米如果过早,苗期遇高温,像“疯长的草”,茎秆细长,穗位升高,遇到大风就倒,产量肯定低。

过晚种植也不行——春播过晚,生育期缩短,像“没长大的孩子”,灌浆时间不够,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夏播过晚,后期遇低温,像“冻僵的手”,籽粒灌浆停止,品质差,卖不上价。

玉米种植,顺天时、选对种、勤管理,才能稳增产。选对品种,就像给土地选了个“好搭档”,既能适应本地的天,又能扛住本地的病,还能结出满穗的粮。

明年备种,不妨先看当地农业部门发布的“审定品种目录”,再问邻居“去年种的哪个品种好”,最后结合自己的土地条件选——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愿明年的玉米地,都能长出满穗的金黄,农民朋友都能有个好收成。

来源:农家事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