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群、古建筑…就在毕节这个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20:25 2

摘要:早在商周时期属夜郎古国所辖,秦属巴郡,汉代属益州牂牁郡,蜀汉后是罗甸国所辖。

民生村位于毕节市

织金县官寨苗族乡的东北面

村落四面环山

中间地势相对较低

历史变迁

自古以来

民生村都属现在的织金县所辖

据历史记载和前辈老人们的传说

追溯织金历史的变迁

早在商周时期属夜郎古国所辖,秦属巴郡,汉代属益州牂牁郡,蜀汉后是罗甸国所辖。

唐宪宗元和年间,仡佬王巴慕腊残暴不仁,经常以射人为戏。彝族卢鹿部首穆阿扯,在仡佬民众的配合下夜袭仡佬王宫,诛杀了巴慕腊,将织金更名吡喇,木弄箐更名土拉威(即现在的官寨)。

宋代属绍庆晖州所辖;元代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水溪市薛地所辖;明代属贵州宣慰使亲领。

清.康熙四年,吴三桂取消吡喇,改设平远府。

清.康熙八年,平远撤府降州,隶属大定府所辖。

清.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割三里三十甲归水城所辖,平远就以六里六十甲定界。

民国元年沿袭清制。

民国二年(1913年),改平远州为平远县。

民国三年(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

1950年织金和平解放,全县辖十一区,民生村隶属八区、兴隆乡所辖。

1955撤兴隆乡建化处乡,乡政府设在化冲窝,废村建大队,民生属化处乡第五大队。

1957年撤乡建化处管理区,民生依然为第五大队。

1958年化处管理区,在民生、凤岗、瓜种建林场造林,属化处管理区所辖。

1959年织金县在民生、凤岗境内,建织金县康复医院,由织金县民政局所辖。

1963年撤管理区建化处人民公社,废大队恢复村制,化处人民公社所辖八个村,恢复民生村,废除第五大队。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化处乡民生村,民生依然为化处乡所辖。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官寨乡,白马乡,化处乡的民生、凤岗二村,共同合并成官寨苗族乡,政府设在官寨,乡辖十六个自然村,民生隶属官寨苗族乡所辖。

多民族多姓氏

汉代时

苗族进驻营盘脚建苗寨

蜀汉后罗甸国所辖时

仡佬族进驻冷卧大坡灭苗寨建仡佬寨

唐朝彝族进入居住秧坑一碗井

元朝水族、布依族进入居住

在白奢可后迁白家寨

宋代穿青人进入,元末明初汉族进入

由于岁月推移,时代变迁

人口流动频繁

小小的民生村

现有彝族、苗族、汉族、穿青人

布依族、仡佬族、白族等民族

和袁、罗、陈、严、张

龙、向、刘等二十多个姓氏的人居住

是一个多民族多姓氏杂居的自然村落

建筑遗址

民生村还存留着部分

古代战争遗址、石棺冢

古墓群、古建筑

在古墓群中,有证可查的最早的是清初康熙年间袁荣袁氏墓群,乾隆道光年间的袁氏、丁氏古墓群。这些坟墓共有四千余座,其中有碑记的六百余座。

古建筑中最有名的“罗氏碉楼”建成于民国二十九(1940)年,是民国初期当地首富罗银恒为避匪患保一方平安,花巨资历时多年、由四川能工巧匠张大海设计建造而成,罗氏碉楼墙体镌刻织金晚清举人、书法名家、北伐将领王润苍先生撰写题词。

整座碉楼墙体坚实,从设计到施工可谓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反映出民国时期当地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智慧。

2012年,织金县人民政府将碉楼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时有游人前来拍照留影、参观。

经济状况

民生村以农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等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

民生村的经济状况

得到了显著改善

基层建设与治理

民生村把本村边远居住的农户

全部动员移到四个组集中居住

通过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

解决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实行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排放

通村公路道路状况良好

村貌焕然一新

村里建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配备了健身器材和篮球场

为村民提供了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村里还设有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以及农家书屋等设施

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生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

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落

如今

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编 辑|杨 莉

责 编|石 佳

编 审|吴 芳

监 制|孟性荣

总监制|朱光伦

文字整理|杨 莉

图片均由民生村提供

投稿邮箱:bjtvysbj@163.com

来源:云上毕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