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各种食品翻车的新闻,酸奶变“糖水”、酱油含重金属,连水果都开始玩套路了!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被曝光的“造假水果”,看看它们到底用了啥手段骗人,顺便教你怎么避开坑。
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各种食品翻车的新闻,酸奶变“糖水”、酱油含重金属,连水果都开始玩套路了!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被曝光的“造假水果”,看看它们到底用了啥手段骗人,顺便教你怎么避开坑。
你在景区见过那种乌漆嘛黑的梨吗?商家叫它“藏乌梨”,说是高原特产,富含花青素、能抗癌,一个卖到二三十块。其实啊,这就是普通砀山梨或者雪花梨,用高温加热让表皮氧化变黑,和“高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有内行人透露,这种梨成本一斤才一两块,换个颜色就敢卖天价,纯粹是忽悠人。
怎么识别?
真高原水果表皮颜色自然,不会黑得发亮。切开果肉,如果和普通梨一样白,大概率是染色货。景区路边经常能看到红艳艳的“金西梅”,商家说是新鲜水果,一斤卖五六十。但千万别上当!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天然果子,而是用西梅或李子泡糖精、加色素做的蜜饯。有的甚至用工业染料染色,吃完舌头都能变红!长期吃这种“化学果”,肝肾都得遭殃。
避坑技巧:
天然水果颜色不会鲜艳得像塑料。真西梅表面有自然褶皱,不会光滑得像打了蜡。想买点乌梅泡水喝?小心买到染色葡萄!黑心商家把普通葡萄泡在焦糖色素里,染成乌黑色,再贴上“天然乌梅”的标签高价卖。这种假乌梅吃起来酸涩,还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更坑的是,连乌梅干、乌梅汤也可能掺假——用便宜果子染色调味,一般人根本分不清。
辨别方法:
真乌梅表面有细小绒毛,染色葡萄则光滑发亮。泡水后,真乌梅汤颜色偏黄褐,假货会褪色。前几年火遍全网的“阳光玫瑰”,号称日本进口、葡萄界的爱马仕,现在为啥满大街都是便宜货?真相是:日本压根没向中国出口葡萄!国内种的所谓“阳光玫瑰”,其实是自己培育的青提品种。更过分的是,有些商家给国产葡萄贴个日文标签,价格直接翻十倍。
买前注意:
山东产的秋月梨,贴张日文标签就成了“日本进口”;国产葡萄冒充“澳洲柑橘”,价格从6块涨到66块。这些假标签成本才几分钱,却能轻松骗走你的钱包。央视早就曝光过,所谓进口水果很多都是国产货“换装表演”,尤其是日本晴王葡萄、澳洲橙子,基本都是假的。
防骗指南:
查海关清单!日本只对中国出口苹果和梨,其他“进口水果”别信。看标签贴纸是否容易撕下,真进口标签通常印刷精细、粘贴牢固。互动话题: 你买过这些“化妆水果”吗?快来评论区吐槽,帮更多人避雷!
来源:木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