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裘英俊带您探秘天津气象!看这破译“天机”背后的气象科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2 18:27 2

摘要:第一步:数据收集!就是让卫星当“千里眼”,雷达当“顺风耳”,地面观测站当“触角”,就好比为全球大气做一次“体检”。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那么“预警”如何接收?

每天手机上的天气信息由何而来?

天气预报如何制作?

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背后的科技支撑有什么?

在世界气象日

天津市气象局组织参加中国气象局

联合抖音短视频

举办的第四季“抖音达人探气象”活动

邀请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

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天津市防灾减灾形象大使裘英俊

走进天津市气象部门

深入气象工作一线

沉浸式揭秘气象预报预警背后的工作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机”是怎么被人类破译的!

天气预报制作生成背后的流程有哪些?

第一步:数据收集!就是让卫星当“千里眼”,雷达当“顺风耳”,地面观测站当“触角”,就好比为全球大气做一次“体检”。

第二步:数据同化处理!将观测到的各类数据,用数学公式对齐到统一的三维网格中,形成大气状态的“初始快照”。

第三步:得出数值预报结论!也就是依托数值预报模式,将海量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得出数值预报结论。

第四步:人工订正预报!预报员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历史案例等,给出人工订正的预报结论。

第五步:将预报结论加工成服务于公共生活、农业生产等各领域的气象信息

第六步:将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全媒体渠道发送出去。

为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天津市气象台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百米级、分钟级快速预报系统,和雷达组网回波外推技术,这样一来,对于天津未来6小时天气,市气象台每10分钟就能拿到一个最新结论,而且还是精细到100米的预报,这对追踪夏天“”瞬息万变”的天气至关重要。此外,市气象部门还针对暴雨、高温、大风等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预估分析,进而为市民生产生活及各行各业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如今,市气象部门已经打通了包括电视、广播、手机app、短视频、地铁PIS屏等在内的21种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一旦预知有灾害性天气,气象预警能一键“闪送”至我们手上!当有最高级别预警时,可实现1小时对全市1600万用户全覆盖。

该视频还在抖音平台由

新华社音视频部官方抖音账号“秀我中国”

中国气象局官方抖音账号

“天津气象”官方抖音账号

裘英俊抖音账号

联合共创发布

天津市气象局 出品

特别鸣谢:

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天津市气象台

主创:张妍 杨莹 杨晓君 张禄 王艳春 张庆

编辑:杨莹

审核:金峰 张妍

来源:天津预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