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忌讳圆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0:29 1

摘要:一位身患重病的女性艺术家在北京演出时,救护车全程守候在人民大会堂西门外。

2025年08月28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8月30日 14:00 直播

预约

粲然|海量名著读练课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闻悦朗读音频

人生,最忌讳圆满,十点读书,11分钟

1998年12月,《扬子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一位身患重病的女性艺术家在北京演出时,救护车全程守候在人民大会堂西门外。

公众盛赞她“德艺双馨”,但毕飞宇钦佩之余,更多的是感慨:

一个女人的内心往往比德艺双馨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

从这则报道中,毕飞宇捕捉到女性在艺术追求与现实困境间的复杂心绪,并由此获得创作灵感。

此后两年,他潜心研究戏曲艺术,构思故事,最终于2000年创作出长篇小说《青衣》。

书中,主人公筱燕秋曾是红遍大江南北的青衣名角,但她始终不知足,为了独占嫦娥一角,与人争,与天斗。

然而,过度地执着于完满,反而让她的人生充满不甘与遗憾。

毕飞宇在小说中写道: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痛,最大的痛苦叫不甘。

年轻时,我们苛求事事顺心如愿,笃信付出必能收获圆满。

人到中年,历经岁月磋磨,方懂得:

命运的馈赠,在赐予美满的同时,也必然会留下几许缺憾。

求缺不求满,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筱燕秋眉眼如画,身段纤柔,一颦一笑间尽是古典韵味,连见多识广的老团长都赞叹她“天生是唱青衣的好苗子。”

她也不负众望,年仅19岁便崭露头角,成了剧团重点培养的青衣新秀。

但筱燕秋心气极高,她每日练功吊嗓,心心念念要站上《奔月》的舞台,成为那个万众瞩目的嫦娥仙子。

当剧团终于筹备《奔月》公演时,筱燕秋却被安排为替补。

筱燕秋很不服气,她直接找到团长,执意要求公开竞争主角。

试演那天,筱燕秋的第一声唱腔就惊艳全场,她如愿被提拔为A档嫦娥。

从此,筱燕秋凭借《奔月》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戏曲界炙手可热的青衣名角。

然而,一时的荣耀,竟让她日渐沉溺于虚名浮利之中。

自公演以来,她便将嫦娥一角据为己有,一场戏都不肯让给别人演。

终于,B档嫦娥李雪芬说服领导,争取到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李雪芬以独特的李派唱腔演绎嫦娥,赢得满堂喝彩。

唯独筱燕秋脸色阴沉,眼中满是怒火与怨恨。

演出结束后,李雪芬主动找筱燕秋探讨角色,可筱燕秋满脸不屑,还出言讥讽:

就凭你也配演嫦娥?

李雪芬忍无可忍,与她争执起来。

不料筱燕秋情绪失控,竟将一壶滚烫的开水泼到李雪芬脸上。

这场意外导致李雪芬面部烫伤,不得不转行开起了小饭店。

而筱燕秋也因此声名狼藉,黯然离开了舞台。

筱燕秋执念太深,终成心魔,毁了他人前程,也断送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弘一法师曾说: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人生百态,追求各异,结局自然不同。

有人贪恋虚名浮利,最终作茧自缚;

有人持守淡泊初心,在云淡风轻中寻得生命的从容。

真正的通透,是学会放下执念。

当你看淡身外之物,专注于内心的澄静与平和,便能在这纷扰尘世间修得自在与清明。

二十年来,筱燕秋一直在戏校任教,而《奔月》也再未公演,这成了她心中最深的隐痛。

或许是命运的垂怜,筱燕秋从前的一个忠实粉丝,如今成了赫赫有名的大老板。

他不惜重金资助剧团重启巡演,只为让筱燕秋重演嫦娥。

得知能重返舞台,筱燕秋激动得彻夜难眠。

可当她看到镜中发福臃肿的身材时,满腔热情顿时消减了大半。

但为了重现当年嫦娥的绝代风华,她豁了出去。

她去医院开了调整内分泌的方子,又制定了严苛的减肥计划:

每天只允许自己睡五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练功就是站着;

严格控制饮食,一日三餐只吃蔬菜和水果。

一段时间后,筱燕秋确实瘦了,但她皮肤松垮、眼神涣散,早已找不回当年嫦娥的灵动与妩媚。

更糟的是,她过度透支身体,导致中气不足,声音虚弱飘忽。

一次排练时,一个高音突然破音,全场瞬间鸦雀无声,筱燕秋羞得无地自容。

为保万无一失,她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春来推选为B档嫦娥。

不过,筱燕秋只是把春来当作应急的一张底牌,并不打算让她登台。

岂料春来早有自己的盘算,她以另谋高就相要挟,断然回绝了这个替补安排。

无奈之下,筱燕秋只能让出A档位置,这才勉强留住春来。

读到这,不禁心生感叹。

筱燕秋曾押上全部,赌一场人生的完满。

谁曾想,兜兜转转了一大圈,终是意难平。

想起杭州灵隐寺的一副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这一生,多的是求不得、放不下的遗憾和不甘。

总有一些事,竭尽全力也无法如愿;

总有一些努力,费尽心血也难获回响。

人生最大的困局,莫过于刻意追求完满,反让这份“完满”成为负累,拖垮自己。

凡事都不能太满,满则溢。

只有安于小满,懂得知足,才能收获真正的喜悦和自足。

剧团最终决定让筱燕秋和春来轮番出演A档嫦娥。

公演开始的第一天,筱燕秋演出了整场。

聚光灯下,她长袖舞动,唱腔婉转,将嫦娥的孤高清冷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也让她无比确信:唯有她才是嫦娥的化身。

连续四场演出,她都独占舞台,不给春来亮相的机会。

她甚至撂下狠话:

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也不会让,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舞台就是她筱燕秋的,谁劝都没用。

台上,她如仙女下凡,风姿夺目;

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喝彩不绝。

这一刻,二十年的执着似乎有了圆满的味道。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公演收官前夕,筱燕秋发现自己怀孕了。

为了保住最后一场演出机会,她放弃手术,偷偷做了药流。

可药物流产引发严重感染,高烧不退的她只能利用幕间休息赶往医院输液,却因昏睡错过了演出时间。

当她匆忙赶到剧院时,春来已扮好嫦娥惊艳登台,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看着春来在台上光彩耀眼,筱燕秋竟感到一丝释然。

她终于明白:这些年对完美嫦娥的痴念,不过是画地为牢。

艺术需要薪火相传,人生应当留有余地。

从此,筱燕秋彻底告别舞台,回归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

当她学会与缺憾和解时,内心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宁。

路遥曾说: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让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地活下去。

我们总期待生活能递来一份满分的答卷。

殊不知,那臆想的圆满,凑近了细看,无一不处处隐藏着遗憾。

选择全身心投入事业,便难免缺失对家人的陪伴;

选择家庭生活的温馨,便需将远方的星火藏于心底。

人生在世,何曾有过事事如意,无论你怎么选,总会有不甘。

真正的智慧,并非执着于圆满,而是认清缺憾后依然选择前行,于幽暗处依然能点亮心灯。

当你保持这份清醒,踏踏实实地向前,终会遇见生命的丰盈。

莫言说:

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

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自古人生最忌满,适度的留些缺憾,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完满。

然而,书中的筱燕秋将全部精力投入舞台,最终却荒芜了亲情,透支了健康,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人生总有千种滋味,万般无奈,哪能处处称心。

那些令人向往的“完美人生”,是无数次权衡与取舍的结果,是懂得适时放手的从容。

若现实不如预期,不妨学会与缺憾共处,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当你看破完美的虚妄,修得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心,自能在烟火日常中觅得美好,于平凡岁月里活出生命的本真。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