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长青(原名石长清),男,汉族。1961年11月生于江苏南京,书香门第,湖南省吉首市人,号中华奇虾,作品多次到海内外展出。中国国宾礼艺术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协理事、中国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人民艺术品收藏鉴赏大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湘西武陵书
石长青(原名石长清),男,汉族。1961年11月生于江苏南京,书香门第,湖南省吉首市人,号中华奇虾,作品多次到海内外展出。中国国宾礼艺术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协理事、中国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人民艺术品收藏鉴赏大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湘西武陵书画院执行院长、山东国际艺术中心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华夏巨匠书画院副主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现之旅》特别关注栏目观审员、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客座教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育工作委员会客座教授,中国时代风采湖南省联络部部长、韶山市文物保护协会总顾问、韶山(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北京华夏巨匠书画院副主席、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焦墨虾画领域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以虾为主题,融合豪放与激情的独特风格,在当代中国美术界自成一体。2025年,他成为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重点出版工程《世界美术教育发展史·综合卷》收录的当代名家之一,9幅焦墨虾画作品因数量居于前列、主题向上奔放且具有时代气息而入编。其代表作被人民大会堂、毛泽东文艺馆、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机构永久收藏或特别陈展,多幅作品获“羲之墨韵”等艺术奖项。
擅长于用焦墨画虾,开创时代焦墨画虾新天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著文评说:“石长青的画高妙就在于真,他的笔墨章法皆有气韵,除艺术天赋与艺术修养外,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天性率真,心无旁骛,忠于传统,忠于造化,笔下的意境是我们原有的花鸟画没有的。这种意境不是一种瞬间的人和自然的一种交融和交汇,而是自然与他自己现有的野性的雄强的力量来对人的存在提出的一种挑战,这就是一种崇高感。从他的作品里观者看到了豪放与激情,特别是他的焦墨虾图,产生出一种新的格局和新的中国画的气象。”
2017年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作品《九龙腾飞》被中国时代风采组委会收藏。
2018年4月17日,作品《中国精神》被亚太卫视收藏。
2018年10月1日,作品《五福临门》、《老伴》、《清趣常乐》分别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人民书画家协会收藏。
2019年1月8日,作品《岁月静好》被韶山市文物保护协会收藏。
2020年7月1日,作品《知足常乐》被韶山毛泽东文艺馆收藏。
2021年5月25日,两幅蓝地金色巨作《九龙飞》龙纹图,分别被几内亚驻华大使馆和尼泊尔驻华大使馆所收藏。
2019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书画家协会授予“中国最具实力派艺术家”光荣称号。
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国际艺术展出的《龙马精神》作品获金奖;《奋斗》作品被法国巴黎国际奥运文化交流展中收藏;同时被授予“奥林匹克文化贡献奖”荣誉称号。
美术作品先后被“消费日报”、“当代商报”、“信息新报”、“团结报”、《中国书画大家精品集》、《范风代时》、《企业艺术》、《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世界文化艺术人物志》《世界美术教育发展史》刊发。
2020年作品、肖像等作为设计素材的相关资料,经国家邮政部门审批,准予出版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邮票、邮品邮册等。
2022年1月10日一2022年1月16日作品入选北京地铁《艺脉相承》主题巡展活动,作为优秀艺术家代表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通线、首都机场线。穿越长安街,向祖国致敬。
2022年入编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鉴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集》;并捐赠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2022年5月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作品《奋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予以版权登记。
2022年8月获全国第四届“宾虹杯”大赛金奖 。
2024年5月经《北京机场艺术品牌代言》主题巡展组委会共同推选,入选北京国际大兴国际机场展播,并授予“北京机场书画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2025年在“同心筑梦艺颂华章——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25年5月22日作品入选“园彩墨韵·全国书画名家明园采风活动暨精品展”在明园海棠书院盛大举行。
撰写的《术精岐黄妙药长生》、《敢为轻舟博巨浪》、《守教育初心 悟生命真谛》、《杏林春暖 德成艺精》、《刻在木雕上的人生》、《钟启仁把警徽植于内心》等五十余篇在报道发表。参与电视专题片《神秘博奎茶》、《秧氏接骨内服外敷疗法》、《溪苑荣光》、《河溪香醋承传赓续》等十余部在央视播放。
个人事迹先后在中国书画报、湖南电视公共频道、亚太卫视、湘西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
墨色淋漓写虾魂:石长青艺术人生的精神图谱
在中国当代画坛,石长青的焦墨虾画以一种近乎野性的艺术张力,撕开了传统水墨的温婉面纱。这位从湘西武陵山水中走出的艺术家,用焦墨的浓烈与虾的灵动构建起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艺术宇宙。他的创作轨迹不仅是个体艺术语言的探索史,更是一部以东方美学回应时代精神的启示录。
龙,能屈能伸,自强不息!它既是东方智慧的化身,又是华夏精神的象征。潜游于溪涧清流之时,它静心修性、韬光养晦;腾跃于江海巨浪之间,它昂首奋鬣、搏击风云。能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龙以磅礴之势贯通天地,以浩瀚气魄涵纳古今。石长青先生的作品,恰如神龙再现,形神兼备、意蕴悠长。其笔下山川巍峨、云水激荡,既养眼,更养气、养神。墨色淋漓间吞吐万象,构图开合中尽显格局。观之如对长空,如临沧海,一股浩然之气沛然而生。其作恢宏而不失雅致,雄强而内含灵秀。可谓:大气磅礴、大雅深蕴、大美天成!一笔一画,都是对天地精神的叩问;一墨一韵,皆成对生命境界的礼赞。如此作品,非唯视觉之盛宴,更是心灵之涤荡、精神之升华。
一、艺术启蒙:武陵山水的基因编码
生于南京、长于湘西的双重文化滋养,在石长青的艺术基因中埋下了矛盾而统一的种子。南京的六朝烟水赋予他文人画的审美底色,而湘西的崇山峻岭则锻造出其骨子里的野性力量。这种文化基因的双重性,在其早期创作中已显端倪:既有江南水乡的细腻笔触,又暗含着巴楚文化的雄浑气韵。
真正触发其艺术觉醒的,是武陵山区特有的岩画艺术。那些镌刻在悬崖峭壁上的原始图腾,以最朴素的线条传递着先民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减法艺术”的震撼力,让石长青领悟到:真正的艺术表达不在于技法的堆砌,而在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他开始尝试用焦墨这种最纯粹的媒介,剥离色彩的干扰,直抵物象的核心。
二、艺术突破:焦墨美学的范式重构
在传统水墨体系中,焦墨向来被视为“险道”。其枯涩浓烈的特质,既难驾驭又易流于僵死。石长青却以“破局者”的姿态,将这种“险境”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创造性地融合了徐渭的泼墨豪放与八大的简约空灵,在焦墨的干裂秋风中注入润泽春雨,形成“干裂见润”的矛盾美学。
其突破性贡献在于对虾题材的重新诠释。传统虾画多以工笔细描展现其灵动,石长青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焦墨的厚重质感塑造虾的筋骨力量。他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张力控制,让静态的虾群呈现出动态的搏击感。这种表现手法不仅颠覆了传统水墨的审美范式,更赋予虾这一传统题材以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三、风格独树:生命哲学的视觉转译
石长青的焦墨虾画之所以能自成一体,关键在于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艺术哲学体系。在他的笔下,虾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物象,而是生命力量的象征符号。那些蜷曲的虾须如同蓄势待发的弓弦,凸起的虾眼透露出不屈的斗志,连螯足的弧度都暗含着进攻的姿态。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微观生物升华为宏观的生命史诗。
其代表作《九龙腾飞》堪称这种哲学思想的视觉宣言。九只虾首尾相接,构成一条蜿蜒的龙形,焦墨的浓淡变化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法,更隐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图腾。当这幅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展出时,其蕴含的文化力量引发了强烈共鸣。
四、文化担当: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石长青的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他深知,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需要找到既传统又现代的表达方式。他的焦墨虾画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焦墨的纯粹性保持了与传统的血脉联系,而虾的现代性诠释则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创新勇气。
这种文化自觉在其国际交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他的作品《龙马精神》以金奖身份亮相国际艺术展,用东方美学征服了西方观众。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拒绝将作品简单化为“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虾的生命状态传递普世价值——那种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正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五、创作心路:在孤独中寻找共鸣
鲜为人知的是,石长青的创作过程充满着近乎苦修的孤独。他坚持在深夜作画,认为焦墨需要在绝对安静中才能展现其灵魂。这种创作习惯导致他长期与失眠相伴,却也让他在墨色与宣纸的对话中,触摸到了艺术的本质。
他的工作室里常年摆放着一只活虾标本,这不是简单的写生道具,而是精神对话的伙伴。他常说:“画虾就是画自己。”在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每幅作品都成为其生命状态的即时记录。那些看似狂放的笔触,实则是经过千百次推敲后的精准表达。
六、艺术影响:重构水墨的当代话语
石长青的艺术成就正在引发画坛的深层变革。他的焦墨美学打破了“南北分宗”的传统格局,为水墨画开辟了新的表现维度。年轻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焦墨表现都市题材,这种跨界实验恰恰证明了石长青艺术理念的前瞻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他重新定义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在许多当代艺术家沉迷于西方话语体系时,石长青用焦墨虾画证明:传统媒介完全可以承载现代精神,东方美学依然具有震撼世界的力量。这种文化自信,正是当代中国艺术最需要的品质。
结语:墨色长青,虾魂永驻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石长青的艺术人生已然构成一部完整的启示录。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创新,既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更需要对传统的深刻理解。那些在焦墨中挣扎游动的虾群,不仅是个人艺术追求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生动注脚。当未来的艺术史家书写中国当代水墨的篇章时,石长青的名字必将与那些焦墨虾画一起,在宣纸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来源:墨韵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