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县衙千年未出贪官!江西的这个古县衙,其规格很罕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2 19:17 1

摘要: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及后花园等建筑。走进县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照壁,这是中国古代官制建筑中常见的元素。

浮梁古县衙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断扩建与修缮,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

清康熙时期,县衙的主要建筑得以兴建,而清朝道光年间的最后一次重大修缮,为这座县衙增添了更为浓厚的历史韵味。

浮梁古县衙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错落有致。整个县衙坐北朝南,廊道相连,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及后花园等建筑。走进县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照壁,这是中国古代官制建筑中常见的元素。


绕过照壁,便是县衙的正门,门上方悬挂着“浮梁县署”的牌匾。值得一提的是,头门前的石子地面和墙呈现出独特的八字形状,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八字衙门”。进入头门后,便是仪门,这里是知县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场面庄重典雅。穿过仪门,一座气宇轩昂的衙院出现在眼前。

衙院内,一条近百米长的青石铺甬道向前延伸,左右两侧整齐排列着吏、户、礼、兵、刑、工六个衙房。这些衙房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在这里,几株苍老的古柏和一口古井,为整个院落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县衙内的大堂是核心建筑,巍峨崇高,庄严肃穆。堂内高悬“明镜高悬”匾额,下方是“海水朝日图”,彰显着官衙的威严。

每天,这里都会上演真实场景,演绎着地方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传统美德,因此大堂也被称为“亲民堂”。二堂是办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来官员及商讨政务的场所,相较于大堂的高贵气息,这里显得更为简约质朴。


三堂则是知县的工作和居住之所,建筑风格简约,其中的两个天井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院子里生长着两棵枣树,传说这是当年县官为激励自己而栽种的,枣花虽小,却结实饱满,象征着县官虽官位不显赫,却愿为百姓办实事。此外,县衙内还尚存一块乾隆三十三年的“奉旨碑”,记载着“特调浮梁正加五级”的重要信息,这使得浮梁县衙成为了中国官位最高的县衙之一。从唐朝至民国,浮梁县历经的一千多年中,虽有众多县官,但仅有极少数人涉嫌重大贪污腐败或职务犯罪。

这座古老的县衙保存完好,既彰显了官衙的威严,又不失江南庭院的清新秀美,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的重要实物标本。

浮梁古县衙的主官待遇颇为特殊。在古代,县官员一般为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然而浮梁的知县却受到格外重视,这里的主官往往享有五品的待遇。

这是因为浮梁因其瓷器和茶叶的丰厚产出而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贡赋丰富,曾被称为上邑。正因如此,浮梁县衙的建筑水平也相对较高

县衙内的建筑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功能各异。县衙的大门前,矗立着一座照壁

绕过照壁,便是县衙的正门,门上悬着“浮梁县署”的牌匾。进入县衙,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及后花园等建筑


头门之后的仪门,是知县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庄重的氛围弥漫其中。衙院内,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伸展开来,左右两侧整齐排列着吏、户、礼、兵、刑、工六个衙房,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

大堂作为县衙的核心,建筑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堂内“明镜高悬”的匾额高高悬挂,下方的“海水朝日图”更是增添了威严之感,这里是知县处理重要事务的地方


二堂则用于办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来官员及商讨政务,氛围相对平和三堂是知县的工作和居住之地,建筑风格简约宁静浮梁古县衙有着悠久的廉政传统。在从唐朝至民国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尽管历经了众多县官,但仅有极少数人涉嫌重大贪污腐败或职务犯罪。

县衙内的那块乾隆三十三年的“奉旨碑”,从侧面反映了朝廷对浮梁知县的重视以及对廉政的要求这种廉政传统,使得浮梁古县衙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了良好的声誉

在古县衙的附近,耸立着一座千年红塔,亦称西塔。它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塔,被誉为“江西第一塔”。

这座红塔高耸入云,塔身古朴典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塔的每一块砖石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座千年红塔与浮梁古县衙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让人们在感受古代建筑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的沧桑变迁。

来源:舆论领航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