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编辑到领航中国作协,张宏森的四十年逐梦征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2 17:58 3

摘要:1983年,山东淄博的街头,一位年轻人怀揣着对文学的炽热梦想,脚步匆匆。他就是刚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张宏森,凭借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字的热爱,成为了淄博市文联的一名文学编辑 。

作者:AI•齐速

1983年,山东淄博的街头,一位年轻人怀揣着对文学的炽热梦想,脚步匆匆。他就是刚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张宏森,凭借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字的热爱,成为了淄博市文联的一名文学编辑 。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唤醒中国大地,文学界也掀起思想解放的浪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张宏森置身其中,深受感染,穿梭在淄博的大街小巷,观察着普通人的生活,将这些生活片段与时代情绪融入创作中。


在淄博文联的日子里,张宏森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创作养分。他尝试各种体裁,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虽未引起广泛关注,但为他积累了宝贵经验。

转机出现在他创作电视剧剧本时。1995年,《西部警察》播出,这部剧聚焦西部警察生活,讲述了沙州市刑警队在艰苦环境下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刑警队长杨立秋在棘手案情前镇静自若,指挥有方,却在生活中与妻子离异;副队长刘汉血气方刚,在危险案情中身手不凡,却在一次沙漠追捕中倒在血泊,留下襁褓中的婴儿和贫寒家庭 。剧中人物的命运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法治与正义的追求,播出后反响热烈,荣获1996年“五个一”工程奖。

紧接着,1997年,《车间主任》问世。故事设定在北方重型机械厂,以车间主任段启明为代表的当代产业工人,在改革大潮中面临重重困难和矛盾。段启明和麾下的几百名工人,拿下一项又一项艰巨生产任务,同时化解一系列复杂矛盾。在这个车钳刨铣管焊铆一应俱全的工厂支柱车间,既是企业改革的承受点,又是实现点。通过车间职工肖岚、刘义山、李万全等不同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价值多元背景下人们心灵的复杂变化,以及改革的难度与希望 。

这部剧凭借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同样契合时代主题,获得了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全国电视剧金鹰奖 ,让张宏森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他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成为山东文坛新星。


1997年,张宏森迎来人生重大转折,调任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从文学创作转向影视领域,挑战重重,但他凭借对故事的敏锐捕捉和文字驾驭能力,迅速适应。

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他参与制作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孔繁森》以真实故事展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为当地百姓奉献一切的无私精神。春节刚过,阿里发生特大雪灾,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此时来西藏看望他的妻子又吐血住院,接到妻子病危电话,孔繁森忍受着巨大煎熬,毅然来到抗灾现场,不顾高原反应指挥抗灾 。《大染坊》则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乞丐陈六子成长为商业大亨的传奇经历,他从偷学染布手艺,到创办大华染厂,在印染业竞争中,通过各种商业手段逐渐壮大,还怀着爱国心抵制日货,逼迫汉奸印染厂倒闭。

这些作品凭借深刻内涵、生动人物和精良制作,斩获飞天奖、金鹰奖等重要奖项。张宏森不仅参与策划、监制,还参与剧本创作与修改,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作品尽善尽美。

2003年,张宏森赴任原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开启长达16年的任职生涯,2013年担任电影管理局局长,2017年升任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从《英雄》开启商业大片时代,到《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等影片在国内外取得票房佳绩,中国电影逐渐走向世界。张宏森身处其中,参与制定电影产业政策,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为中国电影繁荣贡献力量。


2019年,张宏森调任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湖南,他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助力湖南打造文化强省。

2021年,张宏森回归文学领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直至2025年当选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正向着民族复兴迈进,文学面临新机遇与挑战。张宏森深知作家责任,积极推动文学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鼓励现实题材创作。在他倡导下,中国作协组织系列采风活动,引导作家走进乡村、工厂、社区,了解人民生活与需求。同时,他关注文学创新,鼓励作家传承传统文化,探索新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


从初出茅庐的文学编辑到中国作协主席,张宏森的人生与时代紧密相连。他用一部部作品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中国近几十年社会风貌。如今站在新起点,他将带领中国作家,以笔为墨,书写民族复兴壮丽篇章,为中国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正如他所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时代的号角。我们要以文学的力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全文完)

来源:中山文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