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的秋天,内蒙古归化(现在的呼和浩特)城外,一支商驼队正慢悠悠往新疆走。美国年轻人欧文·拉铁摩尔背着相机跟在队尾,他要去新疆旅行,顺便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
1926年的秋天,内蒙古归化(现在的呼和浩特)城外,一支商驼队正慢悠悠往新疆走。美国年轻人欧文·拉铁摩尔背着相机跟在队尾,他要去新疆旅行,顺便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
走了快一个月,他们到了哈密的三塘湖。拉铁摩尔正忙着拍湖边的土房子,就听见商队里吵吵嚷嚷,他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商队丢了半车布匹和皮料。
那会儿的商驼队可不像现在开车那么方便,全靠骆驼驮货,走一趟新疆要两三个月。布匹和皮料在当时金贵得很,是商队的主要货,丢了这些,好几家商户得赔本。
商队头领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陕,急得直跺脚,立马喊了四个骑手,让他们顺着脚印往回找。拉铁摩尔好奇,也跟着走了一段,想看看能不能拍到点新鲜事。
没走多远,就看见两个年轻人缩在土坡后面,怀里还抱着几匹布。骑手们冲过去,俩年轻人吓得腿都软了,没怎么问就全招了——他们是流民,跟着商队走了好几天,实在饿得不行,才半夜偷了布,想换点吃的。
拉铁摩尔后来在日记里写,那俩流民也就二十出头,脸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衣服破得露着胳膊,看着就可怜。商队头领赶来,气得骂:“你们知道这布值多少钱?30两碎锒!够普通人家过半年的!”
按当时的规矩,偷商队的贵重货物,官府一般判极刑——要么砍头,要么绞刑。商队头领说要把俩人绑了,送巴里坤衙门,让官老爷按规矩办。
骑手们把流民捆得结结实实,牵着往三塘湖的边防军哨所走。拉铁摩尔跟在后面,心里犯嘀咕:这俩小伙子看着不像惯犯,真要被杀了,也太可惜了。
三塘湖的哨所不大,就几间土坯房,门口站着个挎枪的士兵。军官是个四十来岁的本地人,脸上有道浅疤,看着挺严肃。他听商队头领说完情况,又问那俩流民:“为啥要偷布?是专门干这行的?”
流民里个子矮点的那个,眼泪都快下来了:“官爷,我们不是贼!家乡闹土匪,爹娘都没了,一路逃过来,好几天没吃饭了,才……才敢偷布换粮。”
军官皱着眉,没说话,转身跟身边的文书嘀咕了几句。文书小声说:“按规矩得送巴里坤衙门,要是咱们私了,回头官府知道了,要追责的。”
商队头领也赶紧说:“官爷,可不能放了他们!这次放了,下次还有人敢偷商队的货,咱们这路就没法走了!”
军官沉默了一会儿,走到流民跟前,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是走投无路,可偷东西就是不对。要是送你们去巴里坤,肯定是个死。”
他顿了顿,对士兵说:“别送衙门了,把他俩拉下去,打300杖,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布还给商队,完事了让他们赶紧走,别再跟着商队瞎混。”
拉铁摩尔当时就愣了,他后来在《亚洲的心脏地带》里写:“这个军官和我见过的很多官员不一样,他没想着趁机捞好处,也没硬搬死规矩,倒有几分人心。”
300杖打下来,俩流民疼得直哼哼,却没喊一句冤。打完后,他们给军官磕了个头,又给商队头领作揖,一瘸一拐地走了。商队头领虽然还有点气,可看军官都这么定了,也没再多说,让人把布搬回了驼队。
拉铁摩尔赶紧举起相机,对着哨所、商队和远去的流民,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后来成了他旅行日记里的重要一页,让后人能看到当年商路上的真实一幕。
那会儿的三塘湖,可不是个普通地方。它在巴里坤西面120公里,有三个大塘连在一起,水草丰美,是商队必经之路。往东能到归化,往北通蒙古国的乌里雅苏台,往西去新疆的哈密、乌鲁木齐,南来北往的商人都在这儿歇脚。
可清末民初那阵子,天下不太平。新疆那边有军阀打仗,蒙古草原上有土匪,内地闹饥荒,好多老百姓成了流民,只能跟着商队走,能混口饭就混口饭,饿急了就难免干出偷摸的事。
商队头领后来跟拉铁摩尔说,他走了二十年商路,见多了这样的流民。有的是家乡被淹了,有的是被土匪抢了,要是能有条活路,谁也不想当小偷。
那个哨所军官,拉铁摩尔后来打听了一下,姓王,是本地人,早年也当过流民,后来投了军,慢慢升成了军官。他知道流民的苦,所以才没把人往死路上送。
拉铁摩尔在日记里感慨:“在这乱世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决定,就能救两条人命。”
这半车布的事,后来没再掀起波澜。商队接着往新疆走,拉铁摩尔一路拍了不少照片,记录下了当年西北商路的艰难和百姓的生活。那俩流民后来去了哪儿,没人知道,也许找了个地方种地,也许还在跟着商队混日子。
可这个故事,却因为拉铁摩尔的照片和记述,留了下来。它不像那些大战争、大事件那么轰轰烈烈,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百年前西北大地上的真实样子——有商队的奔波,有流民的无奈,也有乱世里难得的一点温情。
那个王军官,没留下全名,也没当过大官,可他在那一刻的善良,比很多大人物的功绩更让人难忘。他没硬搬“极刑”的规矩,而是选择了“打300杖警诫”,既给了商队交代,也给了流民一条活路。
拉铁摩尔的那张照片,现在还藏在博物馆里。照片上能看到三塘湖的土房子、商队的骆驼,还有远处哨所的影子。不了解背景的人,可能只会觉得是张普通的老照片,可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再看照片,就多了几分温度。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不是只有英雄豪杰才值得记着,那些在乱世里守住一点良心的普通人,那些为了活下去挣扎的流民,那些奔波在路上的商人,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知道。
它提醒我们,不管什么时候,规矩之外,该有几分人情;艰难之中,该留几分善意。一百年前的三塘湖,因为一个军官的善意,少了两条冤魂,多了一段让人暖心的往事。
文献来源:欧文·拉铁摩尔《亚洲的心脏地带》(1928年版)、《哈密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近代西北商驼队史料汇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来源:与历史人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