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且常伴有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且常伴有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及神志改变等症状,这些表现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但以下几方面特征有助于鉴别:
亚急性病程:结核性脑膜炎通常呈亚急性进展。一项针对16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仅7%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周内就诊,57%为1-3周,36%超过3周。而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多在症状出现后1周内就诊,除非是由李斯特菌或布鲁氏菌感染所致。神经系统症状突出:
意识改变、人格改变甚至昏迷较为常见。同一研究中,59%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28%有人格改变,21%陷入昏迷。这些表现并非细菌性脑膜炎的典型特征。颅神经麻痹:
约三分之一患者出现颅神经受累,最常见为第Ⅲ(动眼神经)和第Ⅵ(外展神经)颅神经麻痹,其他颅神经较少受累。此类表现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罕见,除非合并李斯特菌感染或颅内脓肿。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并无肺部结核病史。一项研究显示,仅10%的患者有既往结核病史。
儿童患者特点: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头痛较少见,而易激惹、躁动、厌食和持续性呕吐更为突出。癫痫发作在儿童中更常见,且多出现在疾病早期。
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神经系统体征,结核性脑膜炎可分为三期:
Ⅰ期:患者意识清晰,定向力正常,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Ⅱ期:
患者意识存在,但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或昏睡。可伴有轻度局灶性体征,如颅神经麻痹或轻偏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1-15分)。Ⅲ期:
疾病进入晚期,表现为谵妄、昏睡、昏迷、癫痫发作、多发颅神经麻痹和/或偏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急性起病、快速进展的脑膜炎综合征,类似化脓性脑膜炎;缓慢进展的痴呆样表现,如人格改变、社交退缩、性欲丧失和记忆缺陷,病程可达数月;脑炎样病程,表现为昏睡、昏迷和惊厥,但脑膜炎体征不明显。
罕见情况下,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颅内结核瘤或神经根脊髓病。
约26%的患者发生脑梗死,常表现为上下肢同等受累的偏瘫,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癫痫发作:
通常为局灶性发作,也可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其机制涉及脑膜刺激、结核瘤、脑梗死及低钠血症。脑积水:
高达80%的患者可能出现脑积水,常伴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视力减退等,需紧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MRI较CT更敏感,视神经鞘超声也有助于颅内压监测。低钠血症:
约45%的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症状包括恶心、意识模糊、谵妄和癫痫发作。需通过评估容量状态区分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血容量正常)和中枢性盐耗综合征(低血容量)。视力丧失:
约四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视力丧失。机制包括视神经蛛网膜炎、第三脑室压迫、颅内压增高、血管炎症及结核杆菌直接侵犯视神经。横贯性脊髓炎:
结核性脊髓炎可作为独立疾病或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出现。研究显示,约17%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伴有脊髓炎,而在脊髓炎患者中,结核性病因占35%。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从典型脑膜炎症状到非典型神经精神表现均可能出现。其分期系统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并发症多且严重,需早期识别和干预。临床医生应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高风险人群中,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来源:周六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