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万隆精神,促进区域团结合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2:00 2

摘要:8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期间,举行题为“弘扬万隆精神,促进区域团结合作”的特别会议。会议由印度尼西亚前外长马尔迪主持。来自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如何继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应对时代变局、促进

——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专题之三

8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期间,举行题为“弘扬万隆精神,促进区域团结合作”的特别会议。会议由印度尼西亚前外长马尔迪主持。来自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如何继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应对时代变局、促进区域团结合作开展讨论。

面对当今世界大变局,万隆精神更显时代价值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当下单边主义肆虐、保护主义横行的复杂国际形势下,70 年前诞生的万隆精神愈发凸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大家谈到,如今全球经济秩序因单边行动而紊乱,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多边合作机制遭受冲击,国际社会急需从万隆精神中汲取团结、友谊、合作的力量,突破当前困局。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万隆会议 70 年后的今天,亚洲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地缘冲突频发,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亚洲国家继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具有重要和现实长远意义。

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素拉杰表示,万隆会议播下了不结盟运动的种子,掀起南南合作的浪潮,那是一个彰显文明自信的时刻。当今世界正经历多极化和全球治理规则博弈,万隆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马尔迪表示,万隆会议掀起了殖民体系下各国追求独立解放的历史洪流,孕育了不结盟理念,为众多国家提供了除卷入冷战大国对抗之外的全新选择,引发了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讨论。然而直到今天,上述议题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此刻重新思考万隆精神恰逢其时。

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土耳其原欧盟事务部长博兹克尔表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再次充满分裂、地缘政治紧张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万隆精神不仅是一份遗产,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指南针。

坚持独立自主,牢牢掌握亚洲自身命运

众多嘉宾一致认为,亚洲国家务必坚守战略自主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凝聚并发出集体的声音,坚决避免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他们提到,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的发展崛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后,正逐步迈向经济独立的新阶段,而这一进程离不开各国间紧密的团结合作,以此抵御外部势力的不当干涉。

张军表示,70 年后的今天,全球南方集体崛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的同时,进一步获得经济独立,其意义相当于又一次非殖民化运动。亚洲国家都在同一艘大船上,要当好这艘大船的舵手,共同把好航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亚洲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携起手来打造美好明天。

素拉杰表示,亚洲必须再次成为不选边站队的地区,开展富有想象力的外交,通过对话而非霸权谋求和平,将多样性视为优势而非威胁。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亚非国家曾饱受战火摧残,深切意识到和平无可取代的意义。我们应团结携手,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就反对单边主义与霸凌霸权发出一致声音。

深化区域合作,致力于实现亚洲国家共同发展

嘉宾们普遍形成共识,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是推动亚洲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当下需要通过强化区域合作机制间的协同配合,以及借助创新驱动,充分挖掘并释放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他们认为,应依托 RCEP 等现有的区域合作框架,大力推进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并积极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构建起包容且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张军表示,当前,亚洲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有理由对亚洲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要发掘潜力,进一步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充分释放亚洲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优化安排,推动 RCEP、CPTPP、东盟与中日韩等区域机制之间的协同互补,形成合力。面向未来,通过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绿色转型进程、推进数字智能应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能力建设,让各国都能参与国际地区分工合作并从中获益。

老挝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人民报总编辑万赛表示,老挝自 1986 年改革以来,吸引了来自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地投资,极大促进了老挝经济发展,中老铁路是典型代表。多边主义、开放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为东盟带来繁荣,也可为广泛的亚太地区带来繁荣。

发挥积极作用,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亚洲力量

嘉宾们一致认为,亚洲应当实现角色转变,从过去全球治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制定者,借助多边合作平台,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他们指出,推进联合国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等议题,实际上是万隆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对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张军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下,亚洲国家应该更积极发挥作用,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法权威和公平正义。亚洲应该也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亚洲方案。这既是亚洲国家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将为亚洲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素拉杰表示,随着全球秩序演变,亚洲不应仅仅适应变革,更必须塑造变革。全球南方不再处于边缘,而是从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必须在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表示,作为经常造访南方国家的观察者,我能感受到全新的动能正在发展中国家涌现,南南国家间正开展越来越多自信的对话,这绝非要构建封闭的阵营,而是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数字技术合作等领域。

博兹克尔表示,联合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开展对话和集体行动的平台,是万隆会议所设想的多边主义的体现。我们需要的不是削弱联合国,而是要加强其权威和有效性,对其进行改革,使其更具代表性,更能应对时代挑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未来二十年,世界将进入一个新亚洲时代,博鳌亚洲论坛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要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对话合作,为推动亚太一体化进程和亚洲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加强人文交流,把国家间友好互信根植于人民的土壤

与会嘉宾们普遍认为,维护和发展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力量来自于人民,政治互信的基础也来自于民意互信。不同文明、各国间要加强人文交往交流,促进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以民意互信夯实政治互信。

博兹克尔表示,万隆会议的代表们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宗教和历史背景,然而他们在相互猜疑和冲突的时代找到了共同事业。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优于另一种文明。通过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我们可以用相互尊重的有力叙事取代文明冲突的论调。

史忠俊表示,尽管万隆会议汇聚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但周恩来总理用 “求同存异” 的智慧化解了诸多分歧,让与会各方达成一致。亚洲孕育着儒家文化、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多元灿烂的文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同文明间对话,在和而不同中和谐共处。

※※※ ※※※ ※※※

同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还主持了“关税战应对之道”午餐研讨会,研讨会以闭门形式举行,就有关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等参加了讨论。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