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最伤害肝脏的行为,可能不是喝酒,而是经常吃这4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1:56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29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今年刚满50,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作息也算规律。可最近体检时,肝功能指标却亮起了红灯,转氨酶远超正常值。医生一问饮食习惯,才发现他几乎顿顿离不开火锅、腌菜和夜宵。

“不是说只有喝酒才伤肝吗?我酒都没碰过!”老张一脸疑惑。

事实上,临床中像老张这样“无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医生提醒:真正伤肝的,往往不是酒,而是我们每天吃进嘴里的那几样东西。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蛋白、分解毒素、储存营养,还主导着胆汁分泌和脂肪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核心枢纽。

但它没有痛觉神经,就像一个“哑巴器官”,即使被慢慢损伤也不会立刻喊痛。很多人直到肝功能严重异常,才发现问题。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肝病患者超过3.5亿人,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已超过20%,且呈年轻化趋势①。

这类肝病不是酒精导致,而是与饮食结构、代谢异常、肥胖密切相关,尤其与以下几类食物摄入过量有关。

1.高油高脂食物:肝脏的隐形杀手

炸鸡、烧烤、奶油蛋糕,这些食物虽然美味,却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脂肪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脂饮食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诱发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②。

特别是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多吃一口,肝脏的负担就加重一分。

2.高糖食物:肝脏的“甜蜜负担”

很多人以为糖只是升血糖,其实过量摄糖同样会“甜甜地”伤害肝。

果汁、奶茶、甜点中的果糖,进入体内后几乎完全由肝脏代谢。过量果糖会被迅速转化为脂肪,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一项发表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的研究指出,高果糖饮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密切相关③。

更可怕的是,这类肝损伤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脸色发黄、食欲变差,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3.腌制类食品:肝脏的“化工厂”负担

咸鱼、榨菜、腊肉,这些“佐饭神器”背后藏着大量亚硝酸盐高盐分

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类明确的肝癌促发因子。而高钠摄入还会加重肝脏调节水电解质的负担,诱发肝水肿门脉高压

长期大量摄入腌制食品,不仅升高肝癌风险,还可能诱发慢性肝功能障碍。

4.加工肉制品:肝脏最怕“添加剂”

火腿肠、腊肠、午餐肉,几乎成为快节奏生活的“标配”。它们虽然方便,却含有大量防腐剂、色素、磷酸盐添加剂

肝脏作为“解毒工厂”,需额外动用酶系统分解这些外源化学物质,久而久之造成肝酶系统疲劳,诱发细胞损伤。

特别是含有亚硝酸盐的加工肉制品,长期摄入会明显提高肝癌风险

肝病早期往往无痛无感,但身体其实早就在悄悄发出信号。

疲倦乏力:肝功能下降,能量代谢受阻,整天嗜睡、提不起劲。

眼白发黄:胆红素代谢异常,提示可能有肝细胞损伤。

皮肤瘙痒:胆盐堆积刺激神经末梢,是肝胆系统异常的典型表现。

食欲下降:肝功能不佳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尿色加深:尿液呈黄褐色或酱油色,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出现紊乱。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多项同时存在,建议立刻就医检查肝功能。

相比“戒酒”的简单直接,日常饮食中的“隐形伤肝源”更容易被忽视。

保护肝脏,从以下几点做起:

控制油脂摄入,选择蒸煮炖代替油炸煎炒。

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含果糖的饮料和甜品。

避免或减少腌制、加工食品,用天然食材代替。

保证足够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定期体检,监测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及早发现问题。

此外,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稳定,也是肝脏保健的重要一环。

五、结语

真正的“护肝高手”,不是滴酒不沾,而是懂得在一日三餐中为肝脏减负。别等到肝功能“红灯亮起”,才追悔莫及。

医生提醒:肝脏是沉默的器官,但沉默不代表坚强。从今天起,给它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负担。

参考文献:

①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4.

②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③ 《中国肝脏病杂志》.《高果糖饮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研究》.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靳医生科普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