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捡了个旧沙发当柴火烧,不料刚打开沙发看到一幕,让大爷吓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4:04 2

摘要: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七十四岁的蔡老根已经穿戴整齐,推着他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出了门。

蔡老根从未想过,捡回一个被丢弃的旧沙发会改变他平静的晚年生活。

当他拆开沙发准备当柴火烧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双腿发软,瘫坐在地,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衫。

第一章:清晨拾荒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七十四岁的蔡老根已经穿戴整齐,推着他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出了门。

深秋的寒风刮过脸颊,他不由得拉紧了外套。退休十四年了,每天早起拾荒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儿女们多次劝他安心养老,别再去翻垃圾堆,可他总是不听。

“闲着才是等死,活动活动筋骨还能多活几年。”每次女儿来看他,蔡老根总是笑呵呵地这样说。

其实儿女们不知道,蔡老根拾荒不只是为了活动筋骨。二十年前老伴因病去世,欠下一屁股债,他靠着省吃俭用和拾荒卖钱,一点点还清了债务。如今无债一身轻,但这习惯却改不掉了。

今天的收获不大,只在几个垃圾桶里找到些纸箱和塑料瓶。蔡老根有些失望地蹬着三轮车,准备打道回府。这时,他的目光被小区垃圾站旁的一个大物件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老式绒布沙发,墨绿色底配着褪色的红花纹,木质扶手已经有些开裂,但整体看起来还算完好。蔡老根停下车子,走上前仔细打量。

“这么好的沙发怎么就扔了呢?”他喃喃自语,用手按压沙发坐垫,弹簧依然有力。

如今的人啊,什么东西旧了点就扔掉。蔡老根摇摇头,想起自己年轻时,一件家具要用几十年,坏了修,修了再用,哪像现在这样浪费。

他本想离开,但走出几步又折返回来。冬天快到了,平房里烧炕取暖需要不少柴火。这沙发拆开来,里面的木头框架足够烧好几天的。

就这么办。蔡老根费力地将沙发抬上三轮车,沙发很大,几乎占满了整个车斗。他小心翼翼地蹬着车子,生怕沙发掉下来。

回到自家小院,蔡老根把沙发拖下来,放在院子角落。这时太阳已经升高,邻居赵大妈正出门买菜,看见他院里的沙发,隔着栅栏打招呼:

“老根哥,又捡到宝贝啦?”

“是啊,烧柴用。”蔡老根拍拍沙发上的灰尘,“你看这还挺好的,不知为啥就扔了。”

赵大妈走近看了看,“哎呦,这款式比我年纪都大,现在谁还要这种沙发啊。不过拆了烧火可惜了,你要不先用几天?”

蔡老根摆摆手,“我一个人,坐凳子就行了,要沙发干啥。”

寒暄几句后,赵大妈买菜去了。蔡老根从屋里拿出工具,准备拆沙发。他先用螺丝刀试着卸沙发背面的木板,但那板子钉得很牢。

老人想了想,决定从沙发底部下手。他把沙发放倒,露出底部的无纺布封层。多年拾荒的经验让他对各种家具结构了如指掌。

就在他划开封层,伸手摸索内部结构时,指尖突然触到一个硬硬的物体。

第二章:意外发现

蔡老根以为是弹簧或者木头支架,没太在意。但他继续摸索时,发现那东西形状规则,不像随机的支架部件。

他好奇地扩大拆解口子,把头凑近往沙发内部看去。黑暗中,隐约可见一个方形物体被胶带固定在沙发框架上。

“啥玩意儿?”老人嘀咕着,伸手去拽那东西。

物体被胶带缠得很紧,蔡老根不得不又把口子割大一些。最后他终于把那个方盒子取了出来,掸去上面的灰尘。

那是一个金属保险盒,长约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左右,灰扑扑的表面没有任何标识。蔡老根摇晃了一下,里面似乎有东西在晃动。

谁会往沙发里藏这么一个盒子?他心中升起疑问。

蔡老根把盒子放在院中的小桌上,仔细端详。盒子锁孔已经生锈,看来有些年头了。他拿起锤子,轻轻敲击锁盖周围,锈蚀的锁舌很快松动。

老人深吸一口气,掀开了盒盖。

盒内铺着一层防潮的泡沫纸,上面放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蔡老根拿起笔记本,下面赫然是一捆捆的百元钞票,整齐地码放在盒中。

蔡老根倒吸一口凉气,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现金。他颤抖着数了数,整整二十捆,每捆大概一万元左右。

二十万!谁会把这么多钱藏在沙发里然后扔掉?老人脑子一片混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急忙扶住桌角才站稳。

等他缓过神来,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什么不义之财。犯罪分子经常把钱藏在各种地方,这个念头让他脊背发凉。

蔡老根紧张地环顾四周,幸好院子里只有他一人。他匆忙把钞票放回盒子,盖上盖子,抱着它快步走进屋里。

拉上所有窗帘后,蔡老根坐在炕沿,再次打开盒子,拿出那本笔记本。笔记本的封皮是棕色的,没有任何文字,内页写满了工整的字迹。

“2005年8月15日。今天终于凑够了数目。这笔钱足够我们开始新生活了。只等时机成熟,就带小雅远走高飞...”

蔡老根翻看着日记内容,似乎是一个男人记录的准备与名叫小雅的女人私奔的计划。里面还提到要摆脱某个“麻烦”,但语焉不详。

日记最后一页写于2005年9月27日,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明天就是决定命运的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绝不后悔。”

之后就没有任何记录了。蔡老根算了一下,那是十六年前的事。这笔钱在沙发里藏了十六年?

老人感到事情蹊跷,决定先把钱藏好。他把盒子塞进炕洞,暂时用柴火掩盖。做完这一切,他坐在凳子上,心跳依然很快。

这笔意外之财让他不知所措。交给警察?万一问起来源怎么解释?自己拆别人扔的沙发发现的钱,警察会相信吗?

留着?更不行。蔡老根一辈子老实本分,从未拿过不属于自己的一分一毫。这钱明显来路不明,很可能与违法犯罪有关。

正当他纠结之时,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蔡老根吓了一跳,仿佛自己的秘密已被发现。

第三章:不速之客

蔡老根镇定了一下情绪,走到院门前问道:“谁啊?”

“您好,请问是蔡老根先生吗?”门外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我们是社区志愿者,做老年人生活情况普查的。”

老人稍稍安心,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两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普通,一人拿着文件夹,看上去确实像社区工作人员。但蔡老根注意到他们眼神中的锐利,不像普通的志愿者。

“有什么事吗?”蔡老根问道,身体下意识地挡在门口。

拿文件夹的男子微笑说:“蔡先生,我们只是想了解下您的生活状况,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能进去说吗?”

蔡老根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两人进了院子。他注意到那个没拿文件夹的男子进院后迅速扫视了整个院子,目光在角落的被拆开的沙发上停留了片刻。

“哎呀,您在拆沙发啊?”男子状似随意地问。

蔡老根心里咯噔一下,“嗯,烧柴用。”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拿文件夹的男子接着说:“蔡先生,今天早上您是不是在阳光小区捡了一个旧沙发?”

老人顿时警觉起来,“是又怎么样?那是我从垃圾站捡的,不是偷的。”

“您别误会,”男子连忙解释,“那个沙发其实是一位老人的遗物,他去世后家人不小心当垃圾扔了。现在后悔了,想找回来。您看能不能还给我们?当然,我们会给您补偿。”

蔡老根心跳加速。这么巧?他刚发现沙发里的秘密,就有人来找?而且这两人根本不像社区志愿者。

“沙发我已经拆了,”蔡老根指着院角,“木头我要烧柴用,里面的海绵和布我扔垃圾箱了。”

两人的表情顿时紧张起来,“那您拆沙发时,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比如一个金属盒子之类的?”

果然是为了那个盒子来的!蔡老根强作镇定,“什么盒子?没看见。就一堆弹簧和木头。”

两人明显不相信。没拿文件夹的男子向前一步,语气带着威胁:“老先生,那盒子里的东西对您没用,但对我们家很重要。如果您发现了,最好交出来。否则...”

“否则怎样?”蔡老根挺直腰板,“我还说你们根本不是社区的人呢!我要打电话问问社区办公室,到底有没有派志愿者来!”

两人见状,态度突然软化。“您别生气,我们真是来帮老人找遗物的。既然您没看见,那就算了。不过如果您后来发现了什么,请打这个电话。”男子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个手机号码。

没等蔡老根回应,两人匆匆离开了。老人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手心全是汗。

这些人明显不是为了什么“老人遗物”而来。那盒子和钱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蔡老根意识到,自己可能卷入了一场危险的风波中。

第四章:往事疑云

待两人走后,蔡老根从炕洞中重新取出那个金属盒。他仔细翻阅日记本,试图找出更多线索。

日记中提到的“小雅”全名叫陈雅,男人自称“阿斌”,但没有全名。从内容看,两人似乎是恋人关系,但受到某种阻碍,计划私奔。

其中一页提到了一个地址:虹桥区解放路112号4单元201。蔡老根记得那是城里一个老小区,十几年前就拆迁改建了。

最让蔡老根不安的是2005年9月27日的最后一篇日记:“明天就是决定命运的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绝不后悔。”

第二天就是计划私奔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日记突然中断?钱为什么一直藏在沙发里十六年?

一个可怕的猜想浮现在老人脑海中:这个阿斌可能遭遇了不测。

蔡老根决定报警。他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但刚响一声就挂断了。万一接电话的警察与那些人有关怎么办?电视剧里常这么演。

老人思前想后,决定先找当刑警的老邻居儿子小李商量。他用塑料袋包好日记本,藏在怀里,现金则仍然留在炕洞中。

出门前,蔡老根特意从后院小门离开,绕路走向小李家的方向。他不断回头张望,确认没人跟踪。

小李正好休息在家,见到蔡老根来访有些意外。“蔡叔,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快请进。”

蔡老根进屋后紧张地看了看窗外,然后掏出日记本,“小李,我可能惹上麻烦了。”

他简要讲述了发现盒子的经过,但隐去了现金的部分,只说自己发现了日记本。小李认真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读完日记内容,小李沉思片刻,“蔡叔,这听起来不简单。2005年...我记得那年确实有个失踪案,一个银行职员突然消失,卷走了一笔钱。”

蔡老根心里一紧,“多少钱?”

“具体记不清了,大概二十万左右。”小李说,“当时怀疑他携款潜逃,但一直没找到人和钱。您这日记的日期与那起案件时间吻合。”

老人心跳加速。难道这钱是那个银行职员贪污的?阿斌就是那个失踪者?

“那案子破了吗?”蔡老根问。

小李摇头,“没有,成了悬案。当时负责人是我师傅,快退休了还念念不忘这个案子。他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蔡老根犹豫要不要告诉小李关于现金的事。最终他还是没说出口,毕竟数额巨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蔡叔,那些来找沙发的人长什么样?”小李问道。

蔡老根描述了两人的相貌特征。小李的脸色逐渐凝重,“听起来像是黑道上的人。蔡叔,您可能真的惹上麻烦了。这样,我先复印一下日记本,然后您把它和盒子都交给派出所。我陪您去。”

蔡老根点头同意。小李复印了日记本的关键页面,然后驾车带老人前往派出所。

路上,蔡老根透过车窗注意到后面有辆黑色轿车一直跟着他们。他指给小李看,小李瞥了一眼后视镜,表情严肃起来。

“蔡叔,坐稳了。”小李突然加速,拐进一条小巷,几个转弯后成功甩掉了跟踪车辆。

这件事更加证实了他们的担忧——对方不是普通人。

在派出所,接待他们的是一位老警察。当看到日记本和听到蔡老根的叙述后,老警察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老同志,您可能发现重要证据了。”老警察说,“2005年那起失踪案实际上可能是一桩谋杀案。”

蔡老根倒吸一口凉气,“谋杀?”

“是的。失踪者李文斌的女友陈雅在事发后一周报案,称李文斌不可能携款潜逃,因为他已经准备了求婚戒指,计划第二天向她求婚,而不是私奔。”

蔡老根愣住了。日记中的“小雅”竟然是陈雅?但日记明明写的是准备私奔啊!

老警察继续说:“更可疑的是,陈雅在报案后第二天就遭遇车祸身亡了。案件因此陷入僵局。”

事情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可怕。蔡老根感到一阵寒意。

交完证据,小李送蔡老根回家。临走前叮嘱:“蔡叔,这几天小心点,最好去儿女家住一阵。那些人既然找到了您,可能还会再来。”

回到家中,蔡老根坐立不安。他把现金从炕洞中取出,思考藏在哪里更安全。最后,他决定分装几个塑料袋,埋在院中花盆的土里。

刚埋好钱,院门又被敲响了。

第五章:危机逼近

蔡老根透过窗户一看,心里顿时揪紧。门外站着的还是上午那两人,但这次他们身后又多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

“蔡老先生,我们知道您在家。”上午拿文件夹的男子喊道,“请开开门,我们还想问问沙发的事。”

蔡老根不敢出声,悄悄退回屋里,准备打电话给小李。但这时他发现手机居然没信号了——这些人用了信号屏蔽器!

敲门声越来越响,变成了砸门。“老先生,别躲了!我们知道您去了派出所。您以为警察能保护您吗?”

门板开始晃动,门锁似乎快要被砸开。蔡老根慌忙从后门溜出,想到邻居家求助。但刚出后门,就发现巷口站着一个人,正盯着他家的方向。

老人急忙缩回身子,心跳如鼓。这些人已经把房子包围了。

他想起院子里有个堆放杂物的小棚子,或许可以暂时躲一躲。蔡老根蹑手蹑脚地躲进棚子,从缝隙中观察院门方向。

“砰”的一声,院门被撞开了。三个男子闯进院子,四处张望。

“搜!他肯定没走远。”高个子男子命令道。

两人进屋搜查,高个子则在院子里踱步。突然,他注意到了被拆开的沙发,走过去仔细查看。

蔡老根屏住呼吸,生怕被发现。这时,高个子男子掏出手机打电话:

“老板,沙发被拆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是的,老人也不见了...我猜他可能发现了...明白,我们会处理干净。”

处理干净?蔡老根感到一阵恐惧。这些人不仅要找东西,还要灭口!

进屋的两人回来了,“老板,屋里没人,但炕洞有新鲜挪动痕迹,可能藏过东西。”

高个子冷哼道:“他肯定把东西转移了。分头找,老人应该没跑远。注意后巷和邻居家。”

三人分散搜索。蔡老根躲在棚子里,一动不敢动。这时,他的老年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虽然移动信号被屏蔽了,但座机线路还是通的,他的老年机有座机功能。

铃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高个子男子立刻转头看向棚子方向,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原来躲在这里啊。”他缓缓走向棚子。

蔡老根无处可逃,眼看男子越走越近...

就在这时,蔡老根急中生智,抓起棚角的一袋石灰粉向逼近的男子撒去。

白粉弥漫中,高个子男子惨叫一声捂住眼睛。蔡老根趁机冲出棚子,向院门跑去。

另外两人闻声赶来,见状急忙追赶。老人年迈体衰,眼看就要被追上。

突然,警笛声由远及近,一辆警车急刹在院门口。小李和几名警察冲了进来。

“不许动!警察!”小李举枪喝道。

三名歹徒见状,立即举手投降。蔡老根瘫坐在地,大口喘气,总算得救了。

小李扶起老人,“蔡叔,您没事吧?我们接到派出所通知,说可能有人会对您不利,就立刻赶来了。”

警察将三名歹徒铐起来押上警车。高个子男子经过时,恶狠狠地瞪了蔡老根一眼,仿佛在说“这事没完”。

回到屋里,蔡老根终于下定决心,将埋藏的二十万现金全部取出,交给警方。

“这些钱可能就是当年李文斌失踪的那笔公款。”蔡老根说,“我认为李文斌不是携款潜逃,而是被人害了。”

小李表情严肃,“蔡叔,您可能真的发现了一桩十六年前的谋杀案证据。我们已经成立了专案组,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从那天起,蔡老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警方派人24小时保护他的安全,而随着调查深入,一个隐藏在岁月尘埃中的惊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第六章:深入调查

李文斌失踪案的重新调查工作迅速展开。警方首先核实了金属盒上的指纹,结果显示除了蔡老根的指纹外,还有两组清晰的指纹。

一组经比对与失踪者李文斌吻合,另一组则令人意外——属于当年声称李文斌携款潜逃的银行行长赵宝刚。

“赵宝刚?”专案组会议上,老刑警张队皱起眉头,“他不是五年前因病去世了吗?”

小李点头,“是的,但指纹确凿无疑。说明赵宝刚接触过这个盒子。”

另一个发现更令人震惊。技术部门对日记本进行了仔细检验,发现最后几页被撕掉的痕迹。通过特殊技术,他们还原了被撕页上的内容。

还原后的文字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2005年9月28日。计划败露了。赵宝刚发现了我和小雅的事,他知道了一切。威胁我要曝光,除非我帮他做那件事...我该怎么办?”

“2005年9月29日。我录音了。赵宝刚承认了他挪用公款的事,想要我当替罪羊。我告诉他盒子藏在哪里了,这是我唯一的保命符。”

这些内容表明,李文斌并非想要私奔,而是被赵宝刚胁迫成为挪用公款的替罪羊。而那二十万,实际上是李文斌留下的证据,证明赵宝刚的罪行。

“但李文斌后来怎么样了?”蔡老根问。警方允许他参与部分调查过程,毕竟他是关键证人。

小李面色凝重,“这就是我们现在要查清的。根据日记,李文斌应该是在交出证据后遭遇了不测。”

警方传唤了赵宝刚的遗孀周芳。她声称对丈夫的工作一概不知,但警方注意到她在听到金属盒时的紧张表情。

与此同时,对那三名闯入蔡老根家的男子的审讯也有了突破。高个子男子名叫刘猛,曾是赵宝刚的司机。他最终承认是受周芳指使,寻找“可能损害赵宝刚声誉的东西”。

“周芳说那老头捡的沙发里有个盒子,是她丈夫生前藏的,必须拿回来。”刘猛交代,“她说盒子里是家族隐私,不能外传。”

这一供词与周芳的陈述明显矛盾。警方申请了搜查令,对赵宝刚故居进行彻底搜查。

在赵家老宅的地下室里,警方有了惊人发现——一具被封在水泥中的骸骨。经DNA比对,确认是失踪十六年的李文斌。

案件性质从此彻底改变:从失踪案变成了谋杀案。

第七章:真相大白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令人唏嘘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赵宝刚当年挪用银行巨额资金进行投机交易,亏损严重。为填补亏空,他设计让手下职员李文斌背黑锅,制造其携款潜逃的假象。

李文斌实际上录下了赵宝刚承认罪行的对话,并将录音带与二十万赃款一起藏在沙发中,作为日后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

然而赵宝刚察觉了李文斌的举动,威逼其交出证据。李文斌只说了藏匿地点,但赵宝刚找到沙发后,并未找到那个金属盒——因为李文斌故意说错了位置。

恼羞成怒的赵宝刚杀害了李文斌,将尸体埋在家中地下室。但由于始终找不到证据,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害怕某天事情败露。

至于那本日记,警方笔迹鉴定专家有了惊人发现:日记前半部分确实是李文斌所写,但最后几页——包括那页提到“私奔”的内容——是他人伪造的。

伪造者极其狡猾,模仿了李文斌的笔迹,但通过尖端仪器还是能看出差异。更令人震惊的是,笔迹比对显示,伪造者正是赵宝刚的妻子周芳。

原来,周芳早就知道丈夫的罪行,甚至协助他伪造日记,制造李文斌计划私奔的假象。在赵宝刚死后,她一直担心证据被发现,直到蔡老根捡到那个沙发。

“那些来找我的人,也是周芳派来的?”蔡老根问。

小李点头,“是的。刘猛交代,周芳承诺给他们一大笔钱,必须找回那个盒子。她没想到您会先发现并报警。”

案件水落石出,周芳因涉嫌谋杀、妨碍司法公正等多项罪名被逮捕。虽然赵宝刚已死,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李文斌的年迈父母得知儿子不是罪犯而是受害者后,老泪纵横。他们领回了儿子的遗骸,得以安葬。

那二十万公款归还给了银行,而由于蔡老根的关键角色,银行决定奖励他五万元奖金。老人坚持要将这笔钱捐给李文斌的父母。

“我一个老头子,有吃有穿就够了。那对老夫妻失去了儿子,更需要帮助。”蔡老根说。

第八章:余波未平

结案后,蔡老根的生活恢复了平静,但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他成了小区里的名人,邻居们都知道了他的奇遇,经常有人来听他讲述那段经历。儿女们则后怕不已,坚持要搬来与他同住,但被老人婉拒。

“我活了七十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这次能帮一个可怜人洗清冤屈,值得。”蔡老根对儿女说。

唯一的变化是,他不再拾荒了。不是害怕,而是女儿送了他一条金毛犬作伴,每天遛狗就成了新的活动。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蔡老根牵着狗在公园散步,偶遇了李文斌的父母。两位老人特意前来感谢他。

“蔡大哥,谢谢您让文斌沉冤得雪。”李母握着蔡老根的手,泪眼婆娑,“这些年我们受了多少白眼,被人指指点点说生了个贪污犯儿子。现在终于能抬头做人了。”

蔡老根安慰道:“都是缘分。那天我本来不打算捡那个沙发的,冥冥中好像有什么力量让我回头。”

三人坐在长椅上聊了许久。蔡老根得知李文斌原本计划那年国庆节向女友陈雅求婚,戒指都买好了。而陈雅在得知李文斌“携款潜逃”后根本不相信,四处追寻真相,却在一周后遭遇“车祸”身亡。

“现在想想,那场车祸可能也不是意外。”李父叹息道。

蔡老根心中一凛。是啊,周芳既然能伪造日记,难道不能制造车祸?他决定将这个猜测告诉小李。

几天后,警方重启了对陈雅车祸案的调查。果然发现了疑点:当时的肇事司机是刘猛的堂弟,而刘猛正是受周芳指使闯入蔡老根家的人。

在确凿证据面前,周芳终于承认了:她害怕陈雅继续追查会发现真相,于是制造了那起“意外车祸”。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桩十六年前的旧案,因为一个老人捡到一个旧沙发,最终全面告破,所有罪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九章:新生活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临。蔡老根的小院里积了一层薄雪。

他不再拾荒,而是迷上了木工活。用那个旧沙发的木头框架,他做了一把摇椅和一个小茶几。

摇椅摆在窗前,老人常常坐在上面,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回想这数月的离奇经历。

有时他会想:如果那天没有捡那个沙发,一切会怎样?李文斌的冤屈可能永无昭雪之日,周芳可能逍遥法外。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一个无心之举,可能改变许多人的生命轨迹。

春节前夕,蔡老根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李文斌的父母亲手织的毛衣和一副毛线手套。

“蔡大哥,您就像我们的亲大哥一样。以后常来往。”附带的卡片上这样写着。

蔡老根穿上新毛衣,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他失去了一个旧沙发,却获得了更多。

小李偶尔会来看望他,告诉他案件的最新进展。周芳已被正式起诉,等待审判;刘猛等人也因多项罪名面临长期监禁。

“蔡叔,您可是立了大功。”小李笑着说,“局里考虑给您申请见义勇为奖呢。”

蔡老根摆摆手,“我不要什么奖。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

话虽如此,老人心里还是有点自豪的。七十四岁了,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值了。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蔡老根院中的老树发出新芽,生机勃勃。

他坐在自制摇椅上,慢慢摇晃着。金毛犬趴在脚边,懒洋洋地晒太阳。

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这段经历永远改变了蔡老根。他明白了,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真相可能被掩盖,但终将大白于天下。

一个平凡人,也能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

旧沙发中隐藏的秘密,最终揭开了十六年前的冤案。

蔡老根的无心之举,让逝者安息,生者释然。

真相或许会暂时被掩盖,但永远不会沉默。

平凡人也能成为正义的关键力量。

来源:过期的誓言2535148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