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我们在「再造乡土」中坚持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2 14:41 2

摘要:“现代性意味着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交替居住,并感受二者的不同。但对于那些以农村住宅为主要住所、以乡下为生活和工作场所的人来说,他们既无必要,也不愿意保留那些标志着过时生活方式的东西。” 《再造乡土》([美]拉萨·法默)中提及的这一幕,在雨崩村正悄然发生。作为现代旅

“现代性意味着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交替居住,并感受二者的不同。但对于那些以农村住宅为主要住所、以乡下为生活和工作场所的人来说,他们既无必要,也不愿意保留那些标志着过时生活方式的东西。” 《再造乡土》([美]拉萨·法默)中提及的这一幕,在雨崩村正悄然发生。作为现代旅游目的地,村里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度假者的期待下,对消费舒适物(consumer amenities)和舒适产生必然的渴望和靠近,拥抱现代化成为一种必然。2012年才通上电、2018年才通路的村子,过惯了传统甚至说是原始农牧生活的村民们,也乐于并急于投奔乡村现代化的队伍。 拥抱乡村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伴随涌入消费商业时代的社会景观改变。急切迎接现代化舒适生活的村民们对保留传统的乡村生活景观并无执念,现代的、舶来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一夜之间席卷并被欣然接纳,现代旅游商业快速替代了农牧生活为中心的营生。这一切的确是站在这个节点上所能看见的、最容易把握的发展机遇。 但快速的乡村城市化和消费商业景观的重塑,让前来寻找古老田园牧歌的旅人们抱怨痛失桃花源,还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毕竟成长为繁华城镇的乡村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处于乡村形态转型关键节点的人们,尚未意识到他们将乡村重塑为单一用途景观,可能正在导向一个结局:这样的发展“往往是为了住在其他地方的人的利益”。 菲尔舍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提出“恢复而不背叛”的理念,建议法国旧农舍修复者“尽量少做改动”,“尊重地区风格”,并使用“地道的材料”,避免“现代产品的俗套”“郊区风格”“新农村风格”,以及“传统地区风格的混搭”。 小馆开业三年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能为未来的雨崩村做些什么?”虽然作为这波浪潮的既得利益者,但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原生自然、本土人文和社区文化的相交领域,与商业世界的特征博弈和权衡取舍,尽力去让未来商业退潮后的村庄,留存和焕发已有几百年传承的一脉价值,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尝试“回归到它们所见证的生活和价值”。 路还很远,我们的能量只是星火,亦竭力前行,愿能遇见更多同路的秉烛者们。️ 藏山野 Cafe Bistro & Bar(原 山野bistro·下雨崩店)9:30-22:30(LO20:00)#雨崩 #云南雨崩 #雨崩村 #雨崩攻略 #梅里雪山 #雨崩咖啡馆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不为打卡的旅行 #乡村振兴 @走走薯 @生活薯 @本地薯 #春天就要上春山

来源:事有终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