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那台老手机,最近成了我的“第二双眼睛”。早上起来刷新闻,中午吃饭刷视频,晚上躺床上还刷——倒不是有多上瘾,实在是这网上的热闹,像面镜子,照见了人间百态。
刷手机时看到个怪现象——越想挣钱的人越赚不到,反而是那些“不惦记钱”的,钱自己找上门。您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刷手机刷出的感慨:这届网友的钱袋子,咋越攥越紧?
我家那台老手机,最近成了我的“第二双眼睛”。早上起来刷新闻,中午吃饭刷视频,晚上躺床上还刷——倒不是有多上瘾,实在是这网上的热闹,像面镜子,照见了人间百态。
前几天看个数据,说好多自媒体博主的收益跌了大半。评论区炸锅了:“是不是该歇了?”“再坚持坚持?”可巧,刷到个叫“李富贵”的姑娘,带着村里老头老太太去旅游,视频里老太太们举着丝巾笑成一片,弹幕全是“姑娘加油”“想让你多赚点”。再看另一个曾经火的自驾游阿姨,最近被人说“变味了”,粉丝一天比一天少。
还有董宇辉,火了三四年没“凉”,直播间里他不光卖货,还念诗、聊书、讲农村的事儿。有人说他是“互联网奇迹”,可我觉得,哪有平白无故的奇迹?
那些“不想赚钱”的人,反而活成了光
咱普通人过日子,谁离得开钱?买菜要钱,孙子报兴趣班要钱,老伴儿去年体检还花了两千块。可我最近琢磨,人要是把“挣钱”当命根子,反而容易钻牛角尖。
就说胖东来的老板吧,我刷到过他的采访。人家超市卖的东西,价格比别家低,质量还硬实;员工上班不打卡,迟到不扣钱,连过年都能轮着休假。有人问他:“您咋不想着多赚点?”他说:“员工累得直不起腰,顾客买东西提心吊胆,我赚再多有啥意思?”就这么个“不想赚钱”的老板,超市门口天天排大队,好些人专门开车去“感受人气”——您说奇不奇怪?
还有董宇辉,我常蹲他的直播间。有回看他帮农民卖滞销的桃子,明明每单只赚一块钱,还非得送包桃干;推荐书的时候,总说“别急着下单,先想想是不是真需要”。有人说他“傻”,可粉丝们就认他这份实在。前儿个刷到他去山区学校做公益,镜头里孩子举着他送的书喊“董老师”,我盯着屏幕直抹眼睛——这哪是“不赚钱”?这是赚了人心。
太想“搞钱”的人,最后都咋了?
可网上也有另一种人。就说我最近关注的那个自驾游阿姨,前两年多风光啊,辞了工作开车环中国,粉丝夸她“勇敢”“活明白了”。可最近刷到她视频,话里话外全是“接广告”“涨粉”“变现”,连老家房子都挂出“付费参观”的牌子。评论区有人留言:“以前觉得她励志,现在只觉得贪心。”
想起我教了三十年的小学,班上有个孩子,考试总考第一,可家长非逼他考“双百”,周末补三门课。有天孩子哭着跟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第一名’了,我想玩。”您说,这不就跟“太想赚钱”的人一个理儿?越攥得紧,越抓不住。
老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觉着这“道”字,就是个“心秤”——心里装着别人,秤砣自然平衡;心里只装着自己,秤杆早晚歪。
咱普通人的日子,该怎么过?
我家那口子,退休前是工厂师傅,现在每天在阳台侍弄茉莉,说“闻着花香比数钱痛快”;儿子在电子厂上班,下了班就研究给孩子做手工;儿媳带小孙子,虽然累得直喊腰酸,可孙子喊她“妈妈”时,她眼睛里全是光。
我常跟他们说:“钱够花就行,把日子过踏实了,比啥都强。”就像胖东来老板说的,“员工有质量的生活,比营业额重要”;就像董宇辉说的,“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过得更好一点”。
前儿个跟楼下张阿姨遛弯,她跟我说:“我闺女在上海上班,赚得不少,可总说‘妈,我啥都不图,就想让您跟我爸多出去走走’。”您瞧,这世间的好,不就藏在这些“不图什么”里吗?
您身边有没有这种“不想赚钱却过得挺好”的人?或者您自己对“挣钱”这事有啥体会?来评论区唠唠,咱们一起聊聊这人世间的道理——毕竟,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来源:生活简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