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同心县破局高额彩礼:为4832名未婚女青年建档,186名“同心红娘”持证上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3:15 1

摘要:“彩礼不是必需品,别为‘面子’让两家背重担!”近日,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村民罗正朋嫁女时的一番话,在村里传为美谈。他不仅分文彩礼未收,还为女儿备下陪嫁。在同心县,像罗正朋这样主动摒弃高额彩礼的家庭越来越多,该县移风易俗的新风,正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彩礼不是必需品,别为‘面子’让两家背重担!”近日,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村民罗正朋嫁女时的一番话,在村里传为美谈。他不仅分文彩礼未收,还为女儿备下陪嫁。在同心县,像罗正朋这样主动摒弃高额彩礼的家庭越来越多,该县移风易俗的新风,正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自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同心县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抓实抓细,县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28名处级领导包抓28个重点村;明确任务与奖惩,新增“好亲家”免费体检、违规网格员追责等措施;“一周一专报、半月一调度”的问效机制,让治理不走过场。

治理的关键在人,同心县紧盯党员干部、未婚女青年、婚介群体“三个重点群体”精准发力。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婚姻事项报备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开通举报电话,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县乡村三级干部“大走访”,为4832名未婚女青年建立档案,通过“三包一”模式提供婚前辅导、婚后激励;186名“同心红娘”持证上岗。今年,该县在社区招聘过程中,对23名零彩礼家庭应聘者进行加2分的政策激励。

村干部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

为让“高彩礼为耻、低彩礼为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同心县构建“四维宣传矩阵”。9支宣讲队走遍153个村(社区),300余场宣讲让“彩礼不超9万元”的政策家喻户晓;60余场文艺巡演,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发共鸣;《这时那时》等微电影点击量达到1000多万次,激发群众抵制高额彩礼强烈共情;“好亲家”评选、集体婚礼表彰,让刘仲西、王正红等“零彩礼”典型成为身边榜样。

从干部带头到群众跟进,同心县的婚俗改革正从“外力推动”转向“内生自觉”。如今,全县党建赋能对治理成效不明显的2个行政村,下发降星预警;“产业发展”优先扶持“零彩礼”家庭,目前已转移劳动力10.16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区第一;“群众自治”让153个村(社区)将彩礼标准写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婚调室”成功化解涉及高额彩礼等礼金纠纷案件34件,当场返还彩礼等礼金225.2余万元;62个村设奖励资金,为42对“低彩礼”新婚夫妇分别发放1000元奖励资金;为131名“低彩礼”“零彩礼”新婚夫妇母亲和186名“同心红娘”购买了价值3.17万元女性健康保险。

群众在移风易俗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新风化雨,润物无声,越来越多的群众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写下生动注脚。豫海镇豫西社区居民杨学宝,2020年嫁大女儿,他拒收20万彩礼还陪嫁轿车;2024年嫁小女儿,依旧零彩礼加赠家电。“别让彩礼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是他的初心。马高庄乡乔家湾村村监会委员马如峰“以身作则”:今年嫁女时主动提出零彩礼,拗不过亲家收下6万元后,又拿一半给新人置办家具,“有情何必高彩礼,幸福靠真心”的道理,他用行动讲得明明白白。丁塘镇新华村村民马生德的“双向践行”:儿子结婚时简办婚宴,女儿出嫁时零彩礼陪嫁,“孩子们幸福,才是真的幸福”的朴实想法,成了村民口中的美谈。

如今的同心县,婚礼少了“彩礼比拼”的焦虑,多了“为爱减负”的温馨。这场关于婚俗改革的实践,不仅破除了高额彩礼的旧俗,更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温暖而持久的动能。

来源:农民小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