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伦敦书展于3月13日闭幕。伦敦书展总监亚当·里奇韦(Adam Ridgway)表示,展场到处人潮涌动,展场内的热情冲淡了全球政治动荡带来的阴霾。今年国际版权中心规模扩大,洽谈桌数量增至550个,同比增加10%,显示出版贸交易的活力。
2025年伦敦书展于3月13日闭幕。伦敦书展总监亚当·里奇韦(Adam Ridgway)表示,展场到处人潮涌动,展场内的热情冲淡了全球政治动荡带来的阴霾。今年国际版权中心规模扩大,洽谈桌数量增至550个,同比增加10%,显示出版贸交易的活力。
参展的美国参展商数量同比增加5%。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美国及英国公司CEO戴维·雪莱(David Shelley)表示,书展上业务量增加,版权和图书出口业务繁忙,很多业务在展前和展中达成。
基于AI解决方案的非虚构类图书和逃避现实小说数量飙升,美国出版商投入大笔资金买下图书版权。企鹅英国公司旗下的大西洋图书出版社(Atlantic Books)执行总监德拉蒙德·莫伊尔(Drummond Moir)表示,出版商对基于AI解决方案的非虚构类图书兴趣浓厚,如罗马尼亚、西班牙和美国出版商纷纷买下版权。本土化图书更能引起国外出版商的兴趣。今年大西洋图书出版社输出版权数量超过引进数量。其中,美国出版社引进数量最多,很多是抢先购买版权。企鹅兰登业务拓展执行总监斯格特·戈尔德(Scott Gould)表示,当世界深陷火海,我们能做的就是专注于出版好书。
很多德国出版商因机场罢工未能赶到展场,还有不少人担心美国关税对书业产生影响。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及中东冲突不断带来的地缘政治危机引起出版界的普遍担忧。
书展上的“AI及版权”论坛探讨了英美AI政策动态变化。今年1~2月间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广泛征询对AI政策的意见,收到1.3万多份回复,“没想到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如此高,”英国出版商协会主席丹·康威(Dan Conway)表示。“我们不能对盗版视而不见,也不能坐等人来洽谈版权并提供给创意产业和从业者。”他介绍,英国出版商协会今年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公开性作为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协会将定期与美国科技公司协调相关事件,英国政府将优先启动关于透明度的工作。
美国政府2月底开启了AI行动计划(AI Action Plan)意见征询通道。美国出版商协会主席玛利亚·帕兰特(Maria Pallante)表示,美国各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增加,数量多达30多起。针对汤森路透诉罗斯智能公司一案法院作出了对出版有利的判决,使用机器学习复制内容注释不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该协会还从AI公司了解到诉讼中深度取证需要提交作品如何被复制,从哪里复制等信息。
本报2025伦敦书展英文专刊在书展现场受关注
美国各界对透明度和版权问题都感到担忧,不少律师惊讶地发现,一些硅谷的公司仍非法使用盗版网站内容。帕兰特指出,“英国政府在征询意见时将矛头对准创意产业,法国政府也没有将知识产权放在首位,反而将其视为AI发展的障碍。美国的AI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美国在AI领域及作为AI强国的地位,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要求阻碍私有企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都面临很大压力,既要抓住AI的经济潜力,又要谨慎监管。目前美国出版商协会的重点工作是制止盗版网站泛滥。”
谈及文学翻译的话题,有20年文学和文化项目工作经验的爱丁堡图书节总监珍妮·尼文(Jenny Niven)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她参加了与刘震云的文学对话,看到他的粉丝有如此高的热情,活动展现出中国文学在英国引起的极大兴趣。
珍妮·尼文
尼文曾在2004~2009年间担任多届北京“中国老书虫国际文学节”总监,她认为,翻译在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非常重要,好的高品质的翻译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让其作品被外国读者理解。但文学翻译是一项非常非常难的技能,我们需要更多的译者,也需要通过更多的传播媒介,如戏剧、音乐等,使英国普通读者全面感受中国当代文学的魅力。
汤恩平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汤恩平(Niels Peter Thomas)表示,最重要的是,应增加中外翻译图书的品种,了解彼此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交流。AI可以为出版助力,作为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了不少AI翻译生成的图书。文学作品可能更难一些,但从某种程度讲也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中国文学界有众多才华横溢的作家,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发现最好的作家,对此技术可能会提供帮助。但他相信好的作品终将会被发现,技术可以帮助有才华的新作者脱颖而出,更多人阅读他们的作品,让他们从无名之辈成为知名作家。
谈到AI对出版业的影响,尼文表示,从作家的角度看,他们非常关注版权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作品,也很关心利用AI技术进步为其创作带来的可能性,但要确保作品受到保护。汤恩平表示,AI对版权、新知识的生成及展示方式会带来影响,也会给出版各环节带来革命性变革。AI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新视野,了解新的文化、文学和不同的国家。为促进中英出版合作,尼文建议创建更多线上平台,能让中英两国人民在同一个平台相互交流讨论,了解彼此真实的生活和处境,真正促进相知相亲。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