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30年(20)月关封笔,三痴仙逝,盘点当年的历史类网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9:38 1

摘要:2015年2月5日,起点中文网上,一本名叫《雅骚》的书悄悄更新了一节单章,章节名为《谨以此章向书友告别》。

第二十辑:

月关封笔,三痴仙逝,盘点当年的历史类网文

2015年2月5日,起点中文网上,一本名叫《雅骚》的书悄悄更新了一节单章,章节名为《谨以此章向书友告别》。 在这篇单章里,历史类网文大神贼道三痴用一种哀伤但不悲观的语调,写道: “小道(贼道三痴的自称)是骨子里的文人,临死也忘不了手中的笔。不过,在这里,小道要先与书友们道别了。小道在小说中曾经两次引用“太阳照常升起”这句话,而在屈指可数的某一天,小道的太阳将不再升起。 书友们,珍重!” 这是《雅骚》的最后一更,也是这位历史类大神留在世界上最后的绝笔。在经过半年的痛苦治疗后,这一年九月,贼道三痴与世长辞,享年43岁。 无论是对于网络文学的读者还是作者而言,“死亡”都是一个太过陌生的词。 贼道三痴的逝世像是一记棒喝,让人在震惊之余,又多了几分时光无情的感慨,宛如贼道三痴自己笔下的东晋或晚明人物,自带一股忧郁的气息。 并不是所有人都听过贼道三痴的名号,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上品寒士》或是《雅骚》,历史类网文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主流,但却是网文史上不能忽略的一个流派。 从某种程度上说,假如没有历史类网文,也许IP时代就不会这么快到来。 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盘点一下2015年之前的历史类网文。 历史类网文基本上可以和“穿越”这个词无死角绑定,最早的历史类网文其实应该追溯到黄易老爷子的《寻秦记》上。 “穿越”是一个很神奇的词语,类似于传统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或是后现代主义,总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一个现代思维的人在历史的时光中会出现哪些价值观的碰撞。 很多玄幻小说总喜欢戴一个“穿越”的帽子,但其实真能写出来“穿越”精髓的还是历史文。 《寻秦记》剧照 “穿越”本身在演变过程中,又分成了两类。一类叫“身穿”,就是整个人都穿越到了异界,这种其实是最早的路数,《寻秦记》里的项少龙就是这种写法。 之后比较典型的作品大概是孑与2写的《大宋的智慧》,不过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需要处理作者的身份和时代环境嵌入的问题。 最经典的“身穿”作品,其实还涉及另一种套路,那就是“反穿”,就是历史人物直接来到现实中,构成情节发展。 这里不得不提到《史上第一混乱》的名字,这部可能是网文史上有开山效果的历史类大作,即使今天读起来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书里“赢哥(秦始皇)”操着陕西话和刘邦项羽同住在主角的屋檐下,水浒108将和方腊军团在现代化都市里对砍,每一章都能让人笑出泪来。 起点读书《史上第一混乱》 《史上第一混乱》是当时的一朵奇葩,与其说是“身穿”的巅峰,不如说是“身穿”最后的辉煌。 题材的限制注定了很多东西不可能想穿就穿,像《史上第一混乱》这种无数个人物都要与世界做身份上衔接的写法,后来者只能仰望而不能触及。 所以很自然地在2000年以后,“魂穿”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主角的灵魂来到了异世界,自动获得一个身份,进而将故事展开。 这种套路当然不仅限于历史,玄幻和魔幻两个大类上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但毫无疑问,“魂穿”最合适的还是历史类,因为原本的世界观摆在那里,“魂穿”很容易形成剧情的发展。 这一类“魂穿”最早其实是在晋江的女频上火起来的,金子的《梦回大清》开篇第一章就是穿越,主角逛了个故宫,然后一睁眼就成了满洲贵族人家的小姐。 《梦回大清》实体书 《梦回大清》作为当年女频“清穿”流的鼻祖,配上当年《康熙王朝》刚刚播放不久的热度,“清宫小说”开始在晋江上大行其道,随后桐华的《步步惊心》更是添了一把火。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一定历史架空的意思了,不然“四爷”一个即位年近半百的老头子,肯定是很难风花雪月的。 果不其然,数年之内,包括桐华在内的大多数晋江历史文纷纷转型“架空”,《大漠谣》及《琅琊榜》等一批小说纷纷登场,成为了晋江稳定的主流小说之一。 所谓架空,说的是作者虚构一个历史的时空,然后在其中缔造一个个故事,自由度更高,争议性更小。 《琅琊榜》剧照 这种架空在2005年之后得到发展,且不仅仅限于女频。男频里,《庆余年》和《极品家丁》也都写得非常出彩,不过这两本书前者我们上一篇已经提过,后者我们大概要放到后宫文里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架空与实际历史的差异,是历史类小说的第一次大分裂,二者的孰优孰劣在文笔作品上不好比对,但在IP大时代下却顿时高下立判。 在一个《三国演义》都可以被上纲上线到是不是符合历史的网络环境里,按照真实的历史进行穿越,不仅会被一批较真的读者翻着百度上的史书来回喷,作为影视作品也很容易卡脖子。 架空的自由度,给予了作者更好的空间,但传统历史类小说,依旧在茁壮地发展着。 相较于女频,男频的历史文发扬光大要来得晚一些。 2006年还是个小公务员的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上开更《明朝那些事儿》,成功地让“明朝”这个原本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朝代来到公众视野内,甚至出现了“明粉”这种令人为之一乐的存在。 就像清朝之于女频一样,号称近代前夜“明朝”寄托了太多男性对于主宰历史命运的向往,因此自打当年明月开始,写明朝的网文就开始络绎不绝。 从早期的《回明》《官居一品》到《临高启明》,再到《明朝败家子》《大明文魁》,基本上算是把明朝写烂了,但真要是说到开山之作的,还得是《回明》。 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 | 山东文艺出版社 前几年听到了月关封笔的消息,对于历史类网文来说,一个从2007年开启的时代,在2023年悄然画下了休止符。 把历史写成小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做到的事情;把历史写得好玩,是当年明月的任务;但把历史写成适合网络文学的“爽文”,却是月关做到的事情。 《回明》的情节,在今天看来是索然无味的,一个人穿越到明代,和正德皇帝认识,然后参与了一系列历史大事,被正德看作是好兄弟,最后两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很合理,甚至比起十来年后的《明朝败家子》之类的书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每一个人物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给出的反应都是大致符合人设的。 尤其是女主角的描写,让人隐隐约约能够看到《极品家丁》的风格,大多数女主角如成绮韵或韩幼娘等,都有对应的故事去丰富人设,而不是一味的脸谱化。 月关 这一点也一直是月关拿得出手的绝活,文笔可以摆烂,剧情和角色描写却一直在线,于是才能在《步步生莲》和《锦衣夜行》中造就巅峰,成为很多书迷心目中历史类“扛旗人”。 月关的巅峰,在写到《醉枕江山》的时候戛然而止了。《醉枕江山》对于月关来说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作品,你很难说剧情水或是文笔小白。 在追更新的时候,书的剧情曾经拖沓得让人一度懒得再看,可当你看到书的最后,杨帆轻抚着太平公主的脸庞,缓缓拔下佳人头上的一缕白发, 那一瞬间,你会觉得月关的文笔还是在的,那到底是什么变了呢。 上次和一个网文资深大佬聊天,对方给了一个让我很意外的说法,当然也可能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说法,月关的代表作应该是《步步生莲》,而非后面的其他几本。 《步步生莲》系列(部分) 读者希望看到的历史爽文,是改变历史,是自己有一种极强的代入感,希望可以改变历史的规则,捭阖纵横。 这一点《步步生莲》就做到了,巧妙地树立起赵光义这个大boss,最后一统江山,重启澶渊之盟。 但在另一方面,历史的厚重感,却总能给予历史小说作家一种“述而不作”的倾向,于是到了《锦衣夜行》,主角夏浔就开始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帮着朱棣搞靖难,然后平定叛乱,最后归隐。 整篇都没有树立一个boss性质的对手,只是在无数的历史事件中增加了主角的痕迹。 所以到最后,月关的小说视角越写越小,《夜天子》通篇兜兜转转写了一个小人物在贵州艰难的崛起之路,直接导致了大批读者的流失。 《夜天子》剧照 历史类小说就此历经了第二个大分裂,绝大部分走向了爽文的路子,成为了网络历史小说的主流,近些年来,更是发展到“我爹是秦始皇”这种开头三篇就入魂的情节比比皆是,但在2015年之前,质量上乘的作品也不乏其数。 极少数的作者学月关,以一种春秋笔法记录历史,比如骁骑校的《国士无双》等,成为了网络小说中极具文学性的存在。 除了月关,还有一些历史小说的作者,应该出现在这一篇之中,像是石章鱼、戴小楼、更俗和孑与2等,都值得开单章去评述,但也许可以写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开篇提到的贼道三痴,不沾烟火气地写下了《上品寒士》,成为了历史网文里的一股清流。 贼道三痴《上品寒士》 在书里,三痴避开了唐宋元明清等一系列热门的时代,将视线转到了魏晋,那些原本历史上很模糊的魏晋风流,一下子在读者眼里鲜活起来: 唱着顾声咏的顾恺之,对花痴迷的陆葳蕤,女扮男装的谢道韫,岸边赠笛开启主角光环却尽显名士风采的桓伊…… 这本书非常巧妙的地方在于,利用魏晋南北朝真实的九品中正制,上来就塑造了一个让现代人喘不过气来的等级社会,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因此主角陈操之的奋斗才让读者有了代入感。 一代后宫之王的姬叉尝试各种题材,曾有尝试写作东晋时代题材的想法。没想到发了个开头,“400多条留言里,大致有300多条在说三痴”,姬叉不禁自嘲“等于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一样”,最终决定“我非常尊重三痴,那就不去触碰了吧。” 唐代李白“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佳话因为一本《上品寒士》,活生生地上演在了网络文学史中,只此一本,三痴当得起作品不朽二字。 贼道三痴 另外一个与三痴并列的,是常年与三痴、月关等人竞赛月票榜的三戒大师。 假如一定要选一本最好的明朝历史文,那么书迷大概会在龙空上吵个头破血流,月关的《回明》是人们心中兄弟义气的大明,戴小楼的《大明春》书迷心里犬马声色的大明,《临高启明》则体现了无限可能的大明…… 但在我心目中,三戒的《官居一品》,将永远保留一个位置。 这本书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前半本近乎于仿写当年爆火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后半段则是尽情抒发无限遐想。 不过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正是因为借了电视剧的壳子,导致这本书的人物丰满已经到了超越一般小说的水平,再加上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到后期几乎是人物推着情节在走,让人读起来格外欲罢不能。 三戒大师的部分作品 可能是因为自身学历史的原因,我始终觉得书的后半段才是真正渐入佳境的地方,书的最后写了一场近乎末世般的金融危机,并巧妙借助,最终指向作者项目中想要推翻的东西——不是皇帝,而是皇权。 就像三戒自己在书的最后写的那样:“这是个令我感到骄傲的故事,我理出来一个时代的完整脉络,并基本靠谱的推导出了加入一个变量后的新状况”,就这本书来说,三戒基本做到了言出必践。 十年之后,当他再想找回那种感觉,尝试去写《小阁老》的时候,却因为掺杂了太多的东西,进而不再有当年的笔力。 岁月真是杀猪刀,令人唏嘘不已,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 策划:翟晨旭 夏夜飞行 排版/编辑: 洛溪 夏夜飞行

来源:历史追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