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昭通好人—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发布活动在云南省昭通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以情景剧、现场发布、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昭通各行业涌现出来的35人(组)“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风尚人物。这是一座城市用最真挚的方式,向那些在岁
8月26日,昭通好人—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发布活动在云南省昭通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以情景剧、现场发布、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发布昭通各行业涌现出来的35人(组)“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风尚人物。这是一座城市用最真挚的方式,向那些在岁月里坚守善意、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人们,致以最高的礼赞。
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发布活动现场。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杯奶茶里的文明温度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她站在那么高的地方,肯定特别冷、特别怕。”昭阳区学生路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员邹存涛回忆,救人的那一刻,他只想把手中的那杯热奶茶递给站在天台的女孩,告诉她:“别怕,我在。”这杯奶茶最终温暖了一颗近乎绝望的心,也让人们看见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善意。
邹存涛的故事并不轰烈,但正是这样一份朴素的善良与担当,照亮了人心的某个角落。当他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有观众悄悄抹泪:“原来英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是那个在你需要时,愿意多等一分钟、多给予一份温暖的普通人。”
昭阳区学生路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员邹存涛。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十八道工序里的诚信重量
“每一根筇竹,都得经过十八道工序,少一道,都出不了好产品。”欧贤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坚定。从深山里不起眼的“烧火棍”到展厅里精致的竹编茶具、文创产品,这些由筇竹变身的“致富棒”的背后,是她默默的坚守。
2019年,欧贤芹返乡创立公司,深耕筇竹产业。她严控品质,建立16道工序流程,研发100余种产品畅销海内外,恪守诚信履约赢得市场口碑,带领公司实现年产值1900万元,成为大关县竹产业标杆。
欧贤芹说:“诚信经营企业就像呵护竹子生长,根基要稳,枝干要直,才能节节高升。我们坚持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对客户的承诺。正是这份坚守,让我们不仅赢得了市场,更赢得了人心。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筇竹的价值,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根竹子都发挥出最大效益。”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在昭通,像欧贤芹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用一个个具体的承诺、一次次较真的坚持,让“诚信”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品格,撑起了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筋骨。
欧贤芹。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千份合同里包容的力量
在大关的大山深处,丁琪的创业故事同样鼓舞人心。丁琪从100元起家到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带动1160户农户发展养殖脱贫致富;他打造品牌,擦亮了地方特色产业名片;他建起小肉串加工厂,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实现年增收8000元以上,并有力推动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
丁琪以产业为纽带,让各民族同胞在合作中增进情谊、共享奋斗成果。丁琪说:“包容与共赢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始终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一起努力,一起分享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通过合作社模式整合资源,降低风险,让更多农户放心投入养殖产业。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奋斗。”
昭通市大关县致富带头人丁琪(右一)。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二十万公里家访路的友善微光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从教28年,周昌焕走过了近二十万公里家访路,磨穿了数十双鞋底,也将“友善”的种子,播撒进无数孩子的心田。
周昌焕说:“‘三个一’教学法即每日课业辅导、每周必到家访、每月心理团辅,其实并无特别技巧,我只是用爱心去倾听,用耐心去陪伴。”
“今天获得这份殊荣,我既感动又忐忑。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播撒‘友善’种子的教育工作者。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纯真的笑脸,让我始终铭记育人先育心;感谢家长们的信任,让我们携手为孩子撑起温暖天空;更要感谢所有教育同行,是你们的坚守,让‘友善’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周昌焕动情地说。
在校园里,“周昌焕”还有很多。她们用家访的脚步丈量着教育的温度,用真诚的关爱融化着孩子们内心的坚冰,让“友善”不再是简单的礼貌,而是代代相传的教育情怀,是这座城市对下一代最温柔的守望。
周昌焕和学生们。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万分之一概率的淳朴坚守
“医生说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可我知道,我必须救她。”周庆和谈起为妻子捐肾,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然而谁能想象,那些日子里,他既要照顾病榻上的妻子,又要奔波筹钱支付医药费,深夜还需自学肾病护理知识,常常累得倒头就睡着。
当妻子被确诊为肾衰竭晚期时,曾有劝告声传来:“别折腾了,家里已经山穷水尽了。”周庆和却斩钉截铁:“她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我绝不能放弃。”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悄悄替妻子签下手术同意书。直到推入手术室前,才轻轻握住妻子的手笑道:“别怕,往后我们好好过日子。”
如今妻子重获健康,夫妻俩回到家乡,开启直播帮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从“救妻”到“助乡”,周庆和将对小家的挚爱,绵延成对故土的深情。
“我只是尽了应尽的责任,爱是担当,更是信仰。能与妻子共度风雨,再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周庆和眼中漾着柔光。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是命运的馈赠,而不离不弃的坚守才是人性的光芒。
在昭通,张应贤背着“袖珍爷爷”登长城、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王珠视如己出养育七个子侄,和春花独力支撑家庭二十五载……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蕴藏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亲情的重量与责任的担当,成为乌蒙大地孕育的至真至纯的人性之美。
周庆和与妻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颗初心勤劳担当报乡情
刘庆波获得“勤劳”风尚人物。年少时因家境贫困,乡亲们凑钱助他上学,毕业后刘庆波在浙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为回报乡亲,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刘庆波于2023年8月回到镇雄成立公司,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庆波说:“我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乡亲们当年的支持。当年乡亲们给了我‘走出去’的力量,现在我回来,就是想尽自己的所能,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让家乡变得更美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朴实的话语里,承载着一种力量,那是对故土的深情,对乡亲的承诺。
如今,刘庆波的公司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吸纳了数百名群众稳定就业。从贫困少年到返乡创业带头人,刘庆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劳”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善心汇聚,涤荡心灵。青年观众邱裕丹深受鼓舞:“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人。”
新时代“昭通印象”风尚人物发布活动现场。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凡人微光点亮星空。他们的故事看似平凡,却是新时代“昭通印象”最生动的注脚。一个个朴实而鲜活的故事,既是一个个奋斗的缩影,也是一个个希望的火种,在乌蒙大地不断燎原。在“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风尚的滋养下,必将生长成照亮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的强劲动力。(莫娟、刘兴刚、韩兴国)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