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祁门安茶,在当地又称为“六(liù)安茶”,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其产自安徽六(lù)安的别名,蕴含着一层养生寓意——安六气、养六腑。
秋风一起,嗓子最先知道——干、痒、燥、咳,这些换季时的身体不适反应,其实都在提醒你:该抗“秋燥”了!
除了多喝水,饮茶也是缓解秋燥的良方,源自安徽、经独特“夜露”工艺制成的小众黑茶——祁门安茶,就不失为润秋燥的佳饮之一。
祁门安茶,在当地又称为“六(liù)安茶”,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其产自安徽六(lù)安的别名,蕴含着一层养生寓意——安六气、养六腑。
这里的“六气”乃人体易感之外邪:风、寒、湿、暑、燥、热;“六腑”则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维系内在健康的关键。
可见,一杯祁门安茶是当地人推崇的养生佳饮。早在明末清初,安茶就以显著的“消除瘴气”之功行销两广一带、被尊为“圣茶”、“奇茶”。
在《祁门之茶叶》中也有岭南郎中以“安茶”入药的记载:“红茶之外尚有安茶之制造……在两广颇负盛名,岭南郎中方珍(人名)常用安茶作药饮……”
最初的安茶在民间称为“软枝茶”,明成祖永乐年间《祁阊志》第十卷《物产·木果》中就有“茶则有软枝,有芽茶,人亦颇资其利”的记载。
从前,茶农在谷雨前后十天采下来的鲜叶,在及时杀青、揉捻之后,还要晒至三成干,正因此时的茶叶尚未干透、枝条仍软,故而得名“软枝茶”。
如今,祁门安茶的制作工艺日臻于成熟,但“晒胚”这一传统工序仍在初制阶段保留,其被视为决定安茶适口性的关键步骤,但其中原理鲜为人知。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团队在国际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深入阐释了日晒对祁门安茶毛茶具有减苦去涩的作用!
日晒安茶苦涩味更低?
上述研究团队把揉捻后的茶叶分成三批、并采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其一为高效速干的热风干燥(HD):以100℃热风持续烘干40分钟。
其二为传统晒干(SD):依古法在阳光下晒11小时、实现低温慢烘;最后是兼顾传统与效率的组合干燥(CD):先晒6小时,再以100℃热风烘15分钟。
为了准确评估三种干燥方式对苦涩味的影响,该研究邀请了10名专业评茶员(佩戴鼻夹排除香气对味觉的干扰)对茶汤苦味、涩味的强度进行评分。
结果高下立见:传统晒干的安茶无论是苦味还是涩味的评分均最低(苦味2.7分、涩味1.93分),其次为组合干燥茶(苦味3.09分、涩味2.32分)。
干燥效率最高的热风干燥茶,苦味、涩味得分均最高(分别为3.64分、2.79分),这足以表明传统晒干工艺在降低茶叶苦涩方面的表现最优。
调控苦涩的关键分子?
仅凭感官审评还不够硬核,为更深入揭示不同干燥造成安茶风味差异的奥秘,该研究还借助精密仪器从茶叶成分中精准锁定影响苦涩味的“幕后推手”。
研究人员在三种不同干燥的安茶中共鉴定出33种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其中6种被分别确认为致苦致涩的“麻烦分子”、及中和苦涩的“友好分子”。
致苦致涩的“麻烦分子”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致涩效果最突出的山奈酚-3-芸香糖苷(Kae-rut)。
而山奈酚-3-葡萄糖苷(Kae-glc)、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glc)和杨梅素-3-半乳糖苷(Myr-gal)则是间接缓解茶汤苦涩感的友好分子。
传统晒干就是通过精准调控这6种成分减轻苦涩——显著降低致苦涩的ECG、EGCG、Kae-rut,并增加Kae-glc、Que-glc、Myr-gal等苦涩缓和物质的比重。
茶多酚、咖啡碱的差异?
此外,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咖啡碱也是茶汤苦涩味的主要来源,该研究进一步揭示:热风干燥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比晒干毛茶显著高了15.5%!
这意味着传统晒干对安茶的茶多酚总量也有抑制效果,进一步削减茶叶中的涩味。而呈苦味的咖啡碱,在不同干燥方式的毛茶中含量无甚差别。
历时11小时低温慢烘的晒干毛茶咖啡碱含量为17.79mg/g,仅比40分钟高温烘干的热风干燥茶(咖啡碱含量17.92mg/g)中低了0.13mg/g。
这足以表明咖啡碱并不是造成晒干、热烘、组合干燥安茶苦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不过,咖啡碱却在这当中扮演着“苦味放大器”的角色。
该研究采用咖啡碱配置的溶液就贡献出毛茶茶汤46%-57%的苦味,进一步把咖啡碱与上述6种代谢物混合时,就达到了毛茶的真实苦味水平。
综合来看,这项研究不仅科学严谨地证实了传统晒干工艺在降低苦涩、提升茶叶适口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从生化层面揭示出其内在机制:
在古法日晒干燥的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ECG、EGCG、Kae-rut等带来苦涩味的物质明显减少,同时促进了一系列缓和苦涩味成分的生成。
这一发现让祁门茶人世代传承的“晒胚”技艺,走出“看天做茶”的经验之谈,在专业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的双重验证下,更令人信服。
传统制茶智慧与现代科学研究,在这一杯祁门安茶中交汇相融,初制毛茶苦涩味的降低,也为后期精制安茶整体风味的适口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更偏爱哪种干燥方式制作的祁门安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择与品饮感受哦~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Sensomics evaluation of sun drying forreducing the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crude Ancha tea, Zhibin Ye, Wenjing Huang, Zhenbin Chen, Jixin Zhang, Chenxin Hu, Huan Zhou, Qian Xu & Jingming Ning
来源:懂茶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