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人常在我耳边念叨单位的滕师傅,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到邻里间的养花技巧,大到国际上的局势变化,没有他答不上来的。我听着总觉得有点夸张,不便笑着应和,没往心里去。
爱人常在我耳边念叨单位的滕师傅,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到邻里间的养花技巧,大到国际上的局势变化,没有他答不上来的。我听着总觉得有点夸张,不便笑着应和,没往心里去。
直到今天,滕师傅从烟台送我们去济南,五个小时的车程,才让我真正见识到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车子刚驶出烟台市区,窗外的海岸线渐渐模糊,滕师傅先开了口说:“你们两个是学马列的,我也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也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一听,“三观相同”,这在今天十分难得。为了印证他的观点,我说了井冈山的斗争,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谈什么问题,他也对答如流。对党史研究像个专家。
聊着聊着说到经济,我提起最近关注的乡村振兴,本是随口一问,滕师傅却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前两年回村,见着大棚农户用直播卖菜,一亩地比往年多赚好几千,还掰着指头算:“物流、包装、售后,每个环节都得跟上,这不是光靠热情就行,得懂市场、会琢磨。”话里没有半句空话,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观察。
后来又聊到文化,我问他对《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什么解读。滕师傅没急着解释,反倒说起自己开车的事:“我把车当成自己宝贝,经常检查各种零件,天天把车洗得干干净净的。有同事不理解,说我较真。我便反问同事,“要是你坐脏稀稀的车,心里能痛快不?”简单一说,倒比书本上的注解更让人明白道理。
中途休息时,我忍不住问他:“滕师傅,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他挠挠头笑了,说:“哪是什么都知道,我就是爱看书。只要下班了,不愿出去闲逛,就喜欢抱着书看,逮着什么看什么——历史书能知兴替,经济书能懂门道,就连养花的书,也能学个耐心。”
五个小时的车程,竟没觉得漫长。窗外的风景从海岸变成平原,再到济南的高楼,而滕师傅的话,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生活里沉淀的智慧。原来真正的知识丰富,从不是刻意炫耀,而是把读过的书、见过的事,都揉进了日常的言谈里,待人一接触,便觉如沐春风。
下车时我跟滕师傅道别,心里油生敬佩。这一路相遇,与其说是搭车,不如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原来热爱读书、留心生活,普通人也能活成一本厚重的书,让人越读越觉有意思。
来源:我为黄河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