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做好雨季茉莉花养护工作,保障鲜花的产量和质量?这让广西横州东圩村的种植大户谭丽雅心急如焚。她拨通了横州市校椅镇韦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副站长冯文珍的电话,从雨期排水技巧到病虫害预防,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挂断电话后,谭丽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眼下正值茉莉花盛花期,雪白花瓣本应裹挟着浓郁香气,可连日的大雨不仅稀释花香,更可能影响鲜花产量与品质。
如何做好雨季茉莉花养护工作,保障鲜花的产量和质量?这让广西横州东圩村的种植大户谭丽雅心急如焚。她拨通了横州市校椅镇韦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副站长冯文珍的电话,从雨期排水技巧到病虫害预防,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挂断电话后,谭丽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接听花农来电、及时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是冯文珍的日常工作。她是茉莉花种植专家,也是横州市人大代表。每年4月至10月茉莉花季,她都会主动走进花田、深入村民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和收集民情民意。
茉莉花是横州市的“金名片”,全球每10朵茉莉花中,就有6朵来自这里。围绕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横州市人大整合花茶专业领域的人大代表编入韦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并进驻广西隆盛源茶业有限公司,在产业链上建站,形成“联络站建在链上、代表服务联在链上、问题解决落在链上、工作成果显在链上”的全链履职模式,架起优化营商环境“连心桥”。
横州茉莉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汝德 摄
两年前,韦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把站点“搬到”广西隆盛源茶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实践基地+产业链”亲商系列模式。驻站代表利用联络站设在企业的优势,把企业与人大代表相结合的多重身份作用发挥到最大。联络站全天候开放,花农、企业员工随时能找代表反映问题,并利用企业现有加工厂和茉莉花种植基地,为代表开展各种视察调研活动提供平台载体。联络站紧邻茉莉花交易市场,花农们卖花之后,也爱到联络站里和代表们聊聊“花事”。
助农增收是联络站代表履职活动的中心议题。曾经,当地花农种植茉莉花全凭经验,病虫害防治困难,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如今,联络站搭建起科技惠农的桥梁,引入农业科研团队,在田间设立试验田,示范推广生态化种植技术。在韦村片区,去年试点区域的病虫害损失降低了25%,提升了产业效益。
“联络站刚开始推绿色种植时,有些老花农不认可,说‘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哪用这么多讲究’。”横州市人大代表卢积宇回忆,为了说服大家,他和技术人员每周蹲在田里记录土壤数据,拿着检测报告跟老花农算明白少用农药多卖钱的“细账”。等到生态种植的茉莉花卖出好价钱,一位老花农特意拉着卢积宇去田里看:“代表说得对,还是你们看得远!”
为了全力护航“好一朵横州茉莉花”品牌发展战略,石井片区、上淇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实践基地+茉莉花”富民系列模式,带动周边11个联络站(点)培强茉莉花产业。
上淇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位于中华茉莉园中心区,该片区茉莉花种植面积达7500多亩。联络站驻站代表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逐户收集花农关于茉莉花种植技术相关问题并形成清单。在联络站牵线搭桥下,横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及镇农水站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上淇村举办茉莉花科学种植技术培训班,为花农解决技术难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石井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则针对花农卖花难题,提出以“飞地抱团”模式创建石井村茉莉花交易市场、打造石井村茉莉花商业综合体等建议。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很快整合资源建成了交易市场。如今,该市场日交易茉莉鲜花近13万公斤,年租金收入近120万元,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极大方便石井村及附近的花农就近交易。
冯文珍代表(右三)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专业学生讲解窨制茉莉花茶的原理。冯楷桐 摄
“我们定期组织专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项目现场,围绕茉莉花产业发展、生产经营、法律保障等问题,广泛听取花农、企业、协会的诉求,并提出高质量建议,在用工规范、合同签订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横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林星飞表示,横州市人大将进一步打造“实践基地+茉莉花”“实践基地+产业链”等特色品牌,努力实现“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茉莉花海中落地生根。
代表心声
横州市人大代表冯文珍:
对茉莉花产业来说,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像是“助推器”,能为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在联络站履职期间,为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我专程前往浙江、福建等茶产区调研,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横州市的实际和我自己的生产经营经验,先后提出了提高茉莉花品质、高质量发展横州茶产业、加大茉莉花旅游产业发展力度等10余件建议。通过联络站的协调,我们整合企业资源,扩大茉莉花有机种植,统一制定质量标准,规范产品包装、标识,并借助农博会、电商直播等平台,宣传“横州茉莉”品牌,让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花农也更注重品质,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茉莉花走向更广阔市场。
南宁市人大代表林禧遐:
2025年,横州市政府全面推进茉莉花鲜花交易新模式,依托“数字茉莉”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易。
从8月初开始,我们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推广“数字茉莉”小程序,让花农的每一分辛苦钱都落袋安心,让买卖花儿的事更省心。刚开始推广时,不少花农犯嘀咕:“手机上点一点钱就来了?靠谱不?”志愿者们揣着宣传单页走家串户,把手机架在收花点旁,现场演示扫码交易——花刚过秤,收款提示音就“叮”地响了。如今看着花农点开小程序,扫码、确认、收款一气呵成,茶企开票难题也迎刃而解,我们便知这“数字翅膀”没白插,规范了交易,便利了乡亲!
来源:多元视角dy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