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方面本周三明确回绝了华盛顿方面提出的,要求其加入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的提议,称此举“不合理、不现实”。这一声明不仅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呼吁的直接回应,更深刻地揭示了全球核战略格局正从冷战时期的两极对抗,转向一个更复杂、更不稳定的“三体”动态,传
信息来源: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ays-trilateral-nuclear-disarmament-talks-with-us-russia-unreasonable-2025-08-27/
路透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方面本周三明确回绝了华盛顿方面提出的,要求其加入美俄三边核裁军谈判的提议,称此举“不合理、不现实”。这一声明不仅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呼吁的直接回应,更深刻地揭示了全球核战略格局正从冷战时期的两极对抗,转向一个更复杂、更不稳定的“三体”动态,传统的双边军控框架正面临根本性挑战。
中国的拒绝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其背后是基于核力量数量级的巨大差异、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不同以及对未来战略平衡的深层考量。这一立场凸显了世界三大核力量之间深刻的战略互不信任,并预示着全球军备控制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要么在巨大的困难中探索新的稳定模式,要么滑向一场难以预测且极其危险的三方军备竞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家坤在声明中指出的核心论点——“中美的核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是理解北京立场的第一把钥匙。这不仅是外交表态,更是基于无可辩驳的现实数据。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等权威机构的最新公开估算,俄罗斯和美国分别拥有超过5500枚和5000枚核弹头,两国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均在1500枚左右,共同占据了全球核武库总量的90%以上。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要小得多。尽管近年来其现代化进程备受关注,但国际社会普遍估计中国的核弹头总数在400至500枚之间。这意味着,美俄任何一方的核力量都是中国的十倍以上。北京认为,在如此悬殊的数量级差异下,要求中国按同等条件坐上谈判桌,无异于要求一个区域选手与两个世界重量级冠军进行无差别的拳击赛,这在逻辑上是不对等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核战略与国家安全政策的根本不同。自拥有核武器以来,中国长期奉行“最低威慑”战略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其核力量的建设目标在于确保在遭受第一次核打击后,仍能拥有“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足以对侵略者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从而慑止核攻击的发生。这种防御性的核学说,与美俄基于大规模报复和确保相互摧毁(MAD)的进攻性核威慑理论存在本质区别。美国和俄罗斯从未做出“不首先使用”的承诺,其庞大的核武库旨在维持全球范围内的战略优势和威慑能力。
因此,从北京的视角来看,华盛顿的提议不仅忽视了数量上的巨大鸿沟,也无视了战略意图的质的区别。加入三方谈判,意味着中国可能被迫接受对其核力量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限制,这可能削弱其本已有限的“最低威慑”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大力发展和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背景下,北京对其二次打击能力的生存性本就充满忧虑。在确保其最低威慑的可信度之前,中国几乎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军备限制。
美国之所以执着于将中国拉入军控谈判,源于其对全球战略格局变化的深刻焦虑。冷战结束后建立的美俄(苏)双边军控体系,如《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系列,一直是维持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然而,随着《中程导弹条约》(INF)的失效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前景不明,这一体系已岌岌可危。
更重要的是,美国决策者认为,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仅仅与俄罗斯进行双边军控已经无法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中国近年来迅速推进的核力量现代化,成为了华盛顿战略规划者关注的焦点。五角大楼的报告多次强调中国正在建设数百个新的导弹发射井,大力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海基战略核力量(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预警系统,并可能朝着“预警反击”(launch-on-warning)的核姿态转变。
在华盛顿看来,中国核力量的增长是“不透明”且“不受约束”的。一个拥有强大核武库且不受任何条约限制的中国,将从根本上改变印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军事平衡。因此,美国推动三方谈判的首要目标,是试图通过一个更广泛的框架来锁定中国的核力量,增加其透明度,并为未来的战略竞争设立“护栏”,以避免陷入一场耗资巨大且极度危险的三方军备竞赛。这既是出于对中国军力增长的直接担忧,也是为了向国内和盟友展示其应对新时代安全挑战的决心。
在美中就三方谈判展开博弈的同时,另一个核巨头俄罗斯的角色则显得尤为复杂和微妙。在公开场合,莫斯科官员时常对美国将中国纳入军控谈判的提议表示谨慎的欢迎,这在表面上与华盛顿的立场一致。将中国推上谈判桌,一方面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对正在崛起的邻国施加一定的战略压力。
然而,俄罗斯的深层战略计算远比这复杂。其核心国家利益在于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均势,这是其全球大国地位的最后基石。一个三方军控框架对俄罗斯而言是把双刃剑。它可能会迫使俄罗斯同时面对美国和中国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谈判的复杂性将呈指数级增长。此外,考虑到当前中俄之间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莫斯科并不急于通过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框架来束缚其重要伙伴。在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一个强大的中国在战略上对俄罗斯是有利的。
因此,俄罗斯的立场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观望和机会主义的平衡。它乐于看到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国,并可能利用“中国因素”作为与美国在未来双边军控谈判中的筹码。在可预见的未来,除非其自身安全受到中国核力量的直接威胁,否则莫斯科不太可能真正投入巨大外交资本,强力推动一个可能最终削弱其自身战略灵活性的三方协议。
综上所述,中国对三方核裁军谈判的拒绝,是当前全球核安全“三体问题”无解困境的集中体现。美、俄、中三方在核武库规模、战略目标和安全关切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传统的双边军控逻辑已然失效,而新的、能够被各方接受的多边框架远未成型。除非主要大国能够在更广泛的战略稳定对话中重建基本的政治互信,否则,世界可能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没有军控条约约束、充满不确定性和误判风险的新核时代。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