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军士晋升比例,我们单位33%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8:54 2

摘要:单位留队人员公示名单正式张贴上墙,今年中士晋一级下士的竞争,比预想中更激烈——108 人递交申请,最终仅 36 人成功留队。

单位留队人员公示名单正式张贴上墙,今年中士晋一级下士的竞争,比预想中更激烈——108 人递交申请,最终仅 36 人成功留队。这份承载着36人期待的名单里,没有战友小罗的名字。其实早在得知今年留队名额缩减至不足三分之一时,小罗心里就掠过一丝不安。可他总忍不住抱着几分侥幸:自己在部队扎根八年,专业技能不算拔尖但绝对过硬,日常训练从无半点含糊,说不定这份“幸运”能砸到自己头上。毕竟,“退役”这两个字,无论对他还是家人来说,都不在当下的人生规划里。

编辑|剑客乐山

按照小罗和父母早早就商定好的路径:今年顺利留队,再干满4年凑足12年军龄,退役后就能稳稳享受到安置政策,手握一份稳定工作保底,往后的日子才算有了踏实的依靠。

若是运气再好些,等一级下士期满,能顺利晋升一级上士,那便是锦上添花。

到那时,不仅有工作兜底,说不定还能借着安置政策敲开事业单位的大门——对出身普通家庭的小罗而言,这几乎是能实现人生进阶、甚至称得上“阶级跨越”的“弯道超车”机会。

也正因这份对未来的笃定,这几年小罗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

他总跟战友念叨:“等先晋升一级下士,有了工作兜底,找对象也更有底气,说不定还能遇上个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日子能更稳当。”

身边不少战友确实循着这条路走了过来:晋升后没多久就敲定终身大事,活成了“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模样。

这些鲜活的例子,让小罗愈发坚定了“先留队、再谋其他”的想法。

可公示名单像一盆猝不及防的冷水,把他所有的规划都浇得粉碎。

他说,这份名单,让看着原本清晰笔直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刻突然变得扭曲、模糊,再也看不清前路。

退役季里,小罗的遗憾,从来不是个例。

这些年,军士晋升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从早年“只要报名就能稳过”的宽松,到如今“百里挑一”的紧张,“卷”早已成了留队晋升的常态。

背后的原因,其实藏着部队发展的必然——

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升,对军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专业技术证书、体系内培训经历……

这些曾经“可有可无”的条件,如今已成了晋升路上不可或缺的“硬指标”。

传统“靠经验积累、拼体力硬扛”的军士模式,早已跟不上新时代的作战需求。

部队需要的是能驾驭复杂装备、理解信息作战、适应高科技战场的高素质人才,没有相应的学历和技术支撑,留队之路注定会越走越窄。

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战友军事素质过硬,体能、技能考核次次优秀,却因为学历没跟上、没拿到关键的技能证书,最终卡在晋升门槛之外,只能带着遗憾脱下军装。

另一方面,当前地方就业环境的压力,也让更多战士倾向于“留在部队求稳”。

大家心里都清楚,退役后脱离熟悉的体系,在人才济济的地方市场里未必能占得优势,与其冒险,不如留在部队继续发展。

这种“求稳”的心态,进一步加剧了留队名额的竞争 —— 毕竟名额就那么多,想要留下,就必须比别人更优秀、更全面,才能在筛选中脱颖而出。

但换个角度看,这样严格的选晋标准,并非坏事。

它像一根“鞭子”,倒逼每一位官兵主动跳出“舒适区”:要么补体能短板,要么攻专业难点,要么提学历层次,要么考技能证书。

最终,那些真正有准备、有实力的人才会被筛选出来,为部队战斗力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面对越来越高的晋升门槛,想要留队的战友,必须早做准备、多手准备。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大家少走些弯路:

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军事素质是“硬通货”。

部队的核心是战斗力,军事素质永远是军人的立身之本。

体能达标、技能熟练、专业过硬,这三项是底线,更是底气 —— 无论其他方面多亮眼,只要有一项考核不合格,就可能直接错失机会。

平时训练别偷懒,考核前别抱侥幸,把“基本功” 练到扎实过硬,才能在晋升考核中站稳脚跟,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二是提前规划学历与培训,别等“用的时候才着急”。

军士职业化发展早已明确了“学历 + 培训” 的双重要求,这两项不是 “加分项”,而是 “基础项”。

想要顺利留队晋升,就得把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纳入长期规划:

无论是通过自学考试、远程教育提升学历,还是主动申请体系内的专业技术培训,都要尽早行动。

拿到的每一本学历证书、每一个技能认证,不只是晋升的“敲门砖”,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 “垫脚石”。

今天多一份准备,明天就少一分被动。

三是注重日常表现,群众基础藏着“隐形分数”。

选晋不只是 “看成绩、查证书”,日常表现和官兵口碑同样重要。

民主评议环节里,战友的一句认可、连队的一份评价,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平时在部队,多主动帮战友补短板,集体活动别“躲在后面”,不搞小圈子、不耍小聪明,用真诚换真心。

四是做好“走留两手准备”,保持心理弹性。

能顺利留队当然是理想结果,但也要有“走”的勇气和能力。

因为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会因名额限制、岗位调整等客观原因没能留下。

这个时候,“有走的底气” 才不会慌了阵脚。

在服役期间,不妨多花点时间了解退役安置政策,利用业余时间学一门实用技能,甚至提前规划创业方向。

留队是继续为国防事业奉献,退役是开启人生新赛道,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无论选哪条路,都走得稳、走得远。

108 选36的比例里,藏着部队向 “高素质人才”转型的趋势,也藏着每一位军士的成长与选择。

最后,想对像小罗一样没能留队的战友说:

没留下,不代表你不优秀——或许是名额有限,或许是岗位匹配度的差异,但这绝不是对服役期间付出的否定。

退役更不是“失败”,而是人生从“直线前进”转向“另一条赛道”的开始。

希望你们保持军人作风,脚踏实地、敢闯敢试,在新的领域打开局面。

也祝愿所有选择留下的战友,珍惜机会、努力进步,不负这身戎装,更不负自己的青春。

无论走与留,愿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战场。

■欢迎积极投稿,邮箱:jiankesan001@163.com;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剑客呗

到底要多帅,才能走到阅兵第一排?

来源:三剑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