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焦点访谈》近日报道了一起利用快递邮寄中奖卡片并进行诈骗的案件,其中涉及韵达快递。报道称,诈骗快递包裹里面的东西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小礼品加一张印有二维码的中奖刮刮卡,有人扫码后落入刷单诈骗圈套,被骗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为了规避风险,诈骗包裹上的发货地址和电
央视《焦点访谈》近日报道了一起利用快递邮寄中奖卡片并进行诈骗的案件,其中涉及韵达快递。报道称,诈骗快递包裹里面的东西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小礼品加一张印有二维码的中奖刮刮卡,有人扫码后落入刷单诈骗圈套,被骗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为了规避风险,诈骗包裹上的发货地址和电话都是假的,快递从业人员也没有收寄验视,直接打印虚假寄件人信息并发送包裹,违反《邮政法》及《快递暂行条例》相关规定。
就通报内容看,在此诈骗案件链条中,相应快递从业人员并不是核心组织成员和诈骗分子,但是,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快递从业人员就能“无事一身轻”。从寄出诈骗二维码,到客户最终上当受骗,被骗金额高达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快递从业人员至少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一些客户的心目中,因为这些二维码源自正规的,乃至知名的快递公司,其可信度无形中也有所增加,就此分析,相应快递从业人员至少在客观上起到了诈骗分子帮凶的作用。
这并非我们事后诸葛亮,也不是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吹毛求疵,更非强行甩锅,而是这一事件,确实暴露了相应快递从业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随着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利用快递从事一些违规甚至是犯罪活动,也成为不良之辈的选择。为了确保快递服务安全性和合规性,早在2015年,国家邮政局等对快递行业就已作出“三个百分百”的规定:百分百实名收寄,百分百收寄验视,百分百过机安检。而诈骗二维码之所以最终能够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盟网点的快递人员对诈骗包裹上虚假的发货地址和电话都没有任何收寄验视。这实际上就是纵容诈骗的发生。
“包裹”成“包过”,既有个体从业人员的失误,也有相应公司管理的欠缺。就个体而言,一些快递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滑坡,甚至是空白。不管是图省事,还是心存侥幸,总之就是不负责,不认真。而这种现象的滋生乃至蔓延,也说明相应企业的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落实“三个百分百”,这些涉诈骗二维码就不会进入寄递环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着做大做强,这是无可非议的,而在吸引加盟的过程中,相应企业则必须摒弃“搂到碗里就是菜”的理念,否则,菜未必吃得上,碗倒是被砸了。
快递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总是有人利令智昏之后绞尽脑汁,利用快递夹带私货。这确实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与依法惩戒,而作为从业的平台与个体,同样也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如此,快递才能造福民众,而不会沦为诈骗者的帮凶。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