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下第10课 养昆虫(教学设计)(苏教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2 10:03 2

摘要: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10课 养昆虫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一画出蚕的一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本单元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昆虫,了解了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建立起了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工具后自己记录和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

【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从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了解昆虫的一生。

(科学探索)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探究态度)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态度思维)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教具准备】

实验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养蚕,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师: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蚕来了解昆虫一生的变化吧!

2.养蚕步骤:

①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养蚕时间:一般等气温达到20℃以上就可以了。)

②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在盒盖上扎几个孔。

(蚕宝宝的家:纸盒扎孔、干净的纸巾,便于清洁透气。)

③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挪动和取食: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拿,可以用干毛笔轻扫,桑叶要洗净擦干。)

④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日常照料:每天都要清理粪便、换桑叶。)

3.师: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蚕的一生有多种形态,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

4.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活动二:整理观察日记。

1.师:同学们,通过整理观察日记,你知道蚕的寿命一共多长时间吗?(约50天)

2.师:那蚕的形态变化是什么呢?

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

3.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养蚕,还可以养菜青虫:

①到菜地里找几条菜青虫,用毛笔轻轻刷到盒子里,然后带回家。

②找一个洗干净的玻璃瓶,在瓶底放些小石子,铺上土,再把菜青虫放进去。

③用锥子在瓶盖上扎几个孔,让瓶子内外空气流通。

④每天用新鲜的菜叶喂菜青虫。

活动三:用你的方式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师:同学们,你能描述菜青虫的一生吗?

2.蚕的一生:

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雌雄交配。

3.师:请同学们用你的方式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

活动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学生互相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课后作业

(1)选择合适的昆虫进行饲养,写出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0.养昆虫

住:纸盒、纸、打孔

行:毛笔、刷子、

食:桑叶

记日记:日期、天气、外形、长度…

【教学反思】

本阶段以学生猜测和自行探索为主要内容,讨论如何科学地养蚕,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同时及时总结养蚕的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体验和观察从蚕卵到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地区蚕不易获取,则可让学生自行获取菜青中,一样可以体验养昆虫的过程。

来源:荷香芬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