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常说要突破自己,但事实上人不可能什么都做。鱼不能做鸟的事,鸟不能做兽的事,兽不能做人的事,人不能做“神”的事。这就是局限。人若能看清自己的局限,就不会自大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就会放下自傲,停止自诩。随骄傲来的必是羞耻,随谦逊来的总是荣耀。
人常说要突破自己,但事实上人不可能什么都做。鱼不能做鸟的事,鸟不能做兽的事,兽不能做人的事,人不能做“神”的事。这就是局限。人若能看清自己的局限,就不会自大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就会放下自傲,停止自诩。随骄傲来的必是羞耻,随谦逊来的总是荣耀。
——华姿,《读者》2024年第15期
前些天,一位朋友和我抱怨:“现在的钱,不好赚。”
只是摆摆摊、卖点吃的,路人的选择多了,她就不敢把价定得太高,生怕别人货比三家后不买了。
可为了做买卖,她凌晨三点就起床熬果酱,手被冰激凌机冻得通红;周末还要在夜市蹲到凌晨,收摊时脚肿得鞋都穿不进去。
一问到价格,每盒6元。听到这儿我还挺震惊的。
不是说一定要定价多高,只是想到同样口味的冰淇淋,如果是在店里,一般都卖30多元。
两相对比,我这位朋友似乎不太懂“行情”。后来我建议提下价,她还告诉我:
“这些材料都不值钱啊,都是奶油和果酱而已,我怕标高一些别人会说我。”
突然意识到,也许朋友并非不想赚钱,只是碍于外界对于低价的“支持”和“赞美”,而选择了亏本甩卖。
《小狗钱钱》这本书中有句话说:
“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对困难、错误和羞耻的恐惧,毁掉了无数人的生活。”
“赚钱”这件事,同样如此。
慢慢熬,合理赚,戒掉“赚钱羞耻症”,真的可以治愈生活的内耗。
谈到赚钱,你会觉得不好意思吗?
生活中,你是否为“钱”这般纠结过:
有时觉得“能帮就帮”,可借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正缺钱时又不好意思开口要;
每每赚到钱,还会带着一种“不配得感”,总要先找个恰当的理由,不然心里不踏实……
在热梗流行的今天,这种“谈钱即心虚”的表现叫作“赚钱羞耻症”,指的是有些人对于赚钱,尤其是赚取大量金钱感到不好意思或内疚的一种心理状态。
可年纪大了后,上有老下有小,不免后知后觉:赚钱,不是负担;没钱,更有压力。
诚如二次创业的段睿在《人物》的演讲活动中说的:
“这个世界很现实,1亿,是温柔、贤惠换不来的。”
以蔡磊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后,她就放弃了在事务所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直播中,忙着为“攻克渐冻症”的事业筹款。
自此被大家看见,她有了流量,也有了关注度和影响力。
一些人质疑她圈钱、博流量,可实际上,从早上9点多播到凌晨2点多,这根本不是在作秀和凹人设,而是科研需要经费,丈夫更需要她的支持。
面对这些恶意,她也愤怒过,失态过,可想到直播要继续,资金不能断,她还是选择了继续,学会把那些不好的声音抛之脑后。
所以,赚钱意味着什么呢?
她说,自己也曾因职场上的“破格晋升”不踏实过,可而今一次又一次的破局,给了她自信:有赚钱和支撑自己的能力,是力量,不是包袱。
“每天都在保生存,但生存是保不住的。”这是一个诚恳的答案。
毕竟,人生不会一成不变,可也不止一种活法。
不凡能改变世界,平凡亦能创造世界。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拥有无限可能。
没有定数的未来,更需要未雨绸缪。
中年赚钱最大的问题,是“羞耻感”太重
早年工作时,碰到过一些很有个性的客户。
有一次,我对接了一位多孩家庭的妈妈。
一番沟通下来,便在心里下定论“她不会买公司的产品”。毕竟,家里孩子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她可能没意愿进行知识付费。
于是,后来领导问话,我直说:“她没钱买,就没继续跟单了。”
当时觉得这样处理并没什么问题。
对方却很不认同地告诉我:“你不跟单,别人也会跟;你不赚这个钱,别人也会赚。”
对此我很不理解,可后来诚如她所言,这位客户被分配给另一位新同事后,没过多久便成交了。
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很困惑:同一个客户,为什么别人就成交了呢?
时隔几年后再看,似乎不难发现:
问题也许不在于客户有钱没钱,而在于当时的自己过度揣测与判断,觉得“要客户掏钱”是“强人所难”。
可结果是,那位妈妈最后还是买了单。而我,心里也是想要提高业绩的。
只不过,我的不好意思,给真实的需求套上了枷锁。
所以,很喜欢张爱玲身上的那份坦荡: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纵然有人调侃这位旧时女性有些“拜金”,她也一直坚持写作赚钱、用稿费为自己的心爱物、心上人买单。
笔耕不辍的张爱玲在当时不仅红遍上海,而且在沦陷期间,月薪还有四五百大洋。
放到今天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清醒的金钱哲学。
日子风平浪静时,及时行乐挺好,但是一次失业、一张体检报告,可能就让人犯了难。
人生来到下半场,谈钱或许俗气,但它现实;赚钱虽难,却让人有底气。
放下面子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近几年,时不时会刷到“TVB演员转行”的词条。
前有曾经的当家花旦陈慧珊当英语老师,后有前香港小姐陈思齐摆摊卖鸡爪,切实演绎了“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的不设限人生。
就在今年6月份,TVB演员姚亦澧在长沙创业卖咖啡的采访,还上了热搜。
初来乍到的他,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被大众关注前的九个月,不论是做咖啡,还是开直播,都是他一个人。
可就算是无人知晓,也没想过半途而废,只当自己是个打工人:
“当收款码‘叮’的一声响起才明白:演戏是理想,养活自己才是本事!”
成年人的世界,大抵如此。
放下面子赚钱,更有资格谈体面。
或许那碎银几两在身心无忧时,只是一串串消费支出的数字,但到了人生半程处处要用钱时,就成了一个人的底气。
毕竟,赚钱这件事,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挑起担子;
赚多一点,更不是为了花钱,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给生活上一道保险。
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赚钱的状态呢?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①转换心态,主动学习新技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于某件事的热情或许会递减乃至消失。彼时,不妨通过学习新技能或新知识,为自己的工作赋能。
譬如,买几本纸质书,输出阅读感受练习写作;从手机拍照开始,跟着网上视频学摄影;还可以在网上学编程等。
诸如此类的技能,都可以发展成潜在的收入增长点。
②利用现有资源,开源节流并重
能省的钱则省,该花的钱就花。
我们可以把每天的收支,在入睡前用便签或者APP梳理一下,同时将每月收入按比例分配到“储蓄”“应急”“家用”等方面。
这样合理规划的每一笔钱,也能成为日后的一次次试错机会。
年少时,因经验不足、阅历不够,免不了会为没钱烦恼,对未来困惑。
其实,这些只是暂时的“困境”。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正是当下的“缺乏”驱动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
比起纠结有钱、没钱,更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适配的生活状态,专注于手中事。
忙时赚钱,闲时行乐,不骄不躁,已然是一个人最舒适的状态。
愿你我都能大大方方赚钱,从容不迫生活。
作者: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
来源:读者一点号